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座新型氧化塘的研究和设计.该塘污水停留仅一天,表面负荷140g/m~2·d.当原污水BOD_5为100mg/L、SS为120mg/L时,经初沉池分别去除30%和50%,至氧化塘出水BOD_5和SS均为30—40mg/L.经过各阶段试验和120m~2/d中间试验均达到预期效果.现已用于广州大坦沙15×10m/d污水处理厂设计.  相似文献   

2.
厌氧生物转盘是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的新技术,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COD容积负荷为5.44—11.6kg/m~3·d,COD去除率为70.6—74.7%,总磷去除率为35—48.5%,废水中有机氮基本上转化为HN_3-N.每去除1kgCOD产生沼气0.41—0.65m~3,约耗电0.5—0.8kw·h.该法构造简单、启动快、运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3.
膜法A/O生物脱氮技术处理炼油污水的中型工业化试验的结果表明,现有炼油污水处理场以降低COD为主的生化处理系统的改造扩建,可以采用生物膜法前置反硝化二级好氧AO_1O_2的工艺路线,在对炼油污水中COD、石油类、酚等污染物取得良好去除效果的同时,其氨氮容积去除负荷可达0.0815kg/m~3·d,同时对影响膜法硝化和反硝化效果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选定了工业化设计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4.
UASB技术处理中小城镇生活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城镇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现状 ,运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 ,反应器容积 131.6 2 L ,发酵温度 17~ 31℃ ,进水 CODCr5 0 0 0~ 12 0 0 0 mg/L ,有机负荷 7~ 12 Kg CODCr(m3· d) ,HRT为 19~2 7h,CODCr去除率达到 90 % ,取得较好的效果。并研究了系统的启动控制条件及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因素 ,获得了重要的控制参数 ,如运行温度、容积负荷率、水力停留时间、污泥负荷率等 ,为 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找到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厌氧氨氧化混培菌的获得及其运行条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了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 ,成功地启动了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启动后含氨模拟废水运行的进水氨浓度和进水亚硝基氮浓度均为 2 0 mmol/ L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容积负荷率为10 .69mmol/ L·d,12 .2 6mmol/ L· d和 3 94.5 5 mg/ L·d,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去除率保持在 90 %、99%和 95 %以上 ,对运行条件研究表明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适 p H为 7~ 7.5 ,最适温度约在 3 0± 1℃。厌氧氨氧化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氨的厌氧转化随 COD浓度的增加也呈抑制型曲线 ,当 COD浓度为 80 0± 5 0 mg/ L 时 ,厌氧氨氧化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抚仙湖北岸构建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窑泥沟入湖河道污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水力负荷年平均为37mm/d,氮负荷年平均为3.315g/m2·d,对污水中NOx、NH+4、TON和TN去除率年平均分别为62.7%、53.8%、62.4%和57.5%.  相似文献   

7.
超滤技术处理人粪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日本50%以上的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在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地方仍使用化粪池处理粪便。粪便处理在日本已有40多年历史,1975年建立粪便处理设施以去除高浓度的有机氮,19用年膜滤首次被引入处理流程以实现对来稀释的人粪尿的高负荷处理且因无需沉淀池而使处理过程更简洁。现在日本每年约建造25个粪便处理设施,总处理量约为3000m3/d;这些生化反应器的BOD容积负荷为2.5kg/(m3·d),氮容积负荷约为0.6kg/(m3·d),MLSS浓度高达12000~18000mg/L;其中约半数工厂以处理流程中的超滤(ultrafiltration)为特色,每…  相似文献   

8.
无纺布填料处理污水试验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纺布作为一种新型悬浮填料,探索无纺布填料处理污水的适用条件、运行参数及降解机理.研究认为不同容积负荷应采取不同的填料投配率:当CODCr容积负荷低于1.2kg/(m3·d)时,取填料投配率为20%;当CODCr容积负荷在1.2~2.0kg/(m3·d)之间时,取填料投配率为38%;当CODCr容积负荷达2.0 kg/(m3·d)以上时,取填料投配率为29%模型结果表明,附着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可用Monod方程的形式描述.  相似文献   

9.
用SBR生化系统处理苯胺类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技术,高效地处理苯胺类有机废水。当废水中苯胺和COD_浓度分别为150~500 mg/l和800~1800mg/l时,经处理后,去除率分别大于99%和90%。去除的有机负荷高达5.2kgCOD_/kg·d或2.7kgCOD_/m~3·d。该系统运行稳定,在活性污泥中不会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配制蔗糖废水对设计的高效厌氧反应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厌氧反应器具有COD去除率高、启动所需时间短、污泥流失量少等优点。试验在2个月时间内达到了进水有机负荷32.6kgCOD/m~3·d,进水COD浓度33g/1,COD去除率98.5%以上,沼气产率为161/1·d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春  张晶  张静  陈晓轩  张磊  曹丽亚 《环境科学》2016,37(7):2632-2638
运行中试规模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对其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并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中试系统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原水时,平均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57.0%和2.68 kg·(m~3·d)~(-1),平均氨氮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7.4%和0.17 kg·(m~3·d)~(-1),平均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5.8%和0.21 kg·(m~3·d)~(-1),平均氧利用率达到100%.采用中试系统处理可生化性较差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平均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46.0%和1.53 kg·(m~3·d)~(-1);平均氨氮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7.1%和0.32 kg·(m~3·d)~(-1);平均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4.1%和0.28 kg·(m~3·d)~(-1);平均氧利用率高于50%.由于微气泡曝气能够加速氧传质过程并提高氧利用率,因此相同进水条件下,中试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12.
杨盈盈  陈奕  李明杰  谢冰 《环境科学》2015,36(4):1412-1416
晚期垃圾渗滤液具有氨氮浓度较高、碳氮比(C/N)较低和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生物脱氮较困难.本文研究了改变进水总氮负荷和BOD5/TN比值对填埋场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负荷为15~25g·(m3·d)-1的范围内时,总氮去除负荷稳定为10~12 g·(m3·d)-1,但是总氮去除率随着负荷的增加从67.7%下降至60.2%,说明在一定范围总氮负荷的增加会降低总氮去除率,但不会影响去除负荷.当改变进水的BOD5/TN从0.3提高到0.4后,总氮负荷为9 g·(m3·d)-1时的厌氧、准好氧反应器,总氮去除率可从79.9%分别提高到89.9%和86.2%,表明提高BOD5/TN能够有效促进填埋场生物反应器对总氮污染物的去除,并且厌氧条件下效果更好.脱氮途径分析表明,填埋场生物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协同脱氮.  相似文献   

13.
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刘春  年永嘉  张静  张明  张磊  龚鹏飞  肖太民  李星 《环境科学》2014,35(6):2230-2235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是废水处理中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本研究采用微气泡曝气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SND过程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并检测了生物膜功能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微气泡曝气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内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通过提高进水COD负荷和C∶N比,降低溶解氧(DO)浓度,同时增加填料床层孔隙率,可以改善SND效果.当进水COD负荷和总氮(TN)负荷为0.86 kg·(m3·d)-1和0.10 kg·(m3·d)-1,且填料床层孔隙率为81%时,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7.6%和70.2%,实现了COD和TN的同步高效去除;同时,微气泡曝气对氧传质的强化作用使得氧利用率高达91.8%.此外,生物膜活性和硝化及反硝化功能菌群的变化,与反应器COD、氨氮和TN去除能力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净化模拟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净化模拟水产养殖废水.结果表明,MBBR净化模拟水产养殖废水效果良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DO为2.0~3.0 mg·L-1的条件下,反应器启动迅速、运行稳定,能使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TP去除率达到50%左右;有机负荷为(0.76±0.03)kg·m-3·d-1时,TN及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71.73%及98.42%.为达到良好的TN去除效果,有机负荷不宜低于0.5 kg·m-3·d-1;DO为(3.00±0.25)mg·L-1时,TN去除效果最好,最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为保持较高的氨氮去除效率,并减少亚硝态氮积累,DO浓度不应低于2.0 mg·L-1;HRT过短会使氨氮去除效率降低,且可能出现亚硝态氮积累;采用序批式进水运行方式,对TP的去除效果优于连续进水方式,但运行周期后半段会出现亚硝态氮积累,对鱼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改进,使其成为厌氧与好氧组合一体化工艺,实现耦合运行.对连续流条件下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将ABR末端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保持好氧区C/N为2,COD容积负荷逐渐由1.5 kg·(m3·d)-1提高至2.0 kg·(m3·d)-1,沉淀池HRT逐步由2.0 h缩短至0.75 h.研究表明,经110 d的运行,在好氧区中成功培养结构致密、沉降性能良好(平均沉降速率为20.8m·h-1)的淡黄色颗粒污泥.在好氧区沉淀时间为0.75 h、COD容积负荷为2.0 kg·(m3·d)-1的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时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COD、NH+4-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0%、65%和45%.研究表明,因沉淀时间缩短而不断提高的选择压、维持较高的有机负荷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间歇曝气SBR与传统SBR处理养猪沼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intermitte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IASBR)和传统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养猪沼液,研究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比值(COD/TN)和运行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约为2.2、氨氮负荷为(0.12±0.04)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97.2%±4.4%、81.5%±7.5%、88.5%±2.4%,优于SBR的78.3%±19.6%、79.8%±4.9%、86.6%±3.2%;当氨氮负荷提高至(0.18±0.02)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略有降低,分别为92.4%±7.3%、77.5%±5.3%、86.4%±2.2%,但仍然优于SBR中的相应去除率78.1%±15.4%、61.8%±11.2%、81.8%±5.6%.在氨氮负荷为(0.20±0.01)kg·(m3·d)-1下,提高进水COD/TN至约3.0,则IASBR和SBR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较进水COD/TN为2.2时有显著提升,IASBR中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9.6%±0.2%、91.5%±2.9%和92.0%±0.9%,仍然高于SBR的90.2%±1.4%、83.0%±1.9%、90.2%±0.5%.总体而言,相较SBR,IASBR对TN和氨氮的去除更高效、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因此对养猪沼液等低碳氮比的废水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Tertiary denitr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A pilot-scale biofilter packed with suspended carriers was operated for tertiary denitrification with ethanol as the organic carbon source. Long-term performance, biokinetics of denitrification and biofilm growth were evaluated under filtration velocities of 6, 10 and 14 m/hr. The pilot-scale biofilter removed nitrate from the secondary effluent effectively, and the nitrate nitrogen(NO_3-N) removal percentage was 82%, 78% and 55% at the filtration velocities of 6, 10 and 14 m/hr, respectively. At the filtration velocities of 6 and 10 m/hr, the nitrate removal loading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fluent nitrate loading rates, while at the filtration velocity of 14 m/hr, the removal loading rate and the influent loading rate were uncorrelated.During denitrification, the ratio of consume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to removed NO_3-N was 3.99–4.52 mg/mg. Under the filtration velocities of 6, 10 and 14 m/hr, the maximum denitrification rate was 3.12, 4.86 and 4.42 g N/(m~2·day), the half-saturation constant was 2.61, 1.05 and 1.17 mg/L, and the half-order coefficient was 0.22, 0.32 and 0.24(mg/L)1/2/min,respectively. The biofilm bioma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iltration velocity and was 2845,5124 and 7324 mg VSS/m~2 at filtration velocities of 6, 10 and 14 m/hr,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biofilm density was 44 mg/cm~3 at the filtration velocity of 14 m/hr. Due to the low influent loading rate, biofilm biomass and thickness were lowest at the filtration velocity of 6 m/hr.  相似文献   

18.
高碳氮负荷下同时脱氮除碳好氧颗粒污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永贵  黄钧  杨华 《环境科学》2011,32(11):3405-3411
在4 L反应器中,以补加葡萄糖和硫酸铵的猪场废水为基质,不接种活性污泥,加入粉末状活性炭对废水土著微生物进行预固定.通过批次进水并控制运行条件(逐渐提高COD、NH 4+-N负荷、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曝气量)培养同时脱氮除碳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该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碳功能及对高碳氮负荷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成熟好氧颗粒污泥为土黄色不规则球状,粒径为0.5~3.5 mm.COD和NH 4+-N负荷分别在4.80~12.6 kg.(m3.d)-1和0.217~0.503 kg.(m3.d)-1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的去除率〉94%,对NH 4+-N的去除率〉98%.当COD和NH 4+-N负荷分别提高至15.70 kg.(m3.d)-1和0.723kg.(m3.d)-1并运行4 d后,反应器内絮体激增,颗粒沉降变差并开始破碎,NH 4+-N去除率下降至81.6%.排出部分污泥并降低负荷继续运行,颗粒污泥的NH 4+-N去除率可迅速恢复至98%以上.本研究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时脱氮除碳功能,可以耐受高COD和NH 4+-N负荷的双重冲击.  相似文献   

19.
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进水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当进水有机负荷由1.8 kg /(m3·d)逐步下降到1.575、 1.125和0.67 kg/(m3·d)时,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颗粒解体,污泥流失,颗粒化程度和整体沉降性能的下降,颗粒形状由较规则的球状变为杆状、星状等多种形状,颜色加深等.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且进水有机负荷的降低,对其影响较小,但会严重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当有机负荷由1.8 kg/(m3·d)下降到0.67 kg/(m3·d)时,硝化率下降了约45%,反硝化率下降了约40%.  相似文献   

20.
UASB反应器处理维生素B12淀粉混合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考察厌氧技术处理维生素B12淀粉混合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采用UASB反应器处理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0000-12000mg/L时,COD容积负荷可达到30kg/(m^3.d),COD去除率为80%,容积产气率为16.80m^3/(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