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镕 《环境》2008,(5):20-23
6月1日“限塑令”大限渐行渐近,免费塑料袋午餐走到尽头。“限塑令”下,坦然者有之、囤积者有之、欢呼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我行我素者有之。限塑新政,百姓拭目以待。本期独家策划为您剖析“后无偿塑料袋”时代生活技巧、塑料袋定价几何、替代品能否有用、限塑新政会否反复……,与您—起告别旧时“袋”,走进新时“袋”。  相似文献   

2.
“限塑令”,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要生存,百姓要方便。商家要利润。立场不同,说辞各异。但用“限塑”治理“白色污染”却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如今免费塑料袋大限将至,各方应对高招渐渐浮出水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整理了一些比较典型且具启发意义的观点和办法,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1日,全国即将实施超市“限塑令”。今后免费或变相赠送超薄塑料袋的商家将被最高罚款万元。一纸“限塑令”不仅仅影响了超市经营和百姓生活,在塑料行业中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09,(4):84-85
本期讨论话题: 去年六月一日,我国正式施行“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在“限塑令”执行初期,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塑料袋的使用大大减少。出现了不少构思巧妙,流行时尚的布袋,一时间布袋满街。过了近一年的时间,“限塑令”在绝大部分超市里依然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是农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量开始回升,人们又返回到了措施实施之前,这项措施对民众而言似乎已经变得陌生。  相似文献   

5.
在“白色污染”对地球所造成积重难返的危害的情况下,“限塑令”应运而生,并得以大力推广和奉行。“限塑令”督促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与加强,而规划和倡导“公共环保”尚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有关如何保障中国“限塑令”政策顺利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最近出台的“限塑令”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一政策,公众各持观点,对此褒贬不一。通过在徐州地区的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可能影响“限塑令”顺利实施的四对主要矛盾。通过对这四对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五个有助于中国“限塑令”顺利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证“限塑令”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塑料袋“少用一点,回收一点,替代一点,降解一点”;尽量做到“能不用就不用,一定要用就少用,多次重复用,不能用时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李欢  朱龙  沈茜  贺亚楠  邓义祥  安立会 《环境科学》2022,43(11):5326-5332
塑料污染是全球广泛关注热点,更是环境治理难点.基于我国印发的升级版"禁/限塑令",系统回顾了2007年以来"禁/限塑令"的实施效果,梳理了塑料制品及塑料垃圾管控政策进展,指出升级版"禁/限塑令"在政策制定、落实执行和监督监管这3个角度存在一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塑料污染防治纳入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体系、搭建公众意见网络平台和加大"禁/限塑令"政策宣传与公众自身利益相协调等对策建议,同时强调未来塑料制品管控对策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如小型零售门店的"禁/限塑令"的"盲区"难题、环保责任合理均摊、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建立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等.通过以上分析,从源头预防角度为塑料污染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韬 《环境》2008,(5):28-29
“限塑令”发布会后,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加入到一场“用什么来替代塑料袋”的大讨论中来。网上随处可见网民探讨“纸袋和塑料袋哪个更环保”之类的问题。既有人说“我要备一个方便携带的布袋在身上”,也有人认为“自己平时都是下班以后直接去超市买东西,哪来工夫准备环保布袋或纸袋”。可以预见,在这一管理办法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讨论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0.
“限塑令”政策有效性评估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3个居民小区"限塑令"实施前后塑料袋消费情况的调研.发现"限塑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塑料袋减量化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其瓶颈在于我国当前对商品流通领域的控制能力非常薄弱,对非正规零售商约束力度不够、监管缺位,导致他们无视"限塑令"的规定,继续提供免费塑料袋,从而严重架空了"限塑令"的减量化效果.文章中提出了通过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培育社会参与机制,以及加大公众宣传活动等措施,消除"限塑令"的政策死角,以真正实现塑料购物袋消费减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塑料购物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文章以上海某超市为对象,采用现场观察实验方法记录了5 086份超市顾客塑料袋使用行为的样本,初步揭示了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和塑料袋使用的顾客行为特征,尝试为超市塑料袋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基础性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超市中主要有3种塑料袋使用方式,依次为购买塑料袋、自带购物袋、使用免费手撕袋,其比例为15%、29%、9%,说明目前塑料袋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2)影响顾客购买塑料袋的因素为是否有会员卡、是否徒手购物、购物金额,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114、0.085、0.042。占总样本63.4%的单人购物情境中,购买塑料袋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徒手购物、是否有会员卡、年龄、购物金额、性别,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849、0.486、0.329、0.291、0.180;说明影响塑料袋使用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3)顾客购物金额、购物件数、结账时间与塑料袋购买比例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4)按照购买塑料袋的倾向程度,可将顾客分为高、中、低3类特征群体。其中,购买倾向最高的顾客特征为无会员卡的男性中青年、非徒手购物,购物金额较高。文章研究为解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场观察实验方法的案例参考,建议将定量、可重复、可检验、以现场观察记录主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各类环境问题研究和解决方案中,为环境管理提供更扎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使用量下降明显,效果显著,但其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缺乏研究。本文以南京市大型超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公众环境意识多级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赋值分析法,研究限塑令实施前后南京市居民相关环境意识的变化,以评价限塑令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限塑令的实施带来较为有效的环境知识普及作用(公众环境知识评价提高18%)、快速明显的环境行为矫正作用(公众环境行为评价提高32%)以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态度带动作用(公众环境态度评价提高6%)。  相似文献   

13.
再生塑料袋由塑料废弃物经加工处理后制成,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但由于其价格便宜,市场竞争力极大,在熟食包装市场上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文章运用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框架,设计了两种典型模拟场景试验,测试了不同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在一定条件下,有害物质在食品模拟物中的溶出量;并对食用再生塑料袋包装的食品可能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美国EPA定义,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0-6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致癌危害;非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非致癌危害。根据评价结果,五种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均不存在致癌风险。对于非致癌风险,蓝色、黄色和和白色再生塑料袋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而黑色和红色再生塑料袋中非致癌风险值和总风险值均超过临界值1,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健康危害,其中红色再生塑料袋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4.
The packaging industry offers a wide range of pouching products to their clients in the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ies, healthcare industries and households as well. It is observed that pouching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and seemingly making them indispensable. Such practices are commonly found in Malaysia especially to parcel hot or cold food. The use of pouches raises two concerns namely solid waste disposal and food safety. The present study found more than 62% of the consumers purchase hot edible items in plastic bags daily or weekly because of its cost effectiveness and storage convenience. Consumers apparently are unperturbed by public campaigns against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and neither do government regulations have any influence to reduce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to parcel hot edible items. On the other hand, consumers are optimistic that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hazards from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to store hot edible items would only see a positive impac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1990年 4月自《人民日报》提出废弃塑料农膜污染环境的问题后 ,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薄膜包装袋等引发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且愈演愈烈。如何防治 ?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一些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封堵”的办法 ,颁布法规或命令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这类产品 ;另一些地方认为出现环境污染的根源是管理不善 ,是人的素质问题 ,他们选用疏导方式 ,遵循“循环经济”理论 ,宣传“三R”原则 (即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 ) ,建立并运作回收利用机制 ,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结果是 :前者因推上市场的替代品卫生状况、使用性能难以达到既定标准 ,价格偏高 ,消费者难以接受 ,迄今为止仍然禁而不止 ;后者将进入环境的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目前某些类型废塑料产品的回收率已达 60 %以上 ,市容景观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有的城市还拟将这种治理方式推广 ,用于治理其它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废"制轻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塑料的问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人们使用后的聚苯乙烯泡沫包装盒(板)和塑料袋随处可见,形成了难以消除的“白色污染”。还有工业废渣到处堆积如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为了开发这些“三废”材料的新用途.利用泡沫塑料和炉渣表观密度小、空隙率大、保温隔热性能好等特性,研制了一种轻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经过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是海洋底栖生物的栖息产卵地和生物基因库,是阻挡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生物防线。塑料污染可对海洋生物造成机械伤害、毒理作用,威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野外踏勘和海上作业,在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海岸采集大塑料垃圾和海水、沉积物、底栖生物样品,采用目视鉴别和体视显微镜、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鉴定分析研究区资源环境的塑料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大塑料垃圾主要来自于塑料袋和泡沫等生活与渔业垃圾;微塑料有碎片、纤维、线状、薄膜、颗粒和球形六种形态,多为大塑料经日晒和海水动力作用形成的碎片,人造纤维占比最高,为37.91%。研究可为红树林海岸塑料污染管控与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红树林海岸资源环境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白色污染”是中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但是这些废弃的塑料制品最终归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严重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首先介绍了“白色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然后对吉林市塑料方便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反映吉林市“白色污染”的概况;最后针对中国当前“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达到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包装废物产生及回收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包装废物产生、回收、最终处置的各阶段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对于我国现阶段塑料、纸制品和金属制品的包装产生消费量进行综合分析,并实地对居民生活小区零散个体回收者的包装废物回收量和包装废物再生企业包装废物原料回收渠道以及最终流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包装废物含量进行了调研. 将包装废物产生量、回收量与最终处置量相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现有回收体系对于部分包装废物回收效果较好,例如包装废物中PET聚酯瓶和金属罐的回收效果最好;而没有经济利益的塑料袋几乎完全没有得到回收再生,是回收工作的难点. 再进一步通过对复合包装再生企业和PET聚酯瓶再生企业的回收体系的实例分析,提出我国现存包装废物回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国各省环境规划院所的建设情况,如机构设立情况和业务领域及主要工作内容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院所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并对环保系统的规划院所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中国环境规划院所能力建设存在职能定位尚不清晰、全国建设未形成规模效应、人员队伍力量薄弱、资质等硬件水平竞争力差以及基础保障不足等问题。结合中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中国环境规划院所的建设与完善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