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富兰克林通过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以来,避雷针系统(包括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已成为规范化的、普遍采用的防雷手段。近期因翻译IEC防雷标准的需要,几次向国内著名建筑防雷专家王时煦教授请教,使我对国外防雷新技术之一的“消雷工程”有了深度理解。这里试结合科学分析,对近几年在大陆兴起的消雷工程“热”作些冷分析,望能与同行切磋,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一、传统避雷针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并存 1986年在奥尔兰多(Orlando)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1技术委员会(IEC/TCgl)会议上提出的建筑物防雷标准(草案)的总则中已将建筑物防雷分成外部防雷保护系统和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两部分。前者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等传统的建筑物防雷内容,后者指等电位联结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各项措施,尔后在1992年IEC/TCgl会议上仍保留内、外防雷保护系统观的提法。我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几十年来都是按照常规的防雷方法即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架空避雷线,它已肯定于《建筑物防  相似文献   

2.
能否利用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做避雷装置的接闪器及引下线,以保证司机室内的人员不受雷击,这是起重机防雷设计考虑的问题。有人主张,塔式起重机应在塔顶和臂架头部装设避雷装置,我有不同看法,(1)可以利用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做接闪器及引下线。一套完整的避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都可作为接闪器,它们都是利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  相似文献   

3.
赵莲清 《安全》2002,23(3):39-40
为了保护建筑物或构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通常采用装设接闪器(即避雷针或避雷线等)的措施.接闪器高于被保护物体,将雷电引向自身,并通过接地引下线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使建筑物或构筑物得到保护.近几年,国外一些防雷设计机构对于传统的接闪器的引雷原理和保护范围进行了新的研究,并设计了引雷效果更好、保护范围更大的新型接闪器.下面介绍这类接闪器的防雷原理、工作特性及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敏 《安全与健康》2004,(11):35-36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生产区内的建、构筑物的防雷等级确定为二级,雷电易引起储配站可燃气爆炸并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雷.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采用避雷针或间距不大于6-10米的屋面避雷网作`接闪器.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防雷工程项目包括桩基础的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及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避雷器安装等,一直伴随着建设施工全过程。建筑物防雷包括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防直击雷就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防感雷应则通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物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  相似文献   

6.
导体消雷器     
雷暴的发生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对气象、电力、通讯等部门造成极大的破坏.自1749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最常用的避雷方法是采用避雷针(避雷线)或是对避雷针稍加改进的避雷装置.这些装置是用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吸引到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以达到避雷的目的.这种方式尽管方便简单,但存在着一些缺陷:1、保护范围不确定,可有绕击发生.大量的研究及实践证明:一根垂直避雷针无法获及一个十分肯定的保护范围.2、有反击发生.3、有感应过电压.4、有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中压缩机厂房的防雷问题,以工程设计标准为基本依据,分析了压缩机厂房爆炸危险场所划分、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探讨了放空管对压缩机厂房防雷设计的影响。压缩机厂房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直击雷防护,使钢结构厂房从接闪器、引下线再到接地装置形成持久电气通路。当钢结构压缩机厂房金属屋面的厚度大于0.5mm时,可以直接作为接闪器;建筑物的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其平均间距不大于18m;将敷设在结构条基等混凝土基础内的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并围绕建筑物设置人工环形接地体。压缩机放空管装设阻火器且壁厚在6mm以上,可以作为接闪器,安装避雷针的必要性不大,但需要防止放空管与屋面防雷装置虚接。  相似文献   

8.
油田集输站安全监控系统防雷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气过电压对油田集输站视频及参数监控等电子设备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防御.本文通过对雷击种类及其破坏机理的分析,掌握了雷击的基本避雷原理,据此对直击雷和感应雷分别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器、屏蔽接地的避雷方法来进行防护,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利用本文的避雷方法对油田集输站的监控系统的雷击防护进行了设计,取得了不错的防雷效果.实践证明本文的避雷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姚薇  李明军 《安防科技》2011,(12):52-55,58
雷电是自然界中普遍的现象,它是由于雷雨云中电荷放电而产生的复杂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会造成严重灾难的自然现象.根据气候、卫星及闪电定位仪观资料估计表明,在任一秒,全球表面上连续发展着大约100个雷电.雷电放电过程同时出现三种物理现象: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辐射感应.对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仅依靠传统避雷针等直击雷防护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保护.在危险系数较高的油罐区,防雷的问题更加突出,它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油罐本体的安全,还有油罐区脆弱的仪表系统.现在对雷电的防护方法一般有三种:1.泄,即通过不同的防雷方式将绝大部分雷电流接闪后直接引入地下;2.限,即通过避雷器等设备控制被保护物体上的浪涌电压幅值;3.隔,即将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和可能引入的过电压波通过屏蔽等方法隔离开来.在油罐区系统中这三种方法必须同时使用,且要相互配合,各行其责.  相似文献   

10.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因电力而产生的大气现象的发言)中也对此作了重要论证.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事实是,富兰克林发表避雷针理论之后不久,法国一位工程师即按其理论建立了一个避雷针,并且很快发生一次接闪.  相似文献   

11.
说到雷电,人们知道那是天上的云与云或天上的云与地面间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并伴有强大的电光、声音和高热。人们看到的是极亮的闪电,听到的是隆隆雷声;由于闪电时电压、电流强度极高,所以造成的雷电灾害也十分严重。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想方设法防御或减轻雷击所造成的损失。古代无论是建筑中吻兽上用铁丝做成的舌须,还是由塔尖垂下入地的铁链,都可以说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避雷针实际上并不避雷,而是引雷,其科学名词应该称“接闪器”,避雷针不过是传统称呼而已。自1750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应用。避雷针以接闪理论为依据,即把闪电流引下来导入大地,将雷电流消散到大地里面。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并非安上“避雷  相似文献   

12.
安装防雷装置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构筑物在遭受雷电袭击时,保证建筑物、构筑物不遭受破坏或烧毁.可保护建筑物内部的人身安全及设备、财产不受损坏。因此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必须设计合理,正确施工,并需长期维护,使之能确保被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之一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反而会使建筑物或构筑物处于危险的状态,特别是矿区有60%都处在多雷区,所以对防雷措施以及防雷的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就更显重要。 近几年…  相似文献   

13.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井站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不可缺少的生产场地,因这些井站绝大部份地理位置都处于山区丘陵地带,海拔高度一般都在300--600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井站自动化高科技设备、设施也越来越多,如自动化微机记录仪表、自动排污、电子传感设施、通讯程控交换机、数据传输,井站H2S监测、超声波计量等.为了井站这些设备、设施不被雷击,一般在井场都安装了避雷针,同时对各类设备还安装浪涌保护器和接地网等防雷措施.特别是近几年对天然气井站防雷设施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井站安装独立式避雷针已逐步改造为优化式避雷针,由于避雷针安装不规范没起到避雷作用,有的相反起了引雷作用,雷电给天然气开采造成了经济损失影响天然气开采,严重的还会造成爆炸事故,为了避免天然气井站雷击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天然气井站避雷针安装提出几点要求及规范.  相似文献   

15.
避雷器作为供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电气元件,其作用是限制过电压以保护电气设备。目前,在变电所和发电厂用于过电压保护的避雷器主要还是碳化硅(SiC)避雷器,其电阻阀片是以SiC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口但是SiC避雷器从其材料性能方面来讲,伏安特性的非线性较不理想,非线性系数α较高口(α越小,非线性程度越高,保护性能越好)□,SiC避雷器普  相似文献   

16.
河北有色金属公司小寺沟铜矿选厂,采用大型屋面板、空芯柱、薄腹梁等结构,整个基础大部分座落在岩石上,接地电阻很大。为降低接地电阻,提高防雷效果,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避雷措施。简介如下: 1.在主厂房屋檐(图1—a)、屋脊山墙(图1—b)装设避雷线作为直击雷的接闪装置(图1—C)。  相似文献   

17.
石油天然气井站是天然气开采不可缺少的生产场地,这些井站绝大部分地理位置都处于海拔高度300~6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站自动化、高科技设备设施越来越多,为了井站这些设备、设施不被雷击,一般在井场都安装了避雷针,对电气设备安装了浪涌保护器,同时对各类设备还作了人工接地等防雷措施.特别是近两年天然气开采行业,对井站防雷设施要求越来越高,花去大量人力和物力,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井站防雷改造工作上,少的几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已逐步地将原来井站安装的自制独立式避雷针改造成铁塔优化式避雷针.现在井站安装的这些避雷设施,到底起到避雷作用?还存在什么问题?还需不需要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去搞重复防雷?这是天然气开采中的一项重大技术课题.现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同时根据天然气井站雷击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看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避雷器与变压器之间的电气距离越小越好,一路进线者其距离不得超过15m,两路时线者其距离不得超过23m。阀型避雷器应垂直安装,电气连接必须良好、可靠;瓷套应无损坏、保持清洁、密封良好。避雷针的引线截面积要求是:铜线不得小于13mm2,铝线不得不于25mm2。避雷针的接地线的截面积铜线不得小于16mm2,铝线不得小于25mm2,每年的3 ̄10月避雷针应投入运行。在投入运行之前应测量绝缘电阻、泄漏电流和非线性系数;对于无并联电阻的避雷器还应测量工频放电电压。对运行中的阀型避雷器应巡视检查其瓷套有无裂纹、破损、闪络痕迹或严重污染;避雷器上接…  相似文献   

19.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因电力而产生的大气现象的发言)中也对此作了重要论证。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与防雷接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是既有强电设备,又有大量的监控、通讯、收费等弱电设备,这些都是容易受到雷击或雷电感应的薄弱点.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和防雷接地的体系和实现,分析了雷电对机电系统的危害途径,提出了雷电的接闪分流接地、等电位屏蔽布线以及过电压保护等设计内容,阐述了应从各个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