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环境教育》2011,(12):8-8
"到现在为止,有一些国家已经作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并没有兑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4,(10):70-70
全球六家开发银行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六家开发银行近日共同发布声明,承诺将采取更多措施帮助新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泛美开发银行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发布的这份声明表示,自2011年采取联合行动以来,各家银行已经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750亿美元资金支持。声明称,承诺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各银行机构的相应规定、专长以及资源来提高我们的气候变化融资工作。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部长级会议11月19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在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主张和立场,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基金的出资承诺,称这是本次气候大会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巴黎协定》让更多国家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仍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缺位、缺少法律强制力以及上位法缺失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内涵,通过上位法及相应强制力的制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3):20-20
<正>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切实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的重要步骤。其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将面临哪些挑战?该方案列举了包括"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等在内的七大挑战,却没有提到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其实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外交构成的巨大挑战,不容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确定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这使我想起了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需要每一个地球村村民都付出自己的行动。在这个世界环境日里,我们不必津津乐道过去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滨 《绿叶》2010,(3):13-22
我们一直把气候变化问题看成是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正在加深。缺乏这一视角将使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难以达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和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中国不仅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应该将其置于国家安全的总体框架下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愿景下的低碳转型之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动力,也是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的最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21,(5)
正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工作,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推进《巴黎协定》的实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双方同意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推动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和多边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进行节能减排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低碳节能的措施,并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力和大国担当,有力对冲了逆全球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正>45.8%8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进展。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2018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4.3%,为实现"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落实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19项  相似文献   

15.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气候大会掌握人类命运中美等国重申气候承诺"这会是拯救世界的12天吗?"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1)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各国媒体纷纷把焦点从国内关注的事情转向这一关系每个人的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上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同一时间聚集在巴黎,共同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用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今年是地球一小时活动举办的第十一年。但当我们摘下地球一小时的光环,撕开光鲜亮丽的环保外衣,我们就会发现,地球一小时并没有起到节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风险预防原则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依然存有争议。尽管国际上开始将风险预防原则适用于各领域,但我国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中支持适用风险预防原则。此种支持目前仅停留在气候变化层面,在其他方面鲜有提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当转变认识,将风险预防真正纳入预防为主原则之中,使风险预防原则实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通进 《环境教育》2009,(12):10-12
2009年是一个"气候变化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将影响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进而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地以及食物。在伦理层面上,温室气体减排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杨通进给我们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7,(8)
正气候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气候变化的特殊性,气候变化下我国环境法相应也需要进行调整。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环境法在实践中的操作性,是当前环境法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环境法的应对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环境问题,然后提出  相似文献   

20.
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地位、工作目标和法律要求,规定部门职责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与交易机制,分解工作目标并开展评价考核,彰显国家应对气候的法治决心,亟须制定综合性基础法律——应对气候变化法。该法的制定已具备充足的研究起草基础和下位法支撑,建议尽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启动《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本文建议,将低碳发展和碳排放达峰、碳中和等纳入立法目的,设立总则、规划与标准、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管理和监督、国际合作、法律责任、附则八章,合理设立规范重点。健全统一监管与部门分工负责的体制和基金筹集、市场交易、社会共治等机制,全面构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制度体系,部署国际协商与合作措施,设置地方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对违法行为规定罚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