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微波热解法制备得到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分别采用元素分析仪(Vario EL cube)、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ASAP2020)、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原污泥及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污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初始Cr(Ⅵ)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00 h。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27.55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改性膨润土对废水中六价铬的吸附过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蓝磊  童张法  李仲民  魏光涛  韦藤幼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5):352-354,378,i0003
以广西宁明膨润土为原料,利用微波干法制备钠化膨润土和有机膨润土,并用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对含Cr(Ⅵ)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5.6(为废水初始pH),加土量为2g/L,吸附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有机膨润土对含50mg/L的Cr(Ⅵ)废水的去除率达95%。有机膨润土吸附Cr(Ⅵ)的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吸附及络合物沉淀吸附,钠化膨润土对Cr(Ⅵ)主要为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3.
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污泥活性炭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性能.利用西安某污水处理厂未消化脱水污泥,采用ZnCl2化学活化热解炭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研究其处理含Cr(Ⅵ)废水的效果,考察其吸附Cr(Ⅵ)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在1左右、污泥活性炭投加量5 g/L、吸附时间10 min、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 m...  相似文献   

4.
利用13X沸石分子筛净化含NH+4-N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3X沸石分子筛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对中低浓度含NH+4-N废水的吸附性能,包括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和沸石的再生等。静态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6.5~7.5,吸附时间35 min,吸附温度20~30℃的条件下,沸石对50 mL NH+4-N初始浓度(C0)为80 mg/L的废水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饱和吸附量为8.61 mg/g。动态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增加,沸石对NH+4-N的吸附量上升,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24.20 mg/g,吸附过程符合Thomas吸附模型。直接焙烧法对吸附后的沸石进行再生活化处理效果良好。实验证明,利用13X沸石净化中低浓度含NH+4-N废水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给水厂污泥对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含Cr(Ⅵ)废水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可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吸附量可达0.89 mg/g.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对Cr(Ⅵ)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为3.48×10-3g/(mg·min);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  相似文献   

6.
以长柄扁桃核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分别研究了温度、时间、浸渍比和磷酸浓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而采用氮气吸附曲线和SEM对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长柄扁桃核壳是一种优质的活性炭原料;当温度为400℃,活化时间2 h,浸渍比2:1,磷酸浓度60%时,得到产率为46.46%,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1 073 mg/g、255 mg/g,比表面积高达1 740 m2/g,中孔率为73.12%的孔隙发达的高中孔率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H3PO4活化法制备富含含氧酸官能团的中孔生物质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生物质炭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静态实验法,探讨炭样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及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H3PO4活化制备蔗渣生物质炭的适宜条件为浸渍比1:1,烘干时间10 h,活化功率900 W,活化时间22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生物质炭得率为39.2%,碘值为817 mg/g,亚甲基蓝值为229 mg/g,为国家一级品标准的1.7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炭样表面以羟基、羰基、羧基等酸性官能团为主。静态吸附实验表明,Freundlich方程与Redlich-Peterson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等温吸附行为,表现为优惠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0,说明吸附反应是自发过程,而吸附标准焓变(ΔH0)>70 KJ/mol,表明亚甲基蓝在制备炭样上的吸附是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吸附,且化学反应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砂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砂颗粒对Triton X-100的吸附能力总体较低,单位吸附含量均<1.1 mg/g;砂颗粒吸附Triton X-100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吸附剂浓度效应,砂颗粒上Triton X-100含量随着固液比(吸附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吸附容量qm与平衡常数KL值随固液比变化而变化,Langmuir方程适用范围是起始浓度C0相对较小的固液吸附体系;0.5~1 mm石英砂的吸附能力略>0.2~0.5 mm石英砂,0.5~1 mm和0.2~0.5 mm石英砂吸附Triton X-100变化特征具有显著的一致性,采用高斯拟合模型可以反映出石英砂吸附Triton X-100的变化规律,相关系数R2均>0.98。  相似文献   

9.
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 S-4)吸附Zn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生物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Zn2+的可行性,筛选了一株高效吸附Zn2+的微生物菌株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 S-4。采用火焰原子吸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这种新型生物吸附剂在水相中吸附Zn2+的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 clausii S-4菌体在20 ℃、30 ℃、40 ℃条件下,吸附Zn2+的最佳pH为4.5,吸附容量为57.5 mg/g,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吸附平衡时间约30 min。吸附前后,B. clausii S-4菌体表面上的化学官能团和金属离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OH、—NH+4、—COOH、(—CO—NH—)、—C6H5等官能团可能参与了吸附过程。0.1 mol/L HNO3、HCl和EDTA对锌的解吸附效果较好。在矿山废水中,B. clausii S-4菌体对Zn2+的吸附效果也比较理想,显示出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态、序批的方法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Hg2+的吸附特性及环境条件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能谱对比手段,初步探讨了厌氧颗粒污泥吸附Hg2+的机理。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对Hg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型拟合得较好(R2=0.9933);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pH值为3~8的范围内,吸附量较大,最大为64.64 mg/g,当pH值大于8或小于3时,吸附量逐渐下降;温度对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明显。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表明,厌氧颗粒污泥表面功能基团对Hg2+的络合作用是吸附的主要机理,这些基团包括—CH、—CH2 、—CH3、P—H、CO、C—N、PO、SO及C—H,同时在吸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离子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水淬渣-累托石为吸附剂对含Cu2+的冶金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含Cu2+冶金废水pH值的条件下,水淬渣与累托石质量比为3∶1,吸附剂用量为0.03g/mL,作用时间为20 min, 温度为25℃(常温)时,Cu2+的去除率达99.8%,对Cu2+的吸附容量为0.302mg/g,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水淬渣-累托石混合吸附剂比水淬渣或累托石单一吸附剂除  相似文献   

12.
污泥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一微波热解法制备得到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分别采用元素分析仪(VarioELcube)、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ASAP2020)、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原污泥及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污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初始Cr(Ⅵ)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00h。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27.55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磁性海泡石,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吸附在90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体系的初始pH是影响磁性海泡石吸附Cr(Ⅵ)性能的重要因素;当废水中Cr(Ⅵ)的初始浓度为50 mg/L时,磁性海泡石的适宜投加量为10 g/L;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温度为25、35和45℃时,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32、3.72、4.08 mg/g;吸附动力学曲线可以用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内扩散和液膜扩散联合控制Cr(Ⅵ)在磁性海泡石上的吸附过程,其中内扩散的控速作用大于液膜扩散。  相似文献   

14.
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Pb2+和Cd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溶液中Pb2+和Cd2+吸附过程的特征,分别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三方面进行了实验,同时还研究了pH、温度、时间、重金属离子起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在实验设定条件下,棘孢曲霉对Pb2+和Cd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2 mg/g和59.8 mg/g;动力学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二级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施周  张茜  徐舜开  张骅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2):2647-2652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对比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及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材料(MWNTs/TiO2)对水中1,2,3-三氯苯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MWNTs及MWNTs/TiO2对1,2,3-三氯苯(1,2,3-TC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8 mg/g和3.05 mg/g,pH值在2~11之间变化时,两者的吸附均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2种吸附剂的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但MWNTs/TiO2对1,2,3-TCB的吸附速率常数为0.4159 g/(mg·min),约为MWNTs的50倍左右,说明MWNTs/TiO2具有更强的吸附驱动力。1,2,3-TCB在2种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均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来描述,其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G0均为负、标准焓变△H0与熵变△S0均为正表明,MWNTs及MWNTs/TiO2吸附1,2,3-TCB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与MWNTs相比,MWNTs/TiO2具有可光催化再生的优点,能用于被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6.
王琳  李煜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160-1164
为了有效地控制铅污染,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培养的以醋酸钠为碳源的好氧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进行生物吸附含铅废水的效能和机理的研究。通过考察酸度、接触时间和Pb2+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验证好氧颗粒污泥吸附模型,并利用不同的脱附剂,进一步解析其生物吸附的Pb2+。实验结果表明, 酸度是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关键因素,当初始pH为5时,好氧颗粒污泥对含铅废水生物吸附效果最好。对低浓度(0~20 mg/L)含铅废水, 10 min后可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好氧颗粒污泥对Pb2+的实测饱和吸附量为101.97±9.00 mg/g,符合朗缪尔(Langmuir)模型。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过程,伴随着pH值的升高和K+、 Ca2+、 Mg2+的释放,此现象揭示离子交换作用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机理之一。此外,脱附剂HNO3、EDTA和CaCl2能实现Pb2+的回收和好氧颗粒污泥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帅  程昊 《环境工程学报》2009,3(3):489-492
用2%海藻酸钠与1%明胶混合作为包埋剂固定啤酒废酵母,研究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 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吸附Cr(Ⅵ) 受吸附时间、起始pH 、固定化菌体浓度、Cr(Ⅵ) 起始浓度及共存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 最佳吸附条件为:pH 2,Cr(Ⅵ) 起始浓度100 mg/L ,固定化菌体浓度2 g/L,吸附90 min 。此条件下Cr(Ⅵ) 的吸附率可达96.8%。Pd2+等并存离子可抑制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 的吸附。用1 mol/L盐酸洗脱固定化啤酒废酵母所吸附的Cr(Ⅵ) 3 h,解吸率为93.6%。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废弃物烟秸杆为原料,以KH2PO4为活化剂,制备了烟秸杆生物碳(简称TSC500),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TSC500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性能。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对TSC500进行了测试,实验考察了p 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Cr(Ⅵ)初始浓度和温度对Cr(Ⅵ)吸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TSC500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 H=3、温度313 K条件下,0.2 g TSC500吸附100 mg/L Cr(Ⅵ),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1.32%和45.66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比Temkin等温模型更好地拟合吸附实验数据;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行为,相关系数高达0.99;计算得到热力学参数ΔGθ、ΔHθ和ΔSθ值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9.
剩余污泥制备活性炭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黄利华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1):1555-1559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不同活化方法制备活性炭,同时对比活化效果,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及产率的影响。结合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扫描电镜表征分析,对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的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作为水处理吸附剂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ZnCl2为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性能较好,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45 min,ZnCl2浓度40%,固液比1∶2。制得的污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496 mg/g,产率为51.8%,比表面积为301.4 m2/g,孔体积为0.37 mL/g,微孔体积为0.08 mL/g,平均孔径为5.78 nm。将该产品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投加量为0.8%,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时,对COD的去除率为81%,吸附容量为42.53 mg/g。  相似文献   

20.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反应温度为20℃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bs=1.01×10-3 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 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 s-1增加到(1.06×10-3) 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 s-1增加到(1.40×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 s-1增加到(1.01×10-3) 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