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保证工业区未来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的重要举措.工业区环评大气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重点是,进行污染物容量核算、削减、分配以及保障措施等.首先,应进行工业区环境容量计算,按照容量核算结果调整工业区容量总量,采取适当的容量分配模式进行容量分配;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估算、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浓度的估算;通过工业布局调整来防止工业区内部污染源规划、分布不合理而造成局部污染;最后从各方面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工业区环境管理,确保总量控制目标实现,保证工业区未来空气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2.
李亚平  解玉忠 《山东环境》1998,(4):30-31,69
实行排放大气污染物(SO2)总量控制,是污染物排放由浓度控制走向总量控制的必由之路,是强化环境管理、有偿使用环境资源、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对排放大气污染物(SO2)实物...  相似文献   

3.
线性规划方法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施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现逐点浓度达标与各功能区达标,本文讨论了线性规划方法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合理选择控制点和计算污染物浓度贡献系数矩阵的方法,结合控制点源排放的A-P值法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对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沈阳市结构性污染调整及制定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有一定难度,具体来讲,二类区达标难度最大,一类区相对容易,三类区是工业区,基本上就地改造即可达标.  相似文献   

5.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中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后期仍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此科学分析和制定有效的减排对策措施意义重大。通过总结广西“十二五”前三年总量减排工作现状及实施成效,从大气污染物减排、城镇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对策建议:第一,突出污染减排倒逼作用;第二,严格环境准入;第三,狠抓大气污染物减排;第四,加强环保基层能力建设;第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技术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技术核心是确定排污指标。该文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状况、可利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及经济水平,分别论述了以管理目标总量控制和质量目标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核定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限值的技术原则与方法,文中也初步分析了几个试点城市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全省建立实施总量控制为目标的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动态动行体系是因素颇多、错综复杂、工作量大,会遇到许多困难,不易开展,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管理现代化的举措,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研究更显其紧迫性,它将使大气环境保护的管理模式有一个“质”的飞跃,是“十五”期间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将推动“十五”大气环境保护计划的实施。依据目前管理工作的状况,并针对管理工作的弱点,对我们在建立大气污染宏观控制和管理的动态动行系统,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改变大气环保管理面貌方面的技术支持性成果作了概述,并建议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狠抓实干,加大投入,为建立具有立法性、定量化、制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实施辽宁省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动态运行系统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废水排放已试行了总量控制、许可证制度,并取得了成效。笔者认为,大气污染防治,也可借鉴这些水污染控制管理制度的原则和若干方法,对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 1.选定需控制的污染物种类。根据我国大气常规监测项目以及各地区的大气污染实况,可以选择SO_x、NO_x、TSP等项目中一种或几种作为实施总量控制的因子。 2.指定实施的区域范围。选择工厂、企业密集,且被认为仅按排放标准控制难以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的地区,进行总量控制。不同地区,可实施不同的污染物总量指标。 3.编制总量控制计划。根据大气环境标准,计算出选定区域内,可以允许的指定污染物总量;测定排入区域内大气的指定污染物总量;然后计算指定污染物的削减量。最后,由环境保护部门编写总量控制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相似文献   

9.
试论上海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对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措施为战略导各,分析了上海市的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环境管理结构现状,根据环境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值和分级控制目标,适应总量控制的管理运行系统对策,以实现上海跨世纪的环境保护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气和大污染物排放标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内容。在探讨日本大气和水污染物控制策略与法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相应的标准体系,归纳了日本推行、实施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点与经验。尽管中日两国存在体制与国情方面的差异,但日本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些特点仍值得借鉴。特别是各个击破,在不同阶段重点控制主要污染物的策略;发挥地方政府在排放标准标准制定、实施方面的作用;实施总量控制的成功经验等,对研究并改进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下达给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沈阳市大气污染物进行总量目标分配.提出总量控制措施,实现对沈阳市大气污染的总量控制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容量,推动全市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特点及作用,分析研究现行的总量控制管理模式,进行总量控制监控机制设计,提出总量控制政策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鹭 《环境科技》1997,10(2):12-15
基于浓度控制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不协调性,探讨了大气总量控制技术支持系统,提出总量控制前提下的大气环评思路,在总量控制区依据A-P值法和窄烟云稀释矩阵反演模型制定城市大气总量控制发展规划;应用多源扩散模型计算总允许排放量。在进行各源允许排放量削减并优化调整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给出了允许排放量和排放源强。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重庆市“十一五”期间主要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介绍了这几种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测算方法,根据重庆市的有关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测算出了“十一五”期间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对“十一五”期间总量控制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定的气象条件、一定的自然边界条件及一定的排放源结构条件下,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所允许的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本文利用A值法,根据海南省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功能区环境质量目标,各工业区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背景值等计算参数,通过对大气环境质量、环境容量及排污总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海南省的剩余环境容量,说明海南省在满足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长春市能源结构和空气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根据长春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目标,强化环境管理,在浓度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提出优化能源结构,彻底改善空气质量的综合防治方案与建议.建立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17.
在全省建立实施总量控制为目标的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动态动行体系是因素颇多,错综复杂,工作量大,会遇到许多困难,不易开展,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管理现代化的举措。是可持续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金浩波 《环境导报》2003,(13):32-32
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环境管理必须从以往单一的浓度控制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并举的管理模式转变。总量控制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以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总量控制既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思想,也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一跨越,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办法,以达到根据环境容量对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的目的。与总量控制相对应的浓度控制是一种传统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洪成梅 《环境科技》1996,9(4):20-21
本文从两个方面简述“总量控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提出了“总量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要对区域内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建立起相应督促机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确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家修订发布了GB 4915-201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企业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现有企业自2015年7月1日起实施.在修订过程中,如何确定可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成为标准限值确定的关键.标准编制组系统调查分析了我国水泥工业污染排放现状、污染控制技术应用情况、环境管理需求、国外标准控制水平等,提出了可行的排放控制要求.新标准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增加了污染物控制项目,提高了颗粒物、NOx等指标的排放控制要求,同时增加了适用于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成为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总量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的重要抓手,新标准将促进水泥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