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环境》2015,(10)
<正>中小型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方式,使环保部门变被动为主动,哪里有报警马上就会介入检查,提升了执法的有效性、针对性;而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监控系统的历史信息可随时在线查询,对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绿荫 《环境》2013,(3):27-29
在减少排污费、规避超标排污处罚等利益的驱动下,排污单位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的运行维护往往是被动应对,甚至在监控数据上弄虚作假,导致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这种状况,该如何改变?污染源自动监控被誉为是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千里眼",是实施环境监管的先进手段,可提供大量排污口监测数据,使环保部门能  相似文献   

3.
如何管好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怡 《环境保护》2013,41(9):56-57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全国最大的环保物联网,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成运行,给环保领域带来了信息化管理的飞跃发展,使环保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环保人不再劳累奔波,通过上网查询自动监控系统就能知道企业的排污运行情况。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用,节约了办公经费,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使环保工作走上了信息化时代,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是实施环境监管的先进手段,具有自动、实时、在线等特性,可以使环保部门实时掌握企业排污的动态信息,有利于规范排污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有着传统环境监察、监测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结合阿拉善盟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就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设备品牌技术性能比对及设备稳定性,数据传输有效性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保证自动监控系统稳定运行、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完整性、准确性,促进自动监控系统规范化、合理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根据。  相似文献   

5.
白惠峰 《环境保护》2007,(4B):65-68
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工业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并形成有效的监控网络,将各个监测数据可靠地传送至监管部门的污染源监控中心,是环境监测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太原中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采用信息技术为太原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所研制开发和安装的工业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通过近年来的运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及时、可靠,实现了对重点大气污染源和工业废水污染源的连续在线监测,为及时了解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提供了科学、便利的条件,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提高了监督效率。该系统受到表彰,在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为实现太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企业达标升级、蓝天、碧水、生态、净化”五大环保工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4,(10)
正为加大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管,我国从2000年开始着力推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时至今日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的资金已逾百亿元,能够监控上万个污染源。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线监测数据失真问题逐渐显现,一些企业通过软、硬件手段制造虚假数据,使在线监测成为摆设。作为环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具有丰富的制度内涵,在当前强化排污单位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的政策目标下,对有效形成企业持证排污、政府依证监管格局,提升固定污染源污染防治的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当前应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制定为契机,以排污许可证整合企业污染防治义务,厘清政府和企业的权力义务边界,明确排污单位污染排放控制的责任范围,具体化监管要求,增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的预期,激励和推动企业强化对自身排放行为的管理,主动承担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提升污染源监管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实现对重点监控企业的动态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要求所有重点监控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同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考核规程》中要求环境监测站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比对监测,在每季度进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同时,采用标准方法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比对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有效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煤城鸡西市建成覆盖市区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实现污染源实时监管和污染事故预防。数字化监控系统已成为保障环境安全的"千里眼"、"顺风耳"和"电子警察"。  相似文献   

10.
日前,衡水市29家重点企业与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鉴定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运营委托书,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第三方运营。 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是解决超标排污、偷排漏排现象发生,确保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衡水市部分重点企业相继安装了一批自动监控设备,但从运行情况出来看,存在着运行不稳定、数据不准确、闲置不用,甚至人为损坏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污染源在线监控模式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键 《环境保护》2016,(20):64-66
在线监控主要分为在线监测与工况监控。在线监测设备由于投资大、维护复杂,管理难、花费多;工况监控设备简单、运行稳定、性价比高,管理也较容易。本文指出在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应以工况监控为主、在线监测为辅,根据不同企业的工艺条件和排污强度,有的放矢确定监控内容。建议引入智能自动值守、尽量使用公众互联网络、优化设置视频监控、在环保执法中推广监控的应用,更好发挥在线监控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主要是使用污染源监控系统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同时它成为环保管控中的主要应用手段,因此有必要及时加强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大力研究,通过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问题发生,更好的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以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为主题,主要对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同时采取了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监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环境监测与管理的需求。本文以数采的采集传输在当前污染源自动监控为研究对象,对数采仪的采集传输标准展开了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了新的监测方法,对工况信息及分析仪参数的监控,同时采用门禁及视频系统的研究。通过在线监控对污染源企业进行排污监控,也利用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状况,指导其合理化生产运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推动环境监管工作更加严密化、规范化,显著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加强对污染源的执法监管,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控力度,进一步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和节能减排,推动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许多城市都在企业普及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要保证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效果,关键在于通过合理的方法,严把验收关,科学进行监控系统的性能测试以及在线监控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和验证,以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在线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在线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试验分析,能够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对水污染物排放在浓度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总量控制,对排污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运用行政手段,强化对水环境的管理,促进水环境管理由定性化向定量化转变,实行重点污染源重点控制,重点水域重点保护,加速环境目标实现的一种有效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注入企业管理机制,给环保工作带来生机。企业有了排污总量指标的自我约束和目标追求,推动环境管理从局部、零星的随机管理,转向系统化管理。把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控制排污有机的结合起来,克服生产、环保“两张皮”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企业“三个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COD自动在线监测仪是环保部门监管企业治污设施运转和排污状况的一种科技手段。自2002年以来,我省就有计划地对全省重点老污染源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新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与污染防治设施纳入一体,实行了“三同时”制度。但有些排污企业,对这个安装在自家门口的“电子眼”,总是千方百计地做手脚,同环保部门捉迷藏。  相似文献   

17.
何春茜 《环境保护》2012,(20):57-59
为了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逐步推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所谓在线(on-line)监测,是指对企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连续、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进行了浅要分析。在介绍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探讨提出了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是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污染源监测的系统平台,全面控管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制止环境违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监察效能,必须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科技手段,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为节能减排、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健军 《环境》2001,(8):40-40
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必须拥有先进的科技执法手段。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在线监控,为实现对排污企业24小时监控提供了可能。广州花都区将在年内督促辖下过百家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监控仪,实施在线监控,首批11家企业已成功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