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砂质岸线动态变化较大、不稳定,开展砂质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诱因对砂质岸线的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唐山市1987、2000和2014年landsat影像,开展了唐山市砂质岸线变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87~2000年,主要受来沙量减少、海洋动力的影响,唐山市砂质岸线全面处于侵蚀状态,其中滦河口-浪窝口段的弧形海岸侵蚀最为强烈;(2)2000年以后,由于人类工程建设,人工海岸增加,砂质岸线侵蚀速率有放缓的趋势。随着人类对海岸干预程度的加强,海岸演变趋势也必将更加复杂。本文提出了退养还湿、海滩养护等防止砂质海岸侵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四周以自然岸线为主,其中砂质岸线占岸线总长度的43.1%,极易遭受侵蚀,海岸侵蚀造成的海岸坍塌、岸线后退造成的大片土地资源及滩涂流失、海防林损毁等在海南岛四周沿岸均有发生。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多年监测资料,选出七处典型侵蚀岸段,对各岸段海岸侵蚀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海南岛不同岸段的侵蚀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主要为河口冲刷侵蚀型、热带气旋浪潮影响侵蚀型、人工构筑物影响侵蚀型和自然水动力与地形配合侵蚀型四种类型,同时根据监测资料对各岸段海岸侵蚀强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万宁东部海岸的现场调查和剖面监测,分析了该区域海岸侵蚀的现状和原因。万宁东部海岸普遍受到侵蚀威胁,具体的侵蚀现象包括侵蚀陡坎频现、沙滩宽度变窄、滩面蚀低、养殖排水冲蚀滩面和防护林侵蚀掉落。根据侵蚀的严重程度将侵蚀类型分为三种:周期性侵蚀,持续性侵蚀和陡崖性侵蚀,陡崖性侵蚀最为严重,持续性侵蚀次之,周期性侵蚀最轻。侵蚀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沿岸海洋动力、台风和风暴潮、海平面上升;人为因素包括兴建养殖池塘、砍伐防护林、钛锆砂矿开采和前滨采砂等。自然因素虽然在海岸侵蚀的历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为因素才是近期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海岸侵蚀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法,给出了土地经济损失、植被经济损失、基础设施经济损失、新建防护工程和修复工程投入的费用以及旅游价值损失等各项海岸侵蚀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并选取土地损失面积、直接经济损失、旅游价值损失三个指标,以行政区为单位来确定海岸侵蚀灾害的灾度等级。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对大连市海岸侵蚀灾害损失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前,海岸侵蚀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对海岸带土地资源,而且对沿岸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显著影响。海岸侵蚀不但压挤了人类生存空间,还破坏了岸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危害。通过对辽东湾西侧砂质海岸岸滩地形、水动力、泥沙场和岸线变化等直接影响其岸坡底床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结合相关海岸开发状况、泥沙来源和运移损失等情况,对海岸侵蚀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价和风险评价,为海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岸防护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析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现状与生态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状态的研究,提出了海岸侵蚀的防治对策,从而为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日月岛工程的建设,使日月湾海湾的侵蚀和淤积在短期内发生了快速的变化,西南侧海岸的侵蚀威胁了陆侧青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长。对日月湾海岸进行监测管理变得刻不容缓。结合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四期实测岸滩数据,探讨日月岛工程的建设对日月湾海岸的冲淤影响。日岛岛影区岸滩淤涨,2016年已形成连岛沙坝,总淤积宽度约370 m,长度约1500 m;日岛东北侧受日岛建成后波浪折射与绕射等的影响发生侵蚀现象,最大侵蚀宽度约20m,长度约380 m。日岛西南侧出现严重的侵蚀后退现象,侵蚀宽度约40 m,长度约2000 m。月岛工程的建设改善了西南侧的侵蚀现象,然而仍有约800 m的岸线处于侵蚀状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与技术条件,丁坝、人工补沙与厚藤生态养护结合的海岸修复方式是适用于日月湾海岸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在我国海岸类型中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在自然和人类共同作用下,海岸线一直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中。选取1987年、2000年和2014年三期遥感影像提取岸线数据,计算近年来潟湖-沙坝海岸岸线纵深度、年均变化速率和稳定性指数,分析各沙坝海岛岸线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岸线以向陆蚀退为主,最大纵深度变化向陆蚀退近400 m,最大纵深度年均变化速度达-30 m/a,岸线以微侵蚀至严重侵蚀所占比例达到87%,74%海岛稳定性指数小于0.4。这主要是由于滦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同时港口、养殖池的修建也对岸线稳定性起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东海滨城市主要海洋地质灾害述评与减防灾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海滨城市的海洋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由纯内外自然地质作用造成的危及城乡安全的灾害,如地震、断裂活动、海岸侵蚀、风暴潮;其二是人为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灾害,如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滥伐森林等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与倒灌、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布局引起的海岸流场变化导致的岸线突变。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山东沿海这些灾害类型的分布与成因,进而提出减少或防止这些灾害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湿地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全世界湿地面积8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6%。湿地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保护生态系统的公约,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轻洪涝、干旱、塌方以及海岸侵蚀等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海岸侵蚀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黄河三角洲属粉砂淤泥质海岸,受陆域黄河水沙量变化与海洋水动力条件的共同作用,海岸侵蚀现象严重,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流路后,刁口河故道人海口岸线开始蚀退,初期侵蚀速度很快,近10 a来蚀退明显减缓;同时行水河口发生淤积.1990年后,尤其是近年来,泥沙供应大量减少,海陆作用力对比变化,除行水河口泥沙在有限范围内堆积造陆外,沿岸大范围内普遍表现为蚀退.岸线蚀退的同时,岸滩下蚀也很明显.在海岸侵蚀作用下,作为中国典型滨海河口湿地的现代黄河三角洲环境不断退化.应系统地认识海岸侵蚀灾害及其复杂性,建立综合管理体系,缓解侵蚀,改善滨海湿地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外源水对碳酸盐侵蚀速率研究——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进行了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研究,详细研究了外源水与岩溶水对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在岩溶水与外源水中的侵蚀速率存在较大差异,雨季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岩溶水岩溶水空气;旱季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岩溶水空气岩溶水;外源水中的灰岩侵蚀速率白云岩侵蚀速率;碳酸盐岩试块的侵蚀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方解石饱和指数、pH值与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海岸建筑后退线设置是保护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保障海岸区域建筑安全及维护海岸景观的重要规划手段。本文以龙海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考虑海岸侵蚀、海洋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龙海市不同岸线类海岸建筑后退线的距离,为海岸带空间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结果确定龙海市不同岸线类型的海岸建筑后退线的距离分别为砂质岸线240 m、淤泥质岸线240 m、基岩岸线30 m、生物岸线220 m、人工岸线30 m。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5年开展的海底地形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资料,对废弃的黄河口三角洲海区的海底地形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近20 a来,本区海岸处于侵蚀状态,蚀退速率约在50~80 m/a之间,海底地形处于冲刷状态,5 m和10 m等深线向岸方向移动600~900 m.  相似文献   

15.
地表侵蚀速率是衡量地貌演化的一个重要因子。本研究利用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对合黎山西南部地表岩石侵蚀速率进行了首次测定。结果显示:约30 ka以来,合黎山西南部的地表岩石侵蚀速率约为24 mm?ka~(-1)。这一结果与已见报道的其他基岩侵蚀速率值一致。这一结果与Small et al获得的非干旱地区的基岩侵蚀速率也基本一致,但是显著高于干旱的南极地区和半干旱的澳大利亚。~(10)Be和26Al获得的侵蚀速率的良好一致性表明本研究中所用侵蚀模式的有效性。所得的侵蚀速率小于Palumbo et al测定的合黎山平均流域侵蚀速率(99 mm?ka-1),原因解释尚待更多地点和样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辽东湾东部砂岸严重蚀退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湾东部砂岸属冰后期淤长岸。近些年来遭到强烈侵蚀。不仅岬角、平直砂岸在蚀退.连一向稳定的湾内淤长岸也在转侵后退。目前,调查区100km海岸约有2/3的岸段出现严重蚀退现象,不少岸段年蚀退率已超过6m.有的沿海公路多次内迁,引起沙滩粗化、泻湖水量加大、海水倒灌、土地咸化等一系列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海岸动态变化的研究现状和传统监测模式,提出了借助无人机搭载LiDAR系统的监测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监测流程,并以海阳万米沙滩海岸为例,获取了海岸带区域DEM,从固定地面特征点和岸滩剖面两个方面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时间窗口较短的海岸侵蚀监测,其精度能够满足海岸动态变化监测的需求,可在海岸监测中推广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海岸线对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港湾淤积、湿地生态资源和近海海域环境等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利用遥感(remote sensing,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获取苏北海岸在1978年至2018年5期海岸线数据,对海岸线长度变化、岸线速率变化以及岸线类型转变进行分析,并以河口为分界点对岸线变迁特征分段分析。结果表明:(1)40 年间研究区岸线总长度大致呈现递减趋势,岸线类型变化较为明显,随时间推移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分别表现为增长和削弱的趋势。(2)研究区在1978年至2018年,海岸线向海域推进速率远大于海岸线向陆域推进速率。(3)1978年至1988年,射阳河口至新阳港口之间的海岸线推进速率最为明显,主要以自然淤长的方式向海域推进,岸线平均端点速率(end point rate, EPR)为281.4 m/a;在1988至1998年,新阳港口到斗龙港口之间岸线推进速率最为明显,主要以自然淤长方式向海域推进,平均EPR为535.5 m/a;在1998年至2008年,斗龙港口到大丰港口之间岸线推进速率最为明显,主要以人工围垦方式向海域推进,平均EPR为502.1 m/a;在2008年至2018年,梁垛河口到方塘河口之间岸线推进速率最为明显,主要以人工围垦方式向海域推进,平均EPR为347.7 m/a。  相似文献   

19.
杨曦  王中良 《地球与环境》2014,42(2):157-161
相对海平面上升是一个缓慢、渐进过程,但长期的积累可以使得上升幅度相当可观,从而加剧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咸潮等灾害致灾程度。基于验潮位监测和卫星观测结果显示,全球海平面在20世纪中期平均上升1.5~2.0 mm/a,而近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6~2.7 mm/a,高于全球平均值。渤海湾天津地区由于地面沉降显著,而导致相对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滨海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在未来50至100年内可能会稳定在1.0~2.0 cm/a范围,结合目前海平面上升速率2.7 mm/a,总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处于12.7~22.7 mm/a范围。由此估计,到2050年,天津地区相对海平面将比2012年高出48.3~86.3 cm,而到2100年,将比2012年高出111.8~199.8 cm。  相似文献   

20.
气候要素是否影响地表物理侵蚀速率目前还存在诸多争议。以往对此方面的研究均集中在高降雨区域,而对于低降雨条件下气候因子的控制机制研究目前还很有限。青海湖流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流域最大两条河流布哈河和沙柳河每日的温度、降雨、径流和河流悬浮物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持续监测,探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要素对地表物理侵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气候要素中,降雨以及其产生的径流是青海湖流域物理侵蚀速率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而温度的影响较弱。最重要的是,降雨强度决定着最终的侵蚀速率。布哈河和沙柳河流域一次瞬时高强度降雨能产生全年侵蚀通量的30%以上。此外,相同流量条件下,季风前期的侵蚀速率要高于季风中、后期,反映了季风前期低温条件下的冰冻作用,以及春季降尘产生的大量细颗粒物质,增加了雨季来临时侵蚀物质的输出。这些认识对于理解长时间尺度上青海湖沉积物钻孔中沉积速率和古气候要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