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煤焦油样品经提取分离为酸性、碱性和中性组分,后两组分再经硅胶柱制备色谱分作B_1—B_33个级分和N_1—N_66个级分.Ames试验表明,B_2级分致突变活性最高.该级分经HPLC进一步分级表明,其中d、f级分具较高的致突变性经HRGC、HRGC-MS分析,分别从d级分鉴定出苯并喹啉等60多种氮杂多环芳烃,f级分鉴定出氮杂苯并芴等40多种氮杂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2.
大气飘尘中不同有机组分致突变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分离与Ames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市飘尘中粗提物5个有机组分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其中以极性化合物(F_3)组分致突变性最强,约占76%~86%;其次为有机碱(F_2)化合物组分,占10%~19.6%;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Bap)组分致突变性最小,仅占2.6%~11%;脂肪烃(F_4)没有致突变性;F_1主要组分有机酸,在25μg/皿低剂量时,仍出现抑菌现象,其致突变性尚准确定。研究结果提示了环境致癌因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国外,尤其美国,在饮水中有机物的分离鉴定,饮水中有机浓集物致突变性鉴定以及饮水污染与人类癌症关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我国尚未见有关饮水中有机物致癌、致突变可能性的报道.为了在饮水中有机物的浓集方法和致突变鉴定方面进行探讨,我们选择有机物污染较严重并以地面水为主要供水源的某市自来水厂,于1981年8月初分别在所属A厂和B厂浓集出厂水样,  相似文献   

4.
应用XAD系列大孔网状树脂萃取富集法,结合GC、GC/MS/DS1的分离鉴定技术,研究了北京东郊污灌区深层(90m)和浅层(18m)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采用LSC-GC/MS/DS装置测定了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对水样进行了Ames试验以检验水样的致突变活性。结果从深井水样中检出32种非挥发性有机物,未检出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试验阴性。浅井水样中同时检出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有机物。两种菌株在所有试验条件下均呈现阳性致突变反应。  相似文献   

5.
有机烷酚类化合物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sTest)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对环境中潜在内分泌激素干扰污染物甲基苯酚等12种烷酚类有机物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2,4-二氯苯酚外,烷酚类化合物对Ames试验中TA98菌株的平皿掺入试验,均诱发显示阳性反应;其中对壬基酚、2,6-二甲基苯酚、4-辛基酚等烷基酚类化合物呈强阳性反应,怀疑这几种化合物具有强致突变性,且以碱基移码型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6101环氧树脂(E-44)被广泛用作油漆涂料和粘合剂。国外有报道,其单体——环氧氯丙烷和某些环氧树脂系致突变物。本实验对北京市油漆厂生产的6101环氧树脂及其涂料浸泡水的致突变性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的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危害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新疆南疆地区,除少数城市居民饮用自来水外,绝大多数农垦、牧区均以当地的河水、泉水和涝坝水等地面水为主要的饮用水源。为了解这些饮用水的致突变和潜在致癌危害,我们特在枯水季节,从具有代表性的塔什库尔干县某地的泉水(下称泉水)、河水(下称河水)、疏勒县城的深井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尾气颗粒提取物不同组分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3种国产柴油机颗粒物的粗提取物,用化学分离法分别分成有机酸、有机碱、脂肪烃、多环芳烃和极性化合物等5个组分,采用Ames试验检测其诱变性。研究发现,3种型号柴油机尾气颗粒粗提取物的各组分,极大多数呈阳性反应,主要引起TA_(98)+S_9的回变菌落数增多,显示各组分中含有移码型间接致突变物。各组分均表现出剂量—反应关系,其中以脂肪烃、多环芳烃和极性化合物的致突变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香港某地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大孔树脂吸附浓集水中有机物的技术,结合Ames致突变试验,研究了香港某地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NOcs)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在加与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1~2 L水中的非挥发性有机物即可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的回复突变;此外,活性炭可部分吸附水中具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Ames试验,对小清河济南段水体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如下:不 河有机污染严重的大码头断面和济南段最后一个断面-辛丰庄都县有较好的致突变性,两断面都含有间接的移码型致突变物和直接的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且大码头断面的致突变性比辛丰庄的强。  相似文献   

11.
D湖水中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癌症大多数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饮用水污染与癌症发病率存在着相关性。 以D湖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供应周围七十多万人口的生活用水。自七十年代以来,D湖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恶化,对人民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本文探讨了D湖水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河流中的有机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分析鉴定天然水中的有机物已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其含量低而成份复杂的问题已由于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而获得满意的解决。Sheldon和Hites用此技术测定了Delaware河与charles河水中的有机物。Keith等曾对密西西比河等四条河流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本工作即是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蓟运河水中有机污染物作了比较系统的分离鉴定,这对评价河水质量,追踪污染源以及研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毒性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饮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饮水致突变物的主要成因研究了减少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措施。结果表明:进厂源水生物膜预处理,可使致突变前体物,如藻、腐殖酸、总有机碳等含量分别减少68.2%、23.9%、37.2%,使水厂加氯量减少50%,最终使所制饮水的致突变件减少30%。改革加氯消毒方法可使饮水致突变活性降低,不同消毒剂所致致突变活性顺序为Cl2>ClO2Cl2+ClO2>源水,Cl2+ClO2等量联合消毒优于单一加氯消毒法,既可提高所试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一至数倍;又可使饮水中CHCl3,减少91.5%-96.5%,致突变活性减少27.6%。  相似文献   

14.
15.
广州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广州市大气气溶胶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中有机物的污染水平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 6段分级采样器分段采集 相似文献   

16.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饮用水除浊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生物絮凝荆产生菌F1,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对其所产生物絮凝剂MBF1进行初步提取,考察了MBF1对长江原水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对长江原水处理中絮凝荆MBF1用量为40mg·L-1时,长江原水浊度和CODCr从处理前的56.2NTU和42.67mg·L-1下降到0.6NTU和13.47mg·L-1,去除率可达到99.0%和68.4%,处理后水的两指标达到饮用水标准.同时,比较了生物絮凝剂MBF1与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化学絮凝剂对长江原水浊度的处理效果,结果发现MBF1具有用量更少(40mg·L-1),适应性广(pH 1~10,温度0~45℃条件下都有较好处理效果,且对搅拌程序无特殊要求)及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动物急毒性试验表明,该絮凝剂无急毒性反应,在给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分析与致突变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地区几个点的大气飘尘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离(分成六个组分)、分析(脂肪烷烃及多环芳烃),并对各组分进行Ames试验(TA98菌株,加与不加S_9)研究其致突变活性.试验结果:需代谢活化的致突变物集中存在于多环芳烃和吲哚与咔唑类的氮杂环化合物;直接致突变物集中存在于有极性的和醚溶性化合物;致突变活性与所用的剂量在实验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但并不总与样品中的Ba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中典型有机卤代物体外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Ames试验,对氯消毒饮用水中产生的典型的8种有机卤代物进行了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除CH2ClCOOH和CCl3COOH外,其余6种有机卤代物均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兼性厌氧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中分离、纯化并筛选出1株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进行代谢的兼性厌氧苯胺降解菌株AN29.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AN29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其特性为:降解苯胺的最适温度为37℃,降解苯胺合适的起始pH值为6.5~8.0,可以利用苯胺的最高浓度为4 000mg/L,合适起始浓度为500~2 000mg/L.  相似文献   

20.
自来水中致突变的有机活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自来水具有致突变性的事实,已被国内外的大量实验所证明。80年代初,徐风丹等应用某市自来水的有机浓缩物,进行 Ames 试验,获得了阳性结果。其致突变性率(MR)>2,呈剂量反应关系,具有重现性。继后,其他研究者,在11个不同水源的15个水厂的自来水样Ames 实验中,得出了相近的结果。此外,一些学者应用另一些生物实验方法,如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原生动物刺泡实验和仓鼠V_(79)细胞致突变实验等,也得到了与 Ames实验相类似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我国自来水的致突变性,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共性:自来水的致突变性显著高于源水,表明水在氯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