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工程》2007,25(2):51-51
“三峡工程建设未给库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灾害。”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说。汪啸风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已列入国家“十一五”环境治理规划。目前,三峡库区每个市县和重点镇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所建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已全部投入运营。三峡库区水质大部分是Ⅱ类、Ⅲ类水体,只有局部是Ⅳ类水体。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三峡库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据此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阶段的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植物群落演替基本沿着:农田杂草→草地→灌木林地→天然次生乔木林的方向而发展.但由于退耕还林阶段受环境因素或干扰状况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加上退耕还林中树种较为单一,退耕还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没有得到提高.通过对处于相同退耕还林阶段的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调查,以及对同一群落类型中具有不同群落结构的植物物种组成情况的调查发现,在植物群落内部,群落组成中的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从优势种来看,乔木层主要为马尾松和柏木;灌层中为火棘、栓皮栎、山莓、黄构皮等;草本层中主要为白茅、茅叶荩草、白喜草、竹枝细柄草、渐尖毛蕨、日本金粉蕨、过路黄等.退耕还林10年后发育形成的密林中,乔木物种数目较多,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对三峡库区的176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现场调研,收集其处理工艺、规模、运行状况、出水水质、污泥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初步摸清了库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库区污水处理厂存在建设覆盖率低、配套管网不完善、工艺不切实际、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程度低、运行保障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三峡库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后续建设及运行保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国内外水生态分区、水环境功能分区现状,研究了各种分区指标选取依据及指标体系特点。通过对比三峡库区已有的生态功能分区依据及指标体系特点,提出了已有分区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即尚未充分考虑水生要素。在三峡库区流域自然要素及水生态特征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峡库区流域水生态分区体系.明确了各级分区的主要内容与分区依据,提出了各级分区的特征指标,从而建立了流域水生态分区的指标与方法体系。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流域包括2级水生态区。该研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多指标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将三峡库区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区,对不同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基于水生态区的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1980—2009年三峡库区空中水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1980—2009年三峡库区及周边15个气象探空站的高空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空中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上空整层水汽含量分布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加。三峡库区的水汽主要来自西南水汽输送,夏季西南风水汽输送强度最大。三峡库区上空水汽多以辐合为主,尤其在库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的辐合特征更为明显。三峡库区的水汽主要从南边界流入,而主要从东边界流出。三峡库区各月的净水汽通量都为正值,呈单峰型变化,在7月达到最大值。近30 a,三峡库区净水汽通量经历了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型年代际变化,春季和冬季的平均净水汽通量整体呈减少趋势,而夏季、 秋季和年平均的净水汽通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小城镇10家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运行效果的调查,针对库区情况,分析比较了所调研污水处理厂使用工艺的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自控要求、二次污染(剩余污泥产量)等技术指标以及建设投资、占地面积、处理成本、能耗等经济指标。对三峡库区小城镇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与开发,污水处理方案的优化提出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面源污染的现状,在研究国内外有关面源污染模型并结合三峡库区流域具体的流域污染特点的基础之上,探讨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综合管理方案,开创了三峡流域面源污染研究的新阶段,同时为三峡库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生态林工程建设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三库区加强长江干流生态林工程建设,不仅根治水土流失,且有利于三峡水库的运行安全,并就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可靠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区部分支流速度变缓,小流域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库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以兰陵溪小流域的一个封闭式集水区为研究对象,监测集水区尺度典型降雨条件下氮磷流失的过程和负荷,比较不同养分流失途径,结果表明:①TN的浓度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的逐渐降低,降雨停止后缓慢上升,而TP的浓度随着径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降雨停止后则迅速下降;②TN的负荷流失过程和降雨量关系较为密切,TP的负荷流失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大,N素的流失以溶解态为主,而P素则以颗粒态为主;③地表径流是研究区P素和N素流失主要途径,同时壤中流对N素流失的影响也非常大;④N和P各形态的流失负荷与径流量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⑤集水区TP的年流失负荷为28.94 kg·(a·km2)-1,TN的年流失负荷为1 040.41 kg·(a·km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