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家问答     
<正>问:怎样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答:有些孩子一听到音乐就高兴,手舞足蹈,挥拍击手,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平淡,甚至无动于衷,这种先天对音乐敏感性的差别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应该承认,音乐感觉的后天培养也很重要,而且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1.把自己同音乐联系起来感受音乐人的听觉有时可以很敏锐,一丁点儿响动都能辨别;有时也可充耳不闻,声音近在咫尺也听不见,显得迟钝。听音乐也是一样。可我们如果学习音乐、学习钢琴可不能对音乐没有敏感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普通高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相似文献   

3.
<正>"乐感"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吧!乐感是判断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高低的主要依据之一。乐感好的人,演奏出来的音乐生动感人;而乐感差的人,演奏出的音乐则是味同嚼蜡、平淡无奇。有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但实践证明,乐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那么,你认为乐感应该怎样培养呢?我觉得,乐感应该是天生的吧,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没必要特意培养吧?有的,小孩刚生下来不久,还不会说话,但一听到音乐就会随着音乐的拍子做各  相似文献   

4.
很多高中音乐作品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体,包含着作曲者丰富的经历、情感和联想。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深刻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上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和努力,争取通过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我尝试把音乐和舞蹈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舞蹈的律动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5.
<正>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感觉音乐抽测(每学期学校或教育局都会对本学期学习的音乐知识、竖笛、视唱进行测试)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在无形中违背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取得好成绩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抽测内容,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反复练习。枯燥乏味的知识技能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进而,一说到视唱或吹竖笛,有部分学生就有些怵头。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呢?我觉得我们首先势必要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努力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一)做好专业基本功训练新形势下,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对我们教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实施以后,陈旧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了,以前的音乐课上,大多都是教师教、学生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更谈不上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进入音乐的神奇世界音乐是一门感染人的艺术,任何人只要走进音乐的世界,无不为它的神奇魅力倾倒。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之所以不能主动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一本《指尖下的音乐》的书给我,看完仍觉不过瘾,意犹未尽之余又买了几本有关孩子学琴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本来是想寻找些什么,但确切要寻找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在细读了两遍《指尖下的音乐》,看完了《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之后,我感觉,想寻找的东西自己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我该如何解读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练  相似文献   

8.
<正>从事音乐教育多年,虽说不上桃李遍布,我却也从中收获了不少快乐与心得。然而现今社会,利欲充斥,音乐这个看不见时效的东西渐渐被忽视。因此,我不仅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更是以一个音乐爱好者和传播者的身份,论述音乐教学的重大意义和方法。一、音乐的产生及作用首先,我想谈谈音乐本身。音乐出自人类最初的生命运动,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真正的音乐能够引起心灵的共鸣。它们不是人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德国南部和捷克乡间,有一种比成人还高的植物蔓延到田野和牧场。这种植物是19世纪作为一种观赏植物从高加索引进的。由于这种植物有丰富的花粉,深得养蜂者的青睐。但它的花和叶子中的有毒汁  相似文献   

10.
<正>正走在学琴道路上的你,还记得当初是为什么选择学琴吗?是因为自己喜爱,还是为家中"权势"所逼?抑或是为了别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喜欢音乐,所以我学琴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实现我的音乐梦想!飞天鱼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开始要我学钢琴。因为妈妈说.她小时候没有条件学琴,希望我能完成她的梦想。我当时觉得特别自豪哦!慢慢地,我开始反感妈妈的决定,因为练琴实在太累了!好在我还是喜欢的音乐的,所以  相似文献   

11.
最近,您可曾发现去年曾流行一时的少女手上饰物——弹弓手环突然变相登“头”,变成活泼多姿的少女头饰,这种旧物新用、因其“很环保”而深得少女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音乐教育在现阶段并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不算高,音乐教学课堂中还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教师就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和创造出更加新颖和适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重视程度,从而让学生逐渐热爱上音乐,喜爱上欣赏音乐的过  相似文献   

13.
和谐学琴路     
<正>在孩子没有学琴时,我查阅过相关资料,感觉家有琴童,都会发生不和谐的"交响乐"。正是这种心理上的阴影,在女儿学琴后,我倍加小心,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与她发生冲突。她的学琴之路虽有曲折,好在并没因学琴而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学得不深,还是二度开学,今年寒假准备考级。在备级之前,对小女短暂的学琴生涯作个小结吧。一、学前的诱导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我曾告诉她,不乖不让上幼儿园,把她的胃口吊高、吊足,让她加倍珍惜。学琴的  相似文献   

14.
<正>进出儿子家那个单元,楼道里迎接和欢送我的都是悠扬的琴声。单元偶尔安静的时候我总感到周围缺少了点什么。和其他人谈及这种感觉,人们都有同感。家住一楼的彤彤,早就考完古筝业余10级,前门天她又背起了六弦琴。她说古筝携带不方便,吉他是她的补充辅助乐器。二楼的平平、安安是一对双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植物学家在研究如何提高植物的生长能力时,发现植物不仅喜欢音乐,就连车轮滚动声与引擎发动声亦同样喜欢。印度一个植物生长研究室就以培养豆芽做过这种实验,他们发现车轮与引擎声对加速豆芽的生长效果最佳,此外是轻松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为什么会这样?有些人认为,可能是空气的颤动,对植物的生长能力有促进作用。但一些科学家则指出,植物其实也有感觉和爱憎,因为  相似文献   

16.
<正>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在父亲的熏陶下,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日益成熟,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大家的喜爱。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在老莫扎特看来都不值一提。所以,尽管小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在音乐教研学中,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音乐课堂终究是要带给孩子什么呢?听着身边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创造了全美教育奇迹的雷夫老师,一位音乐的"门外汉",在他身上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雷夫在他的教学中提出看谱的态度,就像读书一样认真。我要让学生成为终生的音乐演奏者,而不是为了在学校盛会上表演而受训的海豹。由于欠缺继续学习的知识,重回乐团的学  相似文献   

18.
日本吵力工公司将废轮胎的橡胶片和树脂混合整体成 型制造儿童玩具,再用氟树脂涂料涂饰成鲜艳的色彩。这种 玩具富有弹性,安全性好,深得幼儿喜爱。废轮胎制儿童玩具@洪蔚~~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学校老师实行大循环,2013年秋季开学,我告别了九年级的大孩子,迎来七年级的孩子们,心理上感觉很不适应。更让我感觉不适应的是我班的一名叫振帮的男生。他高高的个子,小学毕业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成绩总共才16分。开学那天,振帮的妈妈对我说:"让他坐后排吧,他有多动症,正吃药,上课打瞌睡属于正常现象,其他没什么。"认识振帮的老师见到我就开玩笑地说我"中了个大奖",我以为振帮只是成绩不好,打瞌睡又不会影响他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乐感是与生俱来并存在差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偏爱乐感好的学生,认为只有这些学生才有可能在音乐上有所造诣。事实上,乐感作为一种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在此,笔者就谈谈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来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一、多听多看多思考1.多听培养学生乐感的第一步应当是让学生多听。尽管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不能很好地体会音乐的内涵,但是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任何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产生共鸣。为了增强学生这种共鸣,教师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