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笔者一直从事金属物性研究工作,在研究高压下金属氢化物性质过程中,发现在高压下氢能大量地溶进铁中。此外,根据最近对地球吸积时加热和脱水过程的分析,查明了原始物质中硅酸盐所含的水大邵分贮存在地球内部。因此笔者认为,原始物质中发生的铁-水反应是影响地球外核组成乃至整个地球演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金矿床的岩石和矿石中Au、Ag、Pb、Zn、Cu和稀土元素的分配。测定了金属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显微包囊体溶液中金的含量、交代岩中金的分布以及碳、氧和硫的同位素组成。根据取得的结果和对矿床分布规律的分析,并考虑到论及矿化赋存于具偏高金克拉克值岩石中的现有资料,得出了金矿床中的物质为混合来源的结论:挥发份来自深部源,金属和氧化硅来自壳源。最富矿石的形成作用特点是,在深部“透岩浆”流体与富金岩石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质经历了多次组合。  相似文献   

3.
<正> 阿斯特拉罕凝析气田以硫化氢的浓度高为特征。矿床中H_2S的成因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意义,因为不管是在黑海沿岸的盆地,还是在其它地区,预测高浓度硫化氢聚集的可靠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H_2S成因的正确认识。关于矿床中硫化氢的成因有两种观点。第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配水成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针对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去除效率、胞外聚合物和信号分子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中,污泥对污染物去除能力明显提高.与接种污泥相比,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对COD、NH4+-N和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20%、36%和57%.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16和31mg/gMLVSS.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接种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进行空间表征,发现后者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蛋白质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活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ic,c-di-GM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与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规律相似.通过SPSS软件进一步分析得知,c-di-GMP与蛋白质相关系数R2=0.92871,呈极显著相关性;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相关系数R2=0.89025,呈显著相关性,推测c-di-GMP可能是通过指导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中的蛋白质合成以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低温条件下运行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信号分子可通过传导作用引起各层物质之间的组分变化,通过研究胞外聚合物及污泥相关疏水性的变化规律,并观察此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群落演替特点,揭示环二鸟苷酸(c-di-GMP)在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污泥在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含量从48mg/gMLVSS增长至139mg/gMLVSS,其中以TB层蛋白质增长为主,在颗粒化过程中,c-di-GMP含量由62μg/gMLVSS增至600μg/gMLVSS,始终影响微生物运动及生物膜形成,促使具备胞外聚合物分泌功能的菌群加快分泌胞外聚合物,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各个阶段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存在较大差异,在反应器运行初始阶段与c-di-GMP合成相关的菌群占据优势,同时在后期表现出较好的脱氮除磷能力,在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发生演替并最终形成稳定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规模中利用粉煤燃烧器,对燃烧过程中二次空气涡流、化学计算比值(O_2/燃料)和煤炭的类型等对硫污染物(SO_2、H_2S、COS和CS_2)的形成及其反应,进行了测定。分别对固体、液体和气体选  相似文献   

7.
当一种被称为“奥图(ottu)”的、外表面有深蓝色斑点的久达(geuda)刚玉变种在还原环境和1800~185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时,它会生成三类产物:(a)呈纯正的蓝色和清澈者;(b)呈不够纯正的蓝色但具良好的清澈度者;(c)外表面上形成一层厚的白色沉淀物(“无光泽的乳状物”)者。为了查明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对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的结果进行了研究。 在EPMA结果证实Fe和Ti都是上述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纯正的蓝色所必不可少的成分的同时,还表明其它少量杂质的存在会阻碍上述变化过程的进行。EPMA结果也表明,高浓度的Fe和Ti与V和某些其它杂质一起,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导致在外表面形成一层厚的白色沉淀物。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中,最普遍的污染物质就是石油和石油产品。在海岸、石油开采区和紧张通航的区域形成的污染场不断地往远离这个区域的地方扩散,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于稳定。往往有这种情况:在离岸很远的距离内石油产品的含量会大大超过通常极限允许浓度(пдк)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者生物和热成因混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证据也表明种类多样的产甲烷相关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煤层伴生地层水中或者煤层样品中。这也说明生物成因的煤层气仍然在不断地产生,这也为利用生物方法促进煤层气产生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将介绍产甲烷微生物种群构成与功能、产气途径、影响产气速率的因素,探讨我国微生物强化产煤层气并实现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东北张村岩群所含之中基性变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主元素具低钾高钠;稀土元素具Eu亏损,Pr、Tb、Tm富集;微量元素具Rb、Zr、Ce微弱亏损,部分样品Ta富集,其总体特征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示其形成于大洋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根据间隙溶液及其周围的盐下陆源地层岩石的研究,阐明了把地表蒸发盐盐水改造为含矿溶液的机制;研究了含矿盐水变为成矿溶液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藻类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作为自养生物,需从环境中吸取足够的无机盐,进行同化作用。某些藻类还具有很高的富集某些重金属元素的能力,这为利用藻类生物净化重金属废水提供了依据。一些金属矿床中存在丰富的藻类化石,这使地质学家对生物成矿问题兴趣大增。近年来,随着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生  相似文献   

13.
铊在黄铁矿中的相态分布及碳酸盐在其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级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黄铁矿中铊的相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铊主要以存在于硅酸盐相中和以酸可交换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构中的铊为主,这部分铊分别占到58.3%和25.1%;以可氧化态形式结合在黄铁矿(FeS2)中的铊次之,占11.2%;以易还原态形式存在于铁氧化物相中的铊最少,为5.4%.自然条件下铊的释放主要是酸可交换态铊和可氧化态铊的释放迁移过程.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发现,黄铁矿在表面氧化过程中其表面羟基增多,表明存在表面溶解及表面酸化现象.进一步的释放机理探讨认为,铊在黄铁矿表面存在一种"溶解-吸附沉淀"平衡,这一平衡由碳酸盐中和作用和黄铁矿表面氧化共同控制,并决定了铊的释放迁移.  相似文献   

14.
石灰土(碳酸盐岩风化壳)形成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选自贵州遵义官坝、安顺天龙和贵阳龙洞堡三个剖面为例,运用ACNK和ACNKFM三角图解、元素对的协变特征及元素质量迁移系数,对石灰土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显示:石灰土形成地球化学过程遵循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之两阶段模式;官坝剖面的风化程度和过渡性具有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初级阶段的特征,天龙和龙洞堡剖面与红色风化壳的基本特征相似,体现出所经历的风化作用过程或所处的阶段不同;龙洞堡剖面与天龙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演化过程存在一些不同,可能指示灰岩和白云岩风化壳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 夕卡岩热液条件下锡的反应可以导致独立锡矿物的沉淀,如马来亚石或锡石,或富锡的钙硅酸盐矿物。热力学计算表明,在250—350℃,pH 值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锡石具有很低的溶解度(<118ppm)。由方解石和磁黄铁矿或黄铁矿共生所指示的上述条件,对锡石的沉淀最为有利。在更高的温度和 pH 值  相似文献   

16.
碳质在黄铁矿型矿床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论据是容矿岩含碳质、矿石和脉石矿物的包裹体中含CO_2和有机化合物以及矿石和围岩中硫和碳的同位素分布。矿石硫可部分属生物成因。重金属可能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硫的液相氧化在酸雨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和人工排入大气中的SO_2,约二分之一直接通过干沉降被排除出去,其余的一半往往在大气中经过光氧化、气相氧化、液相氧化和气-固界面氧化等途径转化为硫酸和硫酸盐,并最终以SO_4~(2-)的形式通过湿沉降排除。  相似文献   

18.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某些化学现象、概念、反应、规律等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建设项目不同的实施阶段,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前期、施工期、竣工环保验收阶段、正常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反馈,确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外开始研究利用超声波进行水的净化、废水处理、油水乳化燃烧、雾化油燃烧和水质检测等方面的工作。目前,这些工作,有些已在工厂中应用,但大部份仍处在试验阶段。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会产生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例如,当超声声强较低时,由于声场的作用,可使液体中的悬浮粒子凝聚;当声强达到一定水平时,液体在声场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微小气泡,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