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试验模拟油品储罐在不同液位下,由于爆炸导致储罐罐顶不同开口程度下的火灾情形,对比氮气泡沫与压缩空气泡沫对柴油、120#溶剂油火灾的灭火性能。试验证明:泡沫系统的气源、储罐罐顶开口程度、存储介质及液位高度对灭火难度均有影响,油品挥发性越强灭火难度越大,低液位较高液位更难灭火,罐顶开口程度越小挥发性强的油品灭火难度越大,挥发性差的油品灭火难度越小;在罐顶25%开口、低液位情况下,120#溶剂油灭火难度大幅度提升,由于液位低,且开口小,罐内热积聚严重,对泡沫的热稳定性要求更高,灭火强度要求更高,灭火时间更长,氮气泡沫灭火时间较压缩空气泡沫减少15.3%,证明氮气泡沫热稳定性更强,且破裂后释放氮气的局部窒息作用有所体现。建议针对挥发性强的轻质油品储罐,应增加泡沫供给强度,优选氮气泡沫系统。  相似文献   

2.
集成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拱顶罐作为汽油等高挥发性油品的储存设施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拱顶罐气体空间传热传质机理尚不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拱顶罐的非稳态传热传质理论模型,自编Matlab程序并通过自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以江苏省常州地区某液位为2 875 mm的1 000 m~3拱顶汽油罐为研究对象,对该拱顶罐在春分日6∶00~18∶00时间段储罐内油品的蒸发损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储罐内温度、传热系数、液相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并估算了储罐的小呼吸损耗量。结果表明:储罐内气相、罐顶、气体空间罐壁和液体空间罐壁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大气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值均出现于14∶00,罐内气相温度居于储罐边界(罐顶和气体空间罐壁)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之间;储罐内液相与罐壁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较大且变化幅度也很大,变化范围为31.05~73.05 W/(m~2·K);储罐内气相与罐壁和罐顶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较小且变化幅度也很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64~2.10 W/(m~2·K)和1.40~1.61 W/(m~2·K);液体空间罐壁的总传热系数最大,气体空间罐壁次之,罐顶最小,三者的变化范围依次为8.57~10.18 W/(m~2·K)、1.45~1.80 W/(m~2·K)、1.16~1.31 W/(m~2·K);在储罐内油气浓度为0的初始条件下,自6∶00至18∶00,罐内液相蒸发量为421.13 kg,气体体积膨胀量为214.06 m~3。研究结果对于拱顶罐油品蒸发损耗的评估及其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设计、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储罐是石油加工企业、石油化工以及油气集输系统中液体原料和中间产品的重要储存容器,储罐可以用来储存汽油、柴油、原油等油品介质。但是在储罐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介质在综合的作用,储油罐的顶部、底板和底圈壁板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致使储油罐的防腐层脱落,还会出现大面积的点蚀,甚至储油罐的罐底板穿孔或是罐顶塌陷,使大量原油流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内浮顶储罐改造的设计、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对内浮顶储罐降耗效果进行了分析 ,认为 ,拱顶罐改造为内浮顶罐 ,既可降低油品损耗 ,又降低了腐蚀和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大型储罐安全储油高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影响安全储油高度的影响因素,修正了允许储油高度计算模型。基于油品密度和油品体积温度系数两个油品参数,建立了安全储油高度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罐底水对安全储油高度的影响。使用该方法对某油库中一拱顶柴油罐的安全储油高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主要维生素C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及主要VOCs甲醇的排放节点(包括酯化反应、离心机排气、精馏塔尾气、储罐呼吸)的调研和分析,结合行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利用生产过程物料衡算和中国石油化工系统经验公式,估算了生产单位质量(103 t)维生素C各排放节点甲醇的挥发损失量,并且建立了2007—2011年主要维生素C生产厂家甲醇的年挥发损失清单. 结果表明:生产单位质量维生素C时,酯化反应节点甲醇的挥发损失量为4.25 t/103 t,离心机排气为3.36 t/103 t,精馏塔尾气为0.63 t/103 t,储罐呼吸为0.35 t/103 t;甲醇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酯化反应和离心机排气2个排放节点,二者挥发损失量各占排放节点挥发损失总量的50%和39%;2007—2011年我国10家主要维生素C生产厂家甲醇的年挥发损失总量已达1 000 t以上.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轻质油品外浮顶储罐的火灾特点、火灾类型以及灭火方法,重点对密封圈火灾和浮顶爆炸火灾的扑救力量部署进行了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轻质油品罐区的两个扫线污油旧罐在使用中存在的隐患,对照油罐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了危险性分析,提出了扫线污油罐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对储罐排气达标治理时,首先需要采用源头减排措施,减少储罐排气量。在此基础上,核算储罐排气量、吸气量及安全承压等,设计合理的储罐氮气保护系统、储罐排气集中收集系统、罐区排气压力控制系统,实现储罐排气密闭收集和罐区安全稳定运行。某炼油厂储运部21台储罐在正常工况时其大呼吸和小呼吸最大吸气量为876m3/h;但当遇暴雨时,罐区瞬时最大吸气量为2760m3/h,以0.6MPa氮气为补氮源,补氮总管管径需设计为DN100;该罐区最大排气量876m3/h,为了满足储罐排气安全输送,排气收集总管管径需设计为DN200。以混合二甲苯储罐为例,核算了储罐的承压压力、呼吸阀工作压力等,设置储罐排气操作压力范围为600~1200Pa、补氮操作压力范围为200~500Pa。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外加油站埋地储罐机械清罐的现状,清罐过程中存在尾气直排的问题。经测定,在油气置换强度10 m~3/min的前7 min尾气浓度处于爆炸范围之内,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传统油气回收技术用于加油站机械清罐过程中存在占用空间大、功耗高等缺陷,设计出液氮冷凝油气回收装置,省电、省空间和撬装模式,为加油站储罐机械清罐尾气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石油是宝贵的能源,它的特点之一易挥发,特别是轻质油品,更容易挥发,造成损失,据统计,我国的成品油每年由于挥发,从油品的生产到投入使用造成的损耗多达300—500万 t。数字说明,我国石油行业,在油品的炼制生产、运输、储存、收发、回收等方面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前,立足现有设备、技术,如何减少油料蒸发损失已成为我国各级石油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可采  相似文献   

12.
一、调查概况根据我厂1986年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场的污油来源主要来自油品罐区脱水,根据统计,每季油品罐区损失2000~3000t,其量之大,十分惊人,除蒸发损失一部分外,大部分是脱水带出,至使污水场月平均回收污油1000~2000t,油品罐区脱水带油约占污水场捡油量的50%左右,而且由于罐区脱水为间歇操作,易对污水处理场  相似文献   

13.
拱顶油罐小呼吸损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呼吸损耗是油品蒸发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拱顶罐内气体空间的温度变化和油气浓度分布对于小呼吸损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油罐气体空间的温度变化与大气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油气浓度的分布受到油品种类、气体空间高度、静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对拱顶罐的小呼吸损耗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4.
在氩气气氛下,经高温煅烧三聚氰胺海绵(MS),制备了碳化三聚氰胺海绵(HMS),利用SEM、XPS、FI-IR对HMS的碳化情况进行分析,测定了海绵碳化前后的密度、亲水性、孔隙率、吸收光谱及压缩回弹性能.结果表明,MS部分碳化形成HMS,疏水性增强且亲油性不变,孔隙率略有降低,具有优异的吸光性能及机械性能.HMS海绵对轻质油品和重油吸附实验的结果显示:HMS海绵对轻质油品饱和吸附体积为92.20cm3/g;在一个太阳光(1kW/m2)照射下,HMS海绵温度快速升高,有效降低底面接触的重油粘度并加快吸附重油速度,吸附量高达99.1g/g左右;利用HMS海绵重复对重油进行10次吸附-挤压脱附,发现其对重油的饱和吸附量可保持在81.00 g/g以上.这些特性使得HMS海绵成为一种有前景的高效节能、可重复利用的石油泄漏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基于Tanks 4.0.9d模型的石化储罐VOCs排放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靖  王敏燕  张健  何万清  聂磊  邵霞 《环境科学》2013,34(12):4718-4723
石化储罐VOCs排放是石化行业重要的VOCs排放源之一.为了掌握石化储罐VOCs的排放情况,研究了基于Tanks4.0.9d模型计算各种类型储罐VOCs排放量的方法,并对卧式固定顶罐、立式固定顶罐、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的VOCs排放量进行了实例计算.同时,探讨了在国内使用Tanks 4.0.9d模型时需要考虑的所在地气象数据、储罐密封情况、储存物质的参数选择及参数单位换算问题.Tanks 4.0.9d模型可以作为一种方便且准确性较高的石化储罐VOCs排放定量方法在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NMHC的源特征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储运工程挥发排放非甲烷烃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 ,对比了各类储运设施上NMHC的源特征及环境浓度分布特征。调查资料来自石油与石油加工工业 ,可反映国内NMHC排放现状。结果表明 ,拱顶罐大呼吸 ,储运汽油的排放值为 1 .65kg/t,原油的排放值为 1 .1 5kg/t,柴油类的排放值为 0 .55kg/t,比采用浮项罐时高 97%以上 ,表明控制NMHC排放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是必要的。论证表明 ,实施本指标 ,将使储罐上NMHC排放量削减约 95 %以上 ;油田流程的NMHC排放量削减 66 %以上。NMHC排放值和控制指标将有助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储运工程环境影响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比研究国内外储罐检验标准,为减少全面检查检验员的主观差异,按照失效后果的严重性,探讨了储罐全面检查的具体内容,将全面检查分为基础与罐底、罐壁和罐顶三大部分,进一步完善储罐的完整性管理。  相似文献   

18.
短期风化作用下轻质原油化学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轻质原油进行了短期风化模拟实验,采用GC/MS分析了轻质原油的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海水中轻质原油经过1 d风化,C数小于n-C12的正构烷烃、甲苯和1,3-二甲基苯组分丢失;经过5 d风化,丢掉的主要组分是n-C13和n-C14、萘和甲基萘,芳香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大;风化8 d后,芳香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表现迅速增加,风化到21 d后,烷烃几乎全部消失,芳香族化合物质量分数达到最大;轻质原油在较短时间(8 d)内,n-C17/pristine, n-C18/phytane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风化到15 d后,轻质原油的三个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萜烷(m/z191)作为轻质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较好的用于溢油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一)含油污水予处理油品车间原油罐脱水带油较多,即损失原料又堵塞管路造成污染,今年8月份我们建成60m~3的原油脱水予处理罐,原油脱水先进入予处理罐,再经过加温沉降脱水,油送回原油罐,回收了原油减轻了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双层底板结构储罐上层底板变形过大产生强度失效问题的隐患,通过对装满辛烷的储罐结构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底板支撑结构形式及不同格栅间距情况下,上层底板的挠度变形及储罐的应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层底板立式储罐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罐壁底部位置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