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提出安全生产方针,这是保证生产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安全生产方针要求生产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生产必须安全。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牢固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这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安全生产方针就不能贯彻落实。 我国在五十年代就曾提出过安全第一的口号。当时有人对这个口号提出了异议:“安全第一,生产第几?”这么一来,安全第一便不再提了。除在有些行业,如煤炭、电力、航空、交通等有时提到这个口号以外,多数场合是禁用的。由于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当然也就不利于…  相似文献   

2.
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条件建设,使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具备、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1企业应当具备、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安全生产条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防止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护职工人身安全、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各种预防和控制因素。它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既包…  相似文献   

3.
安全观念是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安全与健康进行保护的思想认识。在企业生产中,职工的安全观念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状况。也可以说,职工安全观念是企业安全生产之魂,它对安全生产具有先导作用。那么,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应该树立那些观念呢? (1)“安全第一”观念。安全问题产生于生产之中,又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如果没有可靠的安全基础,就没有正常的生产秩序。“安全第一”就是要求企业所有职工,都要确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命关天”、“人的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保证条件。当  相似文献   

4.
误解一:视频分析能够替代和超过人的工作 如果有人说视频分析能够做这个那个事情,那么我就会问:人是否能够做这个事情?答案是"能"或者"不能".如果是"不能",那么,视频分析技术也就不可能做到这个事情.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陕西省韩城市抓紧乡镇煤矿的治理整顿,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册的112个矿井中,除4个基建矿井外,全部达到了“五消灭”、“七配齐”的安全生产条件。 韩城市的这项工作,以“依法治矿,从严务实,一抓到底”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整顿的基本原则,对乱采滥挖的矿井坚决取缔;对无证矿井坚决关闭;对虽有证但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视同无证矿;对严重影响大矿和重要设施及群众居住安全的一律关闭;对有证且有发展前途,但安全生产条件略差的,限期整顿。 这个市对整顿验收确定了五条标准:(一)资源可靠,布局合理,矿界清楚,具有有效的资源划拨文件,不…  相似文献   

6.
如518亿资金三年内不能及时到位,那么压在煤炭企业身上的包袱将更大……煤炭企业安全欠账这三年是关键在国家安监局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有这样的建议,用3年时间使5.5亿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具有安全保障能力,而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大约518亿元的资金投入。这绝对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体系的构思与设计福建省劳动局副局长赵大中当前,在构思与设计劳动力市场的时候,我们必须设计一个安全生产体系。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劳动过程就不能发生,或者说,如果发生了也得不到符合人们意愿的劳动成果。安全生产体系,是指生产的全部过程都能按照...  相似文献   

8.
漫画专刊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在自治区政府下大力气抓好安全整治的同时,安全生产的宣传也不放松,因为安全生产的意义如不深入人心,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的话,那么“隐患”就随时与我们相伴,因此,唤醒人们内心的“安全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应该感谢“安全生产月”这种活动形式,它能使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能好好地反省自己、思考自己,好好地滤掉平时我们一些有意或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学习和观看,使我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朝着规范和科学的方法去进行生产,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当“人人事事保安全”都能深入人心的话,“安全…  相似文献   

9.
博思格建筑系统中国区总裁摩菲德·艾罗希先生通过翻译对记者说:“我们第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如果你不能很好地保证安全,你就不能很好地经营。”这个重要的理念不仅涵盖于工厂的生产方面,同时也涵盖所有的雇员、中间商,包括他们的生活中的安全。在摩菲德·艾罗希先生看来,任何经营者都必须要懂安全,因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博思格建筑大中国区总部下辖八家工厂,其中位于上海松江区的巴特  相似文献   

10.
姜梓田 《劳动保护》2003,(11):60-61
60劳动保护 2003·11建筑业安全监管工作千头万绪,安全监管机构应如何重点切入呢?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精神及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两句话,六个字”,那就是“抓两头,促中间”。 一、 抓两头1.抓建筑市场准入准入必须在两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依法严把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关。按照《建筑法》规定的精神和有关地方建筑立法规定,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资格认证,否则视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因此,准入问题实质上就是建筑安全资格问题,江西省建筑市场就实行了“建筑资质证”和“建…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坚持贯彻生产性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是实现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根本大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三同时”设计审查工作,尤其要抓好初步设计的审查。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设计审查,必须寻找在设计审查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能起指导作用的准则,即设计审查原则。本文拟就这些原则中的主要点提出看法,供参考。 一、针对性原则。这是设计审查阶段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建设项目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达到国家要求的基本原则。主要反映如下: 第一,设计…  相似文献   

12.
思考发现     
《现代职业安全》2012,(10):75-76
5月29日,被称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在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时,被迎面“意外”飞来的制动毂残片击中,最终不治身亡。那么,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是否也曾有过如此的“意外”?这种“意外”究竟能不能避免?如果能,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免?希望大家积极投稿,踊跃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有人认为,如果是第一次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给予其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进行惩处,"下不为例";也有人认为,只要出现"问题",就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坚持"零容忍",不需要"下不为例"。那么,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可以"下不为例"呢?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否需要"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14.
死了那么多人,罚得再多也不过分,过分的是,为什么出了事故才罚,而不是发现有违法行为就罚。这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安全生产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不容回避、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违法生产视而不见,放任那些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这就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姑息迁就种下的祸根。  相似文献   

15.
王宏义 《劳动保护》2005,(12):34-35
如果把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归咎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个因素的话,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就应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主题来展开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安全生产的机制性框架基本形成,监管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在政府监管这个层面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为什么安全生产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重大事故还屡屡出现。低级的伤亡事件时常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干部职工的“意识”和“知识”。即安全素质没有太多的改变和提高。数据表明,大量的事故来自于职工的违章操作。较多的职工缺乏有效的岗位教育,相当数量的安全干部缺乏系统的素质培训。对于安全问题如果安全干部似懂非懂,一线职工盲目蛮干,企业老板不闻不问,这样的状态就不能减少事故,不能支撑“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法》已实施两周年,这部大法告诉我们,应该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生产,禁止不安全生产。就是说,企业只有在安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生产;企业应该为安全地进行生产提供保障;禁止一切没有安全保障条件的生产行为。一言以敝之,任何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合法。  相似文献   

18.
人与机械的关系是否协调,主要是看机械本身能否适合人的要求。一个机械系统,无论其设计效率多高,运行多么可靠,如果它忽略了对人体特性的考虑,如果它对操作者不适合,如果操作者无法得心应手地进行操作,那么这个机械系统就发挥不了作用,更谈不上安全、舒适、高效率地进行生产和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与人机学有关的人体的一些生理特性,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方面。一.人的感觉器和运动器的特征人的行为通常包括三个过程;首先是感觉器官从外界接受行为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接受和认识过程,其次是神经中枢对接受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2003,(4):39-39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确定,今年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要落实《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立足防范,深化整治,强化监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通过整治,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山,淘汰落后的小矿山,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的安  相似文献   

20.
四川率先为劳动安全立法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安全生产主要依靠行业进行管理,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各级工会进行监督。十年动乱期间,企业安全管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到“文革”结束时,各领域安全管理制度极不建全,因而事故频发,仅四川全民所有制企业因工死亡每年就上千人,是全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省份。面对事故频发,采取什么办法来扭转这种局面,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经多次研究认为,单纯靠行政管理难以改变局面,必须按照中央加强法制建设的精神,实行劳动安全立法,走依法管安全的道路。这个意见得到省人大的支持,也得到国家劳动总局的认可:认为四川制定地方性劳动安全法规的路子是对的,因为当时制定全国性的劳动安全法规还不具备条件,四川可以先搞,在全国带个头,摸索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