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治污的委托-代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委托-代现机制的一般概念。分析了委托-代理机制的道德风险影响因素;给出了企业治污的委托-代理机制及该机制下的激励相容模型,考察了该机制的治污效率及激励成本。结果表明,委托-代理机制是治污的低成本高效率机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绿色招商的理念,理顺建设项目环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了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招商部门、环保部门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职责,以使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淋容试验,模拟自然降雨,分析了煤矸石对高速公路沿线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得出了煤矸石淋溶液中无机盐是造成高速公路沿线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和溶质运移动力学建立了描述微量元素在土壤-水环境系统中迁移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煤矸石淋溶微量元素在道路沿线土壤-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进一步预测了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可为公路沿线土壤-水环境污染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室内装修的环境污染、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装修带来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研究分析了目前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控制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离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环境管理将寸步难行。在过去15年中,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海区监测中心-管区-监察站的四级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组建了由国务院有关部委、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等有关部门100多个单位2500人参加的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每年获取各类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十万余个,提供了估计全国海洋环境形势的基础。二是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有中国的特色。组织上实行了优化布点、分级管理,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监测网络体系;技术上推行站点网络化、布点采样规范化、分析方法标准化、数据处理计算机化、质量保证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路线正在形成;管理上逐渐走上科学管理的道路。三是为海洋环境管理服务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该文概略地介绍了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全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海洋环境15年来的十条宝贵经验,宏观地描述了未来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类型之一,在不同的环境基质中都能检出其残留、相关抗药菌和抗性基因,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制药废水和菌渣。如何有效去除制药废水中残留抗生素及效价,并实现制药菌渣资源化利用是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来源和污染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吸附、水解等环境行为,并从环境抗性的产生和传播角度分析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环境影响;重点梳理了废水和菌渣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降解产物与抗性关系、抗生素和效价的控制目标、废水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控制多级屏障技术体系和制药菌渣无害化及资源化等方面提出展望,以期为环境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环境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黏粒含量不同配制4种Pb污染土壤(砂土、砂质黏壤土、壤质黏土、黏土),分析4种污染土壤中不同颗粒组分中Pb分布情况,采用湿筛和虹吸法将土壤中部分黏粒进行分离,通过室内振荡淋洗试验,对比分析黏粒分离前后Pb污染土壤的淋洗效率,计算最优淋洗条件下的药剂成本.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黏粒含量越高,土壤中Pb形态越稳定,越...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地下水、大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威胁。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于了解其进入土壤后的归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类介绍了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各种方法,认为建立条件控制良好的模拟实验体系是进行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蛭石纳米颗粒(Verm NPs)、盐酸多巴胺(DA)、硅烷偶联剂KH550及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5种膜污染模型对1 g·L−1的牛血清蛋白溶液(BSA)及含蛋白质的实际废水进行抗污染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体系在pH=7.2~7.3的条件下,多巴胺与KH550的聚合交联及蛭石羟基化表面的配位作用可共同将蛭石纳米颗粒稳定黏附在膜表面,蛭石在膜表面的冲刷恰好可以与聚多巴胺网状物形成最优配合,形成克服渗透性和选择性的Trade-off效应的高渗透性高截留的表面改性层。改性膜的BSA污染减轻,5种膜污染模型拟合曲线的R2均从改性前的0.90~0.94降至0.75~0.79,且膜污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过滤初期。采用实际含蛋白质废水对膜进行抗污染测试,发现改性后5种膜污染模型拟合曲线的R2均较改性前降低,膜污染得到缓解。由于实际废水的复杂性,污染物在孔内部的不断吸附、在膜表面的沉积及最终形成滤饼层仍然是膜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垃圾焚烧飞灰特性及重金属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激光粒度仪分析了重庆市垃圾焚烧飞灰颗粒粒径的分布特征,并研究了在GB5085.3-2007和USEPA-TCLP浸出条件下及不同pH、浸出液固比和浸出时间等因素下重庆市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重庆市垃圾焚烧飞灰颗粒平均粒径为36.4μm,飞灰中主要重金属总量约1.04%,Zn、Pb含量较高,具有较...  相似文献   

11.
Hydrogen (δ2H), carbon (δ13C), oxygen (δ18O) and nitrogen (δ15N) isotopes of tree rings growing in field conditions can be indicative of past pollution effects. The characteristic δ13C trend is a positive shift generally explained by invoking closure of stomata, but experimental studie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rates of carboxylation could also generate such trends. In many cases the δ18O and δ2H values decrease in trees exposed to pollution and exhibit inverse coinciding long-term trends with δ13C values. However, some trees exposed to diffuse pollution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an show an increase or no δ18O change even if δ13C values increase. These diverse responses depend on how stress conditions modify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stomatal conductance, carboxylation, respiration, and perhaps water assimilation by the root system.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δ15N changes in trees can be caused by soil acidific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with isotopic signals deviating from natural N.  相似文献   

1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ir pollution brings uncountable serious influences on human life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compare economic liberalism wi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