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资源尾效"和"资源诅咒"是资源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两种不同状态,分别表示资源相对不足和资源相对丰裕下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转换且这种转换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针对资源丰裕度不同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异质性区域而言,研究其资源所起的约束作用,就显得很有政策含义。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曲线重构资源约束的两种状态,并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建立起二者转换的判别条件及转换机制模型。通过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平滑面板转换(PSTR)模型考察了"资源尾效"和"资源诅咒"之间的转换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分析其转换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理论模型推导发现,在规模报酬不变等假设条件下,当资源增长弹性不等于2/3时,"资源尾效"和"资源诅咒"可以相互转换;②随着资源投入量的增加,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约束作用表现由"资源尾效"向"资源诅咒"转换,其水土资源投入量的转换点分别为203. 00亿m3和134. 00千hm2;③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约束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刚好相反,水资源约束空间分布在2009年发生突变,而土地资源约束作用空间分布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却并不明显。本文的启示在于,水土资源约束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要保证长江经济带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水土资源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使得资源约束的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更加平缓,尽量减少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另外要重点关注资源约束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区制定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特征及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能源消费总量、总用水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作为江西省资源消耗的指示性指标,在对其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城市化作用的资源消耗响应情景进行了模拟。研究显示: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江西省资源消耗特征表现并不一致。其人均能源消耗、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有着与全国类似的逐步增长的态势,但其人均值都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而人均用水量则与全国一样呈现下降趋势,但江西省人均用水量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变化是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和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城市化水平变化与人均用水量下降互不为格兰杰因果原因。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函数模拟表明:在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人均能源消费具有正的冲击效果;而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对城市化具有先正后负的响应情景。  相似文献   

3.
虚拟耕地资源是当今土地资源方面研究的热点话题,被认为是解决土地资源压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在计算出1996—2016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的基础上,运用"尾效"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约束和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谷物贸易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主要以进口为主,棉花呈阶段性的"U"型和"M"型特征,蔬菜呈"V"型变化特征,油籽呈线性增长趋势,糖料2009年以前在2. 0×104hm2上下波动。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对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总体呈促进作用,约占6. 51%。其中,棉花、蔬菜、谷物呈现约束作用,阻碍程度分别为4. 17%、2. 30%、1. 28%;油籽、糖料呈现促进作用,促进程度分别为13. 56%和0. 69%,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属于主要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较大的国家。同时本文还提出要制定符合国情的耕地资源战略、试点实施虚拟耕地资源战略、创新耕地资源管理体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出"绿色人口红利"概念的目的在于分析"人口红利"是否带来环境问题,从而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成本纳入到人口红利中,以消除"人口红利"中的环境代价.通过人口红利兑现过程的定性分析,确定了人口红利包含着"环境代价",即兑现人口红利引起了资源退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经济损失:利用Hartwick-Solow模型框架和新古典优化增长模型生产函数,设计了能够将"人口红利"调整为"绿色人口红利"的简要模型,模型调整的结果能真实显现出人口再生产转型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模型调整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几个问题:①防污支出问题,在把"环境服务"当作环境产出的前提下,把环境污染价值作为产出的减少,应从中扣除.②跨国污染问题,世界各国应确定一个统一的方法,按照一致的口径进行计算,并从人口红利中扣除.③技术变化影响问题,若把技术变化因素排除于调整人口红利的模型之外,将造成对绿色人口红利的低估.④新发现资源问题,建议采用按现行边际开采成本计价将新发掘量计入绿色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本文采用治理成本法测算了1989 -2008年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利用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数据,采用协整理论研究了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经济总量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基础性原因,并且环境污染状况随经济增长仍有扩大的趋势,至今尚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迹象.然后,本文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角度揭示了环境污染的结构性成因.研究认为,高污染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过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结构方面的成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品增长过快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结构成因;能源效率低下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性成因;资源能源价格长期偏低和法律法规滞后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制度性缺陷.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技术创新、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环境法规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强烈的地表人类活动过程,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过程的直接表现是乡村人口进入城市,用人口城市化表征城市化水平。中日韩是亚洲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核心国家。以中日韩三国为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框架,对比分析1950-2012年三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过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定量研究三国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城市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化起点不同、发展速度不同、所处阶段不同。中国城市化起步分别比日韩晚80年、20年。中日韩三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均呈快速增长,日韩两国在二战后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均远超中国。目前日韩两国均已处于城市化后期,并已经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经济体,两国城市化率分别为91.73%,83.47%;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中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城市化率为51.78%。中日韩三国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呈显著负相关,与能源使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日韩三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人均耕地面积分别减少24 m2,10 m2,9 m2,人均水资源量分别减少64 m3,43 m3,21 m3,人均能源消费量分别增加42 kg,76 kg,111 kg。借鉴日韩经验,建议中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监管,控制废弃物排放,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化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日趋严重,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国家环境规划必要且适时.在分析行为效益、实施成本、适应性排放和国际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同时考虑"减缓"和"遥应"行为应对气候变化并权衡二者优先次序,采用以适应为主的"单效"方案,将自然承载力、生产系统、社会人居环境三个层次和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灾害与风险、低碳经济、敏感部门、城市化环境效应、海岸带等7个相关主要问题作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熏点领域.  相似文献   

8.
新疆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进行预警研究,目的是在城市化引起生态环境退化之前,以便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构建城市化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拓学评价模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新疆2010~2014年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预测,对新疆2005~2014年城市化生态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4年,资源子系统经历改善-恶化-改善的过程,生态子系统先改善后恶化,环境子系统不断改善,总体上,城市化生态质量不断改善。因此,新疆城市化进程中,应当控制人口增长,节约水资源,保证充足的水资源量和生态用水量;节约居民和工矿用地,保护绿洲,提高森林覆盖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等,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处于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10余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支撑力瓶颈和环境承载力约束,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以定量地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为0.10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是由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决定的,能源价格体系不能如实地反映能源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不完善的环境排污收费制度无法有效地内部化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改革现有的能源环境定价机制,改变现有的扭曲的能源环境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为核心的动态复合巨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仿真检验,证明模型结构、行为与实际状况是一致的。模拟维持现状、经济优先、资源环境优先和协调发展等4种方案条件下,2011~2030年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及其演变趋势,并对系统仿真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到2030年,在协调发展模式下,其能源供需平衡指数为–0.113,环境污染程度为0.083,既使社会经济高效发展,又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友好,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较优方案。研究为江西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ad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Egypt over the period (1980–2011). I use Johansen cointegration approach,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VECM), 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e existence of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Moreov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unidirectional long-run causality running from road energy consumption to urbanization and from road energy consumption to economic growth which implies the existence of growth hypothesis in the long run. Also, there is bidirectional short-run causality between roa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hich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feedback hypothesis in the short run.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road energy consumption determine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both short run and long run and economic growth causes road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short run. And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several policy implications will be suggested for policymakers. They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implement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ies, the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have to concentrate 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o make a shift towards using clean alternative fuel as natural gas and focus on investment in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矿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矿业长期低迷的形势下,要合理推进矿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理清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矿产资源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需要依次回答:是否存在长期关系,这些关系有什么作用特征,这些作用的变化趋势如何,不同矿产资源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别,针对这些区别如何提出应对策略。基于上述问题的判断,本文选取9种矿产资源,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组合分析。应用脱钩指数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的脱钩关系,发现呈现一种周期性的脱钩和复钩过程;选取经济增长、城镇化和任意一种矿产资源消费为变量,建立了VAR模型,揭示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将显著的因果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循环因果链(三种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接替性循环变化的关系,包括煤炭、锌、原铝和钾盐等)、两两互为因果(某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一种或两种显著的双向交替变化关系,包括原铝、锌、钾盐、石油、精炼铅、精炼镍等)和单向因果(某两种变量之间仅存在一种显著的先后变化关系,包括铁矿石、精炼铜、精炼镍)等;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上述关系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矿产资源消费的长期效应的大小及其波动频率有显著差异,大多数矿产可以持续效应10年以上(如煤炭、石油、锌、原铝等消费变动对GDP变动的影响),少数响应仅在5—6年内显著(如铁矿石、钾盐、精炼铅等消费变动对GDP变动的影响),之后效应会逐渐消失。基于此,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矿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选择,包括以去产能为抓手、提高资源效率、坚持底线思维、建立政府适当干预下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矿业经济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VAR模型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广义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利用中国1980-2007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与研究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相吻合;②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冲击响应的滞后期短且是非渐进的,而水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的滞后期较长且是非渐进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农业用水量随着经济发展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③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预测方差起着重要作用,而水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的贡献度较小。建议加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节水措施,减少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The new WIOD database allows for improved empirical analysis on a wide range of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research questions.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e scientific power of the WIOD database and analyze very urgent policy questions on the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tructural change on the environment.We apply recent econometric approaches to show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environment via its different channels as for instance to increase welfare and potentially affe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s well as countries’sector.This approach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econometric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method.In addition to these guidelines by the literature,an econometric panel data approach is offered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n environmental pressure,where we especially address and solve several endogeneity issues that add further complexity to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同时工业用水的猛增促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以及水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通过建立工业用水与城镇化之间的脱钩模型,利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面板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用水与城镇化的脱钩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对数迪氏指数法考察工业用水量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工业用水总体呈现脱钩状态,但“十一五”期间表现为弱脱钩状态,而“十二五”期间表现为强脱钩状态;(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脱钩关系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以及长江上游经济区明显处于不同的脱钩状态;(3)城镇化影响工业用水的四大效应中,技术效应抑制工业耗水,产出效应则促进工业耗水,而结构效应和人口效应对工业用水的影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据此,提出通过技术节水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工业用水;脱钩模型;LMDI模型;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潜在内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是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引擎。本文在对中国城镇化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着以人为本不够、城镇化效率不高、绿色发展不够、城镇规模结构不平衡、市场化不足、协调发展不够六大问题。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文章认为"十三五"期间城镇化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推动六大转型:(1)通过采取差别化落户政策和居住证制度并行的市民化二维路径,实现从以地为中心的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2)通过土地价格市场化、提升人力资本、避免重复投资和过度投资来提高土地、劳动、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从低效利用要素的城镇化转向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城镇化;(3)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城镇化转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化;(4)通过依托城市群这一平台,实现从规模结构不合理、大中小城市不协调的城镇化转向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的城镇化;(5)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从"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转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民间资本作用充分发挥的城镇化;(6)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从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产城脱节转向"四化同步"、产城融合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加剧。对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该类型地区厘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现状,对于优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为例,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对研究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表现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黑龙江省与辽宁省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吉林省表现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2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都表现出从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吉林省表现出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3典型资源型地区都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煤炭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4资源型地区转型务必将落实供给侧改革摆在发展首位。山西省应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选择集约化、低载能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应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型,吉林省的重工业发展要以油气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在降低产业能耗的同时加速扶持已经相对成熟的替代产业,减少产业转型对于地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吴越文化区内国家首批公布的241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利用ArcGIS 10.2等软件探究吴越文化区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吴越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呈集聚分布,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与热点区分布相似:(1)西部的皖南山区和西南部的浙南山地地区为高密度集聚区,其中黄山市歙县、黟县,丽水市松阳县及上饶市婺源县均为二阶热点区;(2)在文化亚区尺度上,新安文化亚区密度最大,越文化亚区分布数量最多;在聚落景观区尺度上,传统村落集中于皖南古徽州聚落景观区、浙中丘陵盆地聚落景观区和浙南中山聚落景观区;(3)地形、中心城市影响以及历史文化因素为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3个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乡村振兴战略;影响因素;吴越文化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利用OECD国家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揭示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式。判断得到我国人口城市化仍处于低增长水平的线性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同等经济水平时的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的相互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要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超前于经济的增长是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相关的经济指标数据,从经济发展、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能耗现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低,经济较落后的省区这两种能耗指标较高;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越大,这两种能耗指标值越大。由此建立单位GDP能耗或单位IAV能耗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同时基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IAV能耗,分别将中国各省区分为4种类型,并构建了二维矩阵表,据此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