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妙的比喻     
《劳动保护》杂志2003年第2期编辑部文章《新春祈愿》中引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对于一个人来讲,安全健康是‘1’,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职位都是‘1’后面的‘0’。一旦没有了‘1’,后面的‘0’都没有了意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安全健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早就知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这个比喻通俗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安全第一”。其实,这个“1”不仅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大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企业没有了“1”,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可能没了意义,…  相似文献   

2.
交警笑了     
旅游车司机说:“和游客一起吃饭,我从不付钱!”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听说后笑了; 领导司机说:“当官的应酬真多,我一天跑了100多公里!”出租车司机听说后笑了; 出租车司机说:“我靠热情拉客,客人上车说‘欢迎’,下车说‘再见’!”殡仪馆的灵车司机听说后笑了; 灵车司机说:“我们最忌讳说这些客气话,那要丢生意的!”货车司机听说后笑了;  相似文献   

3.
两个月前,某化工企业的安全主管找到我们,要求在一个星期之内,为其火速“编”一条安全口号,用于公司的安全宣教活动。他们对口号提出下列要求:体现化工行业特点与公司特点;与企业文化相一致;文字大气、内敛,具备一定的哲学性;反应“科技安全”、“责任”、“人本安全”的思想。最后还叮嘱一下,“我们领导比较推崇杜邦那套安全理念,你们‘编’的就算不能与其‘神似’。但至少要‘形似’哦!”  相似文献   

4.
“快!给我和那个戴安全帽的‘大头人儿’照张相!”“给我也来一张,他好可爱!”纷杂的声音来自北京农业展览馆新馆的参观者们。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装卸作业中,吊车钢丝绳被卡住了。装卸工人小王去检修时,吊车司机小张竟不等地面发出起吊的信号,就擅自拉动了操纵杆。“砰”的一声,钢丝绳弹出来,打伤了小王的右臂。 小张慌忙跳出驾驶室,看看小王伤势不重,松了口气说:“小王,你看这事是‘官办’还是‘私办’?” “官办”?“私办”?小王不解其意。“‘官办’就是上报按工伤处理,你我得扣奖金,吃批评,写检讨,还影响班组集体安全奖。‘私办’呢,你到医务室开几天病假,休息一下,我这月的奖金给你。”“这……”小王有些犹豫。“别太死心眼,大家都有好处嘛! 于是,小王到医务室谎称在家摔…  相似文献   

6.
“五同时”     
在某厂一次事故分析会上,厂长滔滔不绝地批评有些干部如何不重视安全生产。 在讲话快结束时,安技科长给厂长递了个条子,请他强调一下“五同时”。 厂长看完字条高声说:“最后再讲一点,我们各级领导今后都要坚持‘五同时’,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安技科长一听不对头,忙提醒说:“是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厂长听了点点头,又补充说:“对,对!还有同学习,同商量嘛!”到会的同志们听了,都不禁哑然失笑。“五同时”$西安市劳动局  相似文献   

7.
矿长:“这张图表里最高的箭头是 表示生产任务超额完成了吧!”科长:“不!那是咱矿工伤事故频 率‘超额完成’了!”“超额完成”@王忠诚  相似文献   

8.
“喂!您好,这里是矿安全生产热线,您对我矿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提出来,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2009年6月1日,武钢乌龙泉矿开通了“安全生产热线”电话,以方便职工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什么是我们的救捞精神吗?”这是王浩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我们的精神就是‘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我们的集体是一个很优秀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当成功救助一条生命,我们就特有成就感,特充实。我喜欢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苏劳动保护》2011,(2):20-21
“让员工熟知危险货物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技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安全素质,把安全工作‘入脑’、‘入心’、‘见行动’,有效地消除和尽可能降低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的风险,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生死瞬间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9,(10):50-50
厂未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来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有点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新门卫的脚为何跛?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郑敬东 《劳动保护》2008,(11):59-59
日前,有年轻工人对我说,某安全监督人员是“攻击型人才”,专门挑工人毛病,事情还没有看明白就唠唠叨叨,指责个没完没了,我们都生怕他站在旁边.有时候看见他来了,活儿不是很急,我们就干脆休息,等他走了再干。这话让我联想到了成功的教育专家有个“多‘翘拇指’,少‘伸食指”’的经验之谈,说的是对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充分赏识其能力和潜力,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相似文献   

13.
四车间接连出了两次工伤事故:一个人的脚砸成骨折;另一个人被剪床压伤手。小组安全员填写了事故分析报告单,准备上报。 这时,车间主任把安全员叫来了。问:“这样上报,小组奖金还要不要?咱们先进车间还能保吗?” 安全员说:“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你就不能让工伤的人出勤。手伤的还能走来,脚伤的派人用自行车带来,都能‘上班’。这样不会影响我们评先进车间,对你们小组也有‘好处’嘛!”车间主任这样启发说。 经过主任的“启发教育”,安全员恍然大悟:“还是领导想得周到。” 到了年底,全厂评比先进车间时,许多同志提到了四车间的工伤事故。…  相似文献   

14.
两次失败     
甲;’‘我的婚姻.两次都失败了。‘乙、“怎么讲厂甲:“第一个老婆,走啦!“乙:“第二个呢?’甲:“她死活不肯走!“两次失败@李琳~~  相似文献   

15.
因时而动建立智能公交大系统“盲区,无可奈何!”3月16日,回忆起数年前厦门公交车运行管理情况,厦门公交集团安保部经理庄跃辉感慨道,“以前公交车一旦开出始发站,就像进入了‘盲区’,完全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发生堵车、抛锚等突发状况,我们也是爱莫能助。”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煤矿工作常常被称作是‘四块石头夹块肉’——危险!”2月23日,说起自国周带领班组22年未发生一起工伤事故,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晓良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们开展了落实企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之后,我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企业安全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菩,也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原先,国外订货商对我们产品的质量存在不信任,对我们出口的健身器材,每批次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如今,得益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企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那些订货商再次对我们企业进行考察后,赞不绝口,出口产品也由‘次检’改为了‘年检’……”美家龙(龙岩)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感慨地说。在龙岩市新罗区,得益于落实企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企业还有很多,企业从中尝到了这种制度的“甜头”。  相似文献   

18.
近看中央电视台新闻:一只泰国孔雀在穿越曼谷车水马龙的公路时,先是警惕地朝左边瞧瞧;走到路中,又机敏地向右看看。避让了往来的车辆,安全地穿过了公路。电视播音员诙谐地说:“您看这只孔雀;比我们某些‘闯红灯者’的‘安全意识’还强哩!” 岂止是“闯红灯的人”!联想起大兴安岭的特大火灾、哈尔滨亚麻厂的爆炸、南通的沉船事故、……对照这位孔雀小姐,难道不是对称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某些人的极大讽刺?在几乎天天发生爆炸、火灾、交通、空难、倒塌等事故的当今世界上,研究人的因素,呼吁人们增强比孔雀要高级的安全意识,对于防止或减少事故,特…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你说穿衣戴帽的‘戴’字怎么写?”职工夜校里老师问一学生.“戴就是那一个土、一个田、一个共……”中年学生边用手指划着边说.“那你的文章中怎么说经理‘带’着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带”.“那、那经理并没有将安全帽扣在头上,分明倒背手拿着的啊!”……  相似文献   

20.
李亚茹之死     
这是一幕由愚昧酿成的悲剧。 李亚茹,是黑龙江克山农场二分场商店的售货员,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迈过21个寒暑,却在一次锅炉爆炸中结束了生命。 事情缘于她父亲──克山农场二分场商店主任李占林。 去年深秋,李主任到讷河县清河供销社结账。 李占林:“天冷了,我们又得当‘团长’啦!” 清河供销社主任王建中;“点暖气啊!” “上哪找锅炉?” “我们从齐齐哈尔市拉来三台小锅炉,现在用上两台,还有一台放着没用。你需要用就来拉吧!” 李占林没问个究竟,如同接受一件布衫地轻易表态。 11月18日,锅炉运到商店。这是一台粗制滥造的锅炉。没有水温表,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