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嵊州、新昌地震 (1998 0 8 17T 1∶4 6ML4 5)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三个方面 ,进行了研究。认为地震前几日 ,震区及周围大面积的突发性低空大气增温异常与卫星红外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 ,并总结了增温异常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震卫星系统是立体地震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震卫星,一方面可以弥补地面观测在区域覆盖等方面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将为地震观测提供更多的观测信息和观测物理量,从而为推动地震监测预报取得突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9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吉林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出席签署仪式并致辞。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东北区域地壳探测和地震成因机制研究、地震监测及卫星观测等仪器研发和学科建设、长白山火山监测研究、联合试点建设中国东北地震大数据分中心和开展地震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4,(6):8-9
2014年11月14日,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意大利空间局联合主办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实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对建设地震立体观测体系、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防震减灾中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卫星遥感技术在减轻自然灾害中发押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得不指出,卫星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地震事件十分复杂,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尚未搞清,难以发挥卫得遥感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中以使用的卫星技术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重复观察的周期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有鉴于近感技术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重复观察的周期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防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月3日,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会见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一行。双方就灾害风险评估、观测数据资源共享、卫星观测等方面进行座谈。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参加座谈。郑国光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地震和气象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5,(2):6-7
2015年3月16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中国地震局会见了台湾"中研院"地球所李罗权院士。双方就深化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强烈意愿。会晤期间,赵和平副局长首先对李罗权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海峡两岸、特别是中国地震局和台湾"中研院"在地震科技领域的合作成果,表示愿意与台方继续加强在地震监测、地震前兆研究、电磁卫星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震害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震害评估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随着卫星遥感成为一种便捷的信息源,遥感手段将能在震害快速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前后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并以张北地震为例,经精确配准,利用定性显示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地震前后张北地震区的SAR图像进行了变化检测处理,确定了村庄建筑物的地震破坏及震害程度,为利用遥感图像检测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新体系第一个天基观测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首发星。于2003年启动规划论证,2005年进入关键技术预研,通过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合作,在电磁卫星载荷平台设计、载荷研发、卫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森林草原火灾、雪灾、洪涝、地震等大区域自然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问题,给出了受灾区域卫星遥感观测的条带分解方法。以星地几何分析方法为基础,将受灾区域按星下点方向进行条带分解,使敏捷遥感卫星能够对受灾区域进行单轨连续观测及多轨连续观测,从而达到对受灾区域的灾后应急观测的目的。论文以四川地区、云南地区和近地轨道敏捷卫星为算例,进行了条带分解方法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条带分解方法能够较好覆盖受灾区域,能够作为敏捷卫星任务规划和执行的输入。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27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一行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调研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进展情况。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以及各有关单位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参加活动。郑国光现场调研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进展情况,并出席卫星工程汇报暨星、箭出厂审定会。郑国光表示,完全同意目  相似文献   

13.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4,(3):26-27
今天,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已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东西,小到收音机、电话机,大到火箭、卫星,无不是电气广泛应用的杰作。然而地震,一旦加人到这个大合唱里,电视会雪花点点,广播会哑然失声,计算机会丢失数据,日本的一个战机还误向同伴发射过导弹……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GIS的地震数据服务系统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社会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信息共享服务已成为政府和民众的普遍所需。在总结分析以往地震数据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WebGIS在构建地震数据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并就基于WebGIS的地震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以及基于浏览器的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的地图发布、地震事件波形数据的快速读取和可视化展示、连续观测数据的图形化动态展示等关键技术进行说明和讨论。最后基于陕西省地震监测数据,建立了基于WebGIS的陕西省地震观测数据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卫星图象判读,发现1937年菏泽7级地震的震中区,发育由两条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新隆起,在地貌上表现为现代分水岭。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讨论菏泽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详细精确的滑坡编目是地震滑坡灾害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多源高精度卫星影像对1920年海原8.5级地震触发的黄土滑坡进行了详细解译,共解译得到1 000处滑坡,并利用多边形圈出了滑源区和堆积区。海原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吉县西南部和海原县东南部。统计分析表明,地震触发的滑坡灾害主要受高程、坡高、坡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参数的控制,大量低角度高速远程滑坡主要是由于黄土液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宿松-枞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松—枞阳断裂卫星影像清晰,是一条对构造、地貌、中新生代盆地有着控制意义的断裂。本文对该断裂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合断裂的发育历史,选择典型剖面,对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进行调查。根据野外地质考察和断裂沿线地震活动统计结果,对断裂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认为,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仍然有所活动,但活动强度已减弱,未来可能发生无地表位错的中强地震,最大震级综合判定为M5.5。  相似文献   

18.
ArcView在区域历史地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rc View是ESRI公司推出的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本文着重介绍了使用Arc View建立区域历史地震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区域历史地震信息系统包括地震记录数据库和这些数据进行的必要操作;地震记录包括该欧域内和周边区域有史以来的地震记录;历史地震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功能: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维护,以及数据的查询和显示。使用Arc View GIS软件可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通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东地震应急联动协作区地震应急演练为例,探讨了演练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异地会商、现场音视频实况转播和测震波形实时显示的主要通讯实现方法;通过比较试验,确定采用WiMAX无线通讯方式传输现场本地数据、采用编解码器传输音视频信号时,双向视频传输需使用2对编解码器,但1对编解码器上就能完全实现异地音频的互通,AV-1600e型编解码器在地震系统目前的卫星应急通讯信道下采用600 kpbs的视频编码率,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画面。实践表明,WiMAX无线通讯能较好地扩大野外本地网络通讯半径,编解码器能实现异地音视频互通,但对信道要求较高,效果较难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地评估双震型地震中多层砌体房屋建筑的震害,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具有典型双震型地震特征的3次地震中得到的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得到了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二次地震震害评估模型。单独选取了2003年鲁甸地震中的多层砌体房屋震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可用于判别和评估确定的震情趋势下一次地震中的受损房屋是否可正常使用,并可给出二次地震后砌体房屋的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