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水质指标的权重,结合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根据总排序结果对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流域的近期综合治理以及其它环境建设工程都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首次运用RS/GIS技术,参考200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的42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属较差和差级,其中干流上游与四源流经地区环境质量略好于其它地区。天山南麓、环塔里木盆地北部及西部绿洲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于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全疆区域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而且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与2000年相比,2002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总体变化不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徐州市11个国控河流断面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断面处于轻度污染到优秀级别,徐州市河流水生态质量整体良好.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分指数中,水化学指标赋值与大型底栖动物赋值显著相关,着生藻类赋值与生境指标赋值负相关.指出,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弥补了单纯化学指标或单纯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实例表明,被评价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敏感性为中等,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第二线的工程对原有地形植被、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城市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徐州作为老矿业城市,情况尤其不为乐观,以徐州市区为例作生态评价分析。按照代表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可比性和方便性原则,选取了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水网密度、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环境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来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根据评价指标,选用1994年、2000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徐州市TM影像,对土地利用、河流水库、植被、人均绿地等方面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然后对该地区13年来生态环境演变做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由1994年的良好水平退化为一般水平,且有逐年下降恶化趋势,这与该区城市化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人类与环境之间压力—状态—响应关系为框架的,综合环境监测各要素的,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国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0年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全国环境质量2001—2010年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同时将2010年31个省(市、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大类、8个小类,并深入分析了各类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压力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区域差异和特征。实证表明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以石葵河生态河道治理为例,将工程扰动区划分为河道工程区(Q1)、临时施工道路区(Q2)、弃渣场区(Q3)、取土区(Q4)、临时表土堆场区(Q5)等5个分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CVOR模型,构建山区河道整治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Q1区植被恢复潜力最强,生态健康等级为健康,属容易恢复区,Q4区、Q5区、Q2区生态健康等级为不健康,植被恢复潜力较弱,生态修复中须加大投资;植被恢复潜力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基况条件对植被恢复潜力影响较大,可通过人工干扰提高扰动区植被恢复潜力,提升植被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PCA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十二五\"期间环境综合分析的发展方向。基于主成分分析理论,借助SPSS软件,对山东省某市2003—2008年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远优于二级标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对大汶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寨子桥、东周水库和王台大桥3个监测断面水质较好,角峪和大汶口监测断面的水质较差,有机污染物是造成大汶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均与实际拟合度较好,PCA法是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酸雨频率、地表水优Ⅲ比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生物丰度指数、各污染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总量、污水处理率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等是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逐步改善,由最低值0.291(2016年)波动上升至最高值0.705(2020年),PSR循环由一般变为较好;从综合分析结果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受“天”和“人”影响较大,“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建立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因子,评定得分,以规划环评导则为基础介绍了武汉某产业基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评价表明,产业基地土地利用适宜性基本适宜,这为规划环评(PEIA)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锦州湾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2005—2009年8月生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海洋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学指标三大类33个指标来建立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005—2009年8月锦州湾生态系统的整合健康指数依次分别为1.01、1.90、2.00、1.45和1.10,均低于系统健康指数值2,锦州湾海域生态系统连续5年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从目前海域的污染现状来看,这一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生物体污染均比较严重,要修复其生态功能需要投入巨大的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时空演化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东省环境信息GIS综合发布平台发布的2005—2010年间珠三角区域范围内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等级数据,采用网格化分析、空间统计分析、专题图分级渲染模型,对珠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周期年度珠三角区域网格空气质量频数统计上近似呈正态分布,近5来空气质量空间分布形态由以东莞、佛山为污染中心的哑铃形向以佛山中部为中心并且长轴为西北-东南向的椭圆形演化。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河源水环境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摘要介绍了长江源区包括沱沱河在内的4条主要河流中水环境理化特征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