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工业企业实行环境管理,我省从最近几年才开始抓,目前只有部分企业搞的比较好,长岭炼油厂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该厂通过抓环境管理,贯彻“以管促治,管治结合,予防为主”的方针,取得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说教师是环境教育的传播机,那么教师的意识就是传播机不断播种的燃料。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学技术、行政措施和环境立法等。但是,"环境保护,教育优先",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最长远、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途径。而教师作为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的主要传播者,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环境意识和观念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环境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正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两项主要法律制度,它们对防止经济建设中新污染的产生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是从宏观看,全国不少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非但没有明显改善,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漏网问题,它直接影响了“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党中央提出的改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一、目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制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历了从等待自然的恩赐、适应大自然,到向自然索取(以至掠夺)的三个历史阶段。今天正在进入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也可以说人们正在迎接的是环境文明的新时代。世界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对环境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本文分“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就是经济发展本身”“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走向环境文明的新世纪”四部分阐述。分两期刊登。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  相似文献   

5.
朱启臻 《绿叶》2012,(6):27-32
近些年来,农村的生态环境既表现出好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归根到底依靠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科学环境理念的普及。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从科学的环境意识教育入手,农村建设的决策者也一定要懂得生态、环境文化,坚持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我国环境教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应注重的几个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环境教育才能作为持续发展的中心,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基本、最综合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晋海 《绿叶》2010,(9):50-54
环境正义问题的出现,除了城乡有别的表面原因外,还有更深层的制度根源:农民与城市居民存在权利“落差”,几乎所有的农村环境问题都与农民权利的“虚置”、“空壳化“有关。只有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农村环保事业才会有根基,才能解决我国的城乡环境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剧增,近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污染等危机到人类生存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制止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家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环境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几千年来,人类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所犯的根本性错误之一,就是将“人本位”意识,“人类是万物中心”意识推向了绝对化,否定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依…  相似文献   

9.
《四川环境》2011,(3):I0001-I0001
攀枝花市“十一五”期间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保”的科学理念,坚持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思想,不断强化总量减排和污染治理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被评为2010年四川I省总量减排工作一等奖受到四川省环保厅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0.
包存宽 《绿叶》2013,(1):43-51
未来十年。“自上而下行政力与制度优势+自下而上的民众需求与倒逼压力”,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保障。为此,需要在生态文明视角下,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为目标,探索逆向战略环境评价新模式.推动环境政策超越传统的、部门性”环境保护”,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或至少是公共政策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实现环保从“末端”、“结点”治理转向“源头”、“各方面”和“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1.
我说的环境文化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改善和环境治理必须从不同层面来加以认识和解决,比如从技术层面而言就是工具理性问题,从政治层面而言就是政治理性问题,而其基础的基础是人类文化这个层次,即价值理念问题。所谓环境文化的模式,实际上就是解决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人和自然的矛盾关系这一价值理念的人文探讨问题。我认为,文化就是研究三个领域,即人跟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身心灵的关系。人和天的关系,是中华民族一直关注的古老话题,称之为天人之学。天人之学、义理之学和经世之学合称为我国三大传统学问。  相似文献   

12.
童勇 《环境教育》2001,(3):28-28
活动内容   1.设计思路   地处江南水乡的洛阳镇,“水”、“河”情系千万家,水污染是本地区最突出、最迫切的环境问题。我们以“在环境中的教育”为基本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发现具体的环境问题。设计此活动方案,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了解本地区河流大面积污染的现状,在具体的环境实践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环境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并向社会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水乡的“水”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2.活动准备   (1)从校图书馆、镇图书馆及镇政府等单位借阅一些有关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进展较快,但重生产、轻环保的现象仍有存在,加强环境管理仍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问题。当前,环境保护的关键就是要敢于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令(当然,各种环境法规也必须随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及时地修订、完善),敢于“动真的”。而执法的重点又必须放在对不执行“三同时”的处罚和老污染源的超标排污收费上。只有杜绝产生新污染源和逐个消灭老污染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如何开创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总结以往的工作,我们应该有一个环境科学研究的新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首先应该抓住环境质量这个基本问题。其次,为了解决环境质量问题,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环境管理问题,二是环境工程问题,再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注重有关理论问题的研究。一、环境质量问题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条件。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概念的核心是环境质量问题。“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特有概念。环境质量概念反映环境的质和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怎么教”是环境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中小学实施环境教育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也就是环境教育的内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得最多的问题。相比之下 ,对“怎么教”也就是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就略显薄弱。中小学环境教育涉及学科广泛 ,内容极为丰富 ,又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因此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普遍采用的渗透教学模式 ,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散结合到已有学科中去 ,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原有学科的教育方法 ,尤以讲授法为主 ,这些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反映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从环境输入资源和能源,经过物化劳动,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同时把尚未转化为产品的资源能源排入环境的过程。所以,工业污染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是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与流失造成的。因而,解决工业污染,应当从生产过程中入手。一、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是工业企业防治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工艺落后、流程繁琐、设备陈旧、效率很低、物耗和能耗过高,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工业生产中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关键在于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资源,治理污染就是治理浪费。因此,加强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积极开展老企业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7.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六届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同志则进一步将“三个转变”概括为“我国环保工作已经进入从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转变为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以下简称“阶段论”)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发展很快,它对于执行“三同时”把关,严格控制新污染起到很大作用,成为环境管理的有力手段。但是,应该看到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下简称环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问题不解决,将会阻碍环评的健康发展,甚至会使环评失去其应有的意义。环评中出现的“滞后”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难以解决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环评“滞后”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造成环评“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前一阶段造成环评“滞后”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世界真奇妙     
《环境教育》2006,(4):28-30
南太平洋岛屿上的“面包树”在南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生长着一种能长出“面包”的树, 叫面包树。当地的居民吃的面包就是从这种树上摘下来的。面包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一般高10多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它的叶子有三种颜色,当地居民用它来编织漂亮轻巧的帽子。它的果实就是“面包”,每个“面包”大小不一,大的像足球,最重达20千克,小的却只有橘子那么大。“面包”  相似文献   

20.
环保问题年年是两会热点。但与往年抱怨的多、诉苦的多、反映问题的多不同,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大量建议和方案。这些建议和方案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本刊对这些建议和方案做一梳理,为的是让读者从中领会到,中国的哪些方面将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