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百姓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早期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重要性。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使得人们对幼儿园教育高度重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对幼儿园的发展以及孩子们的未来成长特别重要。因此,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研究,尤其人文管理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幼儿园进行人文管理。  相似文献   

2.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两大类。一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对人的听觉,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胃肠功能减退的影响等。另一类是对人的生活、休息、学习的影响。主要有对通话,睡眠的干扰,降低工作效率,引起烦恼和疲劳等。  相似文献   

3.
能效对标管理体系由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对标评价体系所组成。本文以某铁路运输企业为例,结合其实际工作特点,建立能效对标指标体系,针对企业自身和下属站段分别制定了两级对标指标;建立能效对标评价体系,对企业自身和下属单位分别进行对标评价。能效对标管理为该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能效对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其能效对标工作的开展和能效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支撑和依托。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污染物组分的分析,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做出了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最后,对防治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活性炭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共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开始阶段,活性炭对各组分的吸附速率均较大,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其吸附速率减慢。活性炭对两组分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均遵循Bangham速率方程,且由于苯胺的分子极性较小,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速率比对硝基苯胺对大。对于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吸附质浓度越大,活性炭对其吸附量越大。混合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越大,活性炭的总吸附速率和吸附量越大。当pH值为4~5时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性能优,而pH值对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量影响较小。活性炭对两组分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24.21kJ/mol,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54.98kJ/mol,温度升高更有利于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石油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对水体,尤其是对海洋的污染已构成对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国政府已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因而对地处沿海的船舶修理厂的含油污水处理已是当务之急。以往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多是利用传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财政对科技支出逐年增长。2009年财政对科技支出增长了28.9%,2010年财政对科技支出达到3250.18亿元,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8.4%。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反映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煤矿开采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污染物组分的分析,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做出了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最后,对防治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掌握较高的文化知识,还要对知识具有探索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在启发过程中获得发展,同时不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群不同的避难方式对社会安定的影响不同,对避难场地的需求也不同。通过对避难方式进行分析,将有利于灾后对避难行为的引导,可为避难场地规划和基础资料的搜集提供依据,并对避难空间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现有避难方式的定义和划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避难方式的划分和概念界定,并研究了不同避难方式对避难空间体系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核与辐射事故防范与安全战略措施研究问题,介绍了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现状,分析了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最大限度降低公众辐射受照水平,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活环境,要确保核的应用与辐射安全,中国已将核与辐射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公共安全体系,并进行战略规划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核与辐射事故防范和救治的发展目标,相对应的提出有关核与辐射事故防范与救治安全战略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与环境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滨海核电站/核设施事故泄漏、跨界输入的外源性核污染、海上移动/航空飞行器核设施的事故等三大核污染源的威胁,深入剖析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某些看法或建议,以期待为完善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评价及应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因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至今仍在严重影响着日本民众的生命安全与正常生活,且污染有进一步扩大的威胁。纵观事故发生后日本采用的应急处置手段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受污染控制与消除技术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在污染控制与消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致使蔬菜、牛奶和自来水受到了碘-131的污染,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与民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本文分析了日本在控制与消除核事故放射性污染方面的做法,并根据中国核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更有利于减轻核事故危害、控制与消除核污染的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洋浮式核电平台的水动力特征问题,从核电平台作业海况、设计选型和研究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对比核电平台与陆地核电站差异,提出了浮式海洋核电平台万年一遇的极限海况计算标准。对比论证了多种平台类型与系泊方式,确定了适合我国渤海海域的平台载体类型、系泊方式。介绍了核电平台研究的技术手段,从数值模拟、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常用的核电平台水动力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了浮式核动力平台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核能利用与能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火电与核电对环境影响的比较,核废物的处理技术及核电的安全性等,指出大力发展高效清洁的核电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核电厂厂址保护范围与要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厂厂址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考虑核电的长远规划,为防止由于人为因素使核电厂厂址及其周围环境条件遭到破坏,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核电厂厂址实施保护。核电厂厂址保护内容主要涉及核电厂安全、事故应急条件以及环境相容性等方面,保护范围可分为拟征地范围和非居住区、规划限制区、外围地带等,其中拟征地范围和非居住区是厂址保护中最为核心的区域,应当予以重点保护。通过对相关的保护范围和要求展开探讨,以期对今后核电厂厂址确定相关保护范围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服传统环境核辐射监测的局限性,设计一种搭载GM计数管的固定翼无人机进行高空远距离环境核辐射剂量率监测的系统。方法系统通过编程简单、拓展强等开发特点的Arduino单片机完成探测器的硬件设计,同时利用LabVIEW的强大VISA通讯模块实现地面站的设计,最后借助无人机自驾仪Pixhack以实现对无人机稳定可靠控制。结果系统地面站操作界面简洁,测量数据图表直观。探测器对于放射源具有较好的计数响应。Pixhack对飞行平台有良好的稳定和控制作用。结论系统借助GM计数管作为辐射探测器探头,能够完成高空远程辐射监测任务,在结构设计仍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满足日常环境核辐射本底剂量率普查,以及核应急、大范围辐射监测、远程辐射监测等任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滨海核电项目已发生多起海洋生物暴发导致取水系统异常的事件。当前核电厂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缺乏对致灾海洋生物的针对性。本文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致灾海洋生物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的现场工作反馈,分析了现有核电项目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工作的不足,提出了调查方案的优化措施,以尝试增强海洋生物调查、筛选评价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施仲齐 《环境科学》1993,14(3):47-51
介绍了国外核供热站安全评价和潜在事故环境影响估计.根据我国拟建中200MW核供热站潜在事故后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商用核供热站靠近城市不会给公众带来不适当的风险.此外在我国和国际核安全法规和导则框架内还讨论了核供热站的应急计划和选址准则.由于核供热站的高安全水平,在其周围不需要场外应急撤离计划,人口分布不应是核反应堆选址的决定因素.但从尽可能合理低的辐射防护原则考虑,建立约2km半径的限制发展区和必要的环境辐射应急监测及应急通讯则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核电与煤电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英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8):1086-1090
应用影响路径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核电能源链与煤电能源链的外部成本计量框架,对二者的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煤电能源链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直接导致酸雨、降尘和全球变暖等环境效应,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系统、材料和清洗等造成明显影响;而核电能源链未发现可察觉的环境影响.从污染物(SO2,NOx,PM和CO2)排放看,煤电能源链比核电能源链高2个数量级;煤电能源链的辐射影响是核电能源链的40倍;煤电能源链总的外部成本是核电能源链的115倍.比较可知:①核电是清洁的能源,其比煤电更有利于环境;②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③现行的能源价格机制中没有合理地体现环境成本.应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外部成本内部化以完善能源价格机制等途径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