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学者布尔迪厄在其著述《关于电视》中论述了电视反民主的暴力象征以及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描绘了一幅经济逻辑如何通过收视率来影响电视、新闻场和整个文化生产场的图景。本文结合书中的观点以及我国电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浅析新闻场与经济场、政治场以及文化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3.
“双三十”节能减排、“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区域禁限批”是我省环保工作的三大亮点。2009年5月7日,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省政府4月27日出台的《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路子,并很快成为受众一致认可的名牌节目。在新闻评论课教学中,分析《焦点访谈》栏目的特点,总结栏目成功经验,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视新闻评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管窥新闻联播2008年冰冻灾害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严重的冰冻灾害,《新闻联播》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研究这些报道,发现存在如下三个方面问题:灾害事件的突发性和新闻报道的滞后性;灾害事件的破坏性和新闻报道的趋利性;灾害事件的客观性和新闻报道的主观倾向性。究其原因,《新闻联播》缺乏深入调查的工作作风,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的判定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所以,新闻报道只有平衡“党群关系”,改变“机关作风”,向草根媒体汲取营养才能促进主流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路子,并很快成为受众一致认可的名牌节目。在新闻评论课教学中,分析《焦点访谈》栏目的特点,总结栏目成功经验,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视新闻评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的洪流对传媒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媒介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传媒的组织结构和内容生产方式,也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闻采写》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标准简单的困境,培养学生全媒体环境下的思维能力和报道技能。  相似文献   

8.
王敏  苏敬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4):F0002-F0002,F0003
7月28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世博局和上海市环保局联合发布了《中国2010年世博会环境报告》。((中国2010年世博会环境报告》从上海全力改善环境质量、世博会绿色实践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等3个层次概述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实践绿色世博的历程,共设置了5个章节,即2010年世博会的绿色演绎.致力于环境友好的上海、实践环境友好的世博会、营造环境友好的社会氛围以及世博环保大事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新安晚报》《亳州晚报》2014年高考报道呈现出形式的戏剧化、内容的时尚化风格,阐释说明"信息重组的都市化风格"的意义。都市的瞬息万变需要媒体随时嗅到受众信息需求的心理变化,其中观念的创新为首要环节,信息重组为必要手段,而信息传播的最优化是都市新闻始终不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新闻媒体也逐年加大了对环境问题报道的力度。本文选取《南方周末》绿色版2013-2014年的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的框架主要是冲突框架、责任框架和人情味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深刻挖掘真相的同时,体现了《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为研究国内其他媒体的环境新闻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1.
《河北环境保护》2006,(1):15-15
2005年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二、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正式发布; 三、世界最大碳减排购买协议落户中国: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和《新闻30分》接连报道了秦淮纸业私设暗管违法排污,造成秦淮河上游的柘塘新河严重污染的恶性事件。随后,许多媒体、网络跟进,一时形成了环境舆论热点。央视新闻播出后,企业所在地的县环保局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封堵排污暗管;  相似文献   

13.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中选取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本文对2013年5月3日至2013年11月3日共122期节目内容进行统计分类,从节目的评论特点、选题特点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节目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参与框架建构,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扬子晚报》的"扬子时评"版是该报最有特色的部分。"扬子时评"刊登的新闻评论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关注社会热点,褒贬现实,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扬子晚报》如何从平民角度出发,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职能,及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报是我国科技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科技新闻评论在反映研究动态、推广应用科技工作成果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科技日报》为例,分析目前科技新闻评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科技新闻评论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镕 《环境》2009,(7):45-45
6月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环保主题新闻发布会。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国军,首先公布了《2008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他从东莞市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措施、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三个方面,介绍了东莞市2008年在环保方面所完成的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8,(2):48-49
1月16日,知名导演江小鱼在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绿色电影运动启动仪式暨电影周开幕电影《因水之名》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水之名》是绿色电影运动的开篇之作。影片以本次电影周的主题“水”为贯穿,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常规,将具有对话性的几种跨类型影像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5日,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的消息受到世界各国媒体的关注。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各国媒体对曼德拉逝世的报道会更多的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选取有关曼德拉逝世的三篇报道,从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倾向、报道态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究中西方媒体在新闻框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第一时间》创造高收视率,打造强公信力的秘诀之一,就是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在节目内容和形态上进行积极大胆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