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含氟有机化合物优势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受含氟有机物长期污染的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7株优势降解菌,可利用氟代有机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生长。取其中2株菌进行生物忍耐力及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对含氟有机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在浓度高达1000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生物降解实验中全氟辛酸可被筛选菌脱氟降解。  相似文献   

2.
高温菌的生理生化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温菌耐热嗜热的特性和有机物好氧分解的基本原理,从厨余垃圾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到6株在65℃能产生淀粉酶、脂肪酶、蛋白质酶及纤维素酶的高温高效菌种,并对其生理生化和16S r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6株高温菌,经鉴定都有芽孢,并具有兼氧性;对其进行16S rDNA区段序列测定显示,6株高温菌属于Geobacillus thermog lucosidasius菌种中的不同亚种;分离筛选出的高温菌经过2h的迟缓期后很快进入对数生长期,且持续时间较长,生长速度尤以HB6最快;6株高温菌株全部具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降解活性,5株有脂肪降解活性。可见高温菌具有更高的有机物降解活性和更快的代谢速率,可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缩短工艺运行时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在厨余资源化利用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氟代有机物的环境影响及其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代有机物应用日益广泛。其环境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类氟代有机物的环境影响和降解途径。氯氟烃破坏臭氧层,其替代物氢氯氟烃和氢氟烃却被认为可加重温室效应。两类物质分别在同温层和对流层氧化降解。不挥发性氟代有机物中全氟有机物难脱氟降解,但并非生物惰性。  相似文献   

4.
裘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101-103,108
从某高矿化度含油废水中筛选得到两株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高效降解菌株L1和Yj。通过VITEKTWO鉴定系统初步鉴定,得出LI为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Yj为少见罗尔斯顿茼(Ralstonia paucula)。研究得到两株菌在pH为7、温度为40℃时生物量最大,两株菌在此条件培养下以1:1质量比复配投加对含油废水的有机物降解率在3h达39%,在6h达53%,提高了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受LA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三株高效降解LAS菌,它们可利用LAS为唯一碳源生长,经鉴定其中两株为邻单胞菌(PLesiomonas),一株为黄单胞菌(Xanthomonas)。对这三株菌进行的质粒消除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利用LAS的能力依赖于降解质粒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降解三氟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含氟有机物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5株优势菌株。对5株菌株进行生物忍耐力和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在驯化之后对有毒底物有较强的的忍受能力,在有毒底物浓度为1000mg/L时仍然能生长。在15d内,菌株Z1、Z2、Z3、Z4对三氟甲苯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100%、98.55%、97.02%、98.07%,初步探讨了三氟甲苯生物降解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粪便堆肥化优势菌株初步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粪便模拟堆肥的不同阶段共分离出156株菌种,从脱臭效果,生物活性(耗氧速率),有机物降解率(CODcr去除率)等三方面筛选到7株能快速脱臭,高效降解的优势菌种。经在零肥过程中采样分析,得到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细菌逐渐减少,放线菌逐渐增多,霉菌和醇母菌在堆肥的末期显著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共基质对优势菌降解原油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菌源,用原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驯化后,反复筛选、分离得到降解原油的优势6株(SY1~SY6),研究了初级共代谢基质和无机离子对优良菌降解原油的影响;并对所筛选出的6株菌进行混合菌的实验。结果发现,初级共代谢基质葡萄糖和乙醇加入可促进各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程度;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没有单一菌的除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高效氰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玉菱  吴长功 《山东环境》1998,(3):47-48,58
本实验首次对焦化,炼油废水中降解氰的细菌进行了筛选优化,共得耐氧菌30株,它们均有在含KCN〉50mg/L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其中6株有较高耐受力,能在800-1000mg/LKCN的培养基上生长,经测试和17株对CN^-有降解力,8”菌降解力最强,能在18-24hr内将不同水质中2.4-7.0mg/L的氰化物全部去除,其生长最佳为PH8.5,T33℃。  相似文献   

10.
南海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海10个采样点采集到的样品为研究材料,以石油降解率为筛选依据,初筛获得52株石油降解菌,从中进一步筛选出6株对石油烃有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筛选得到的6株菌进行初步鉴定,并使用GC-MS内标法测定降解产物,对降解菌的降解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量法筛选出来的6株细菌对石油的降解率为20%~55%.与Genbank中的16S rRNA基因序列BLAST对比结果显示,所筛选出的6株菌株中,3株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株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降解特性分析表明,所筛选6株菌的烷烃降解率均在40%以上,多环芳烃降解率均在70%以上,其中,菌株B08500m-3对石油中总烷烃和总芳香烃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分别为75%和87%.  相似文献   

11.
CaCl_2+磷酸盐法处理含氟废水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向含氟废水中加入适量的钙盐和磷酸盐生成氟磷酸钙的方法除氟.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合适的pH值,钙盐和磷酸盐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澄清时间,反应后可使氟的浓度降至5mg/L.  相似文献   

12.
UASB改进工艺处理橡胶助剂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进的UASB厌氧生物反应器对橡胶助剂废水的中试研究表明 ,该工艺能够有效地处理这种难降解废水。在试验过程中 ,进水浓度COD为 50 0 0~ 1 2 0 0 0mg/L ,pH >8.0 ,通过对污泥的驯化培养 ,COD去除率达 80 %左右 ,运行的容积负荷可达 6.0kgCOD/ (m3·d) ,pH稳定在 7.3左右 ,能够达到预定要求并为后续的好氧处理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14.
Sb(Ⅲ) is often detected in contamina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Hence, high-efficiency technology is needed. In this study, bimetallic organic frameworks we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immobilize Sb(Ⅲ) from contamina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Th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Both ends of the prepared material were hexagonal tip rods,and the length became shorter as the ratio of Fe/Mg decreased. The bimetallic organic framework with a Fe/Mg feeding ratio of 0.5 was the opt...  相似文献   

15.
针对焦化废水中的3种难降解有机物(喹啉、异喹啉、吡啶)筛选了具有效高降解能力的优势菌种。采用无纺布-PVA复合载体对优势菌种进行包埋固定。研究了包埋固定化优势菌种对相应有机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优势菌种处理8h,3种难降解有机物均可降解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MBR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领域的成功应用,对钢铁企业、煤化工企业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解工艺将焦化废水中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去除或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物质,可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由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去除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特殊的膜结构实现水和活性污泥的固液分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加丰、,接种驯化的微生物产酸和种养水生生物等技术降低燃煤电厂灰坝水的pH值。该技术经过一年多实际运行考察,说明处理后灰坝水的pH值,SS和CODcr等指标均符合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并且可用于养殖和农灌。  相似文献   

18.
渤海大沽河河口底质-水界面耗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津大沽河河口底质-水界面细菌降解有机物的耗氧模拟实验,研究河口底质生物耗氧机制。探讨了底质-水界面有机物的耗氧特点及总耗氧中生物耗氧和非生物耗氧所占比例。通过底质-水界面细菌种类、数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来判断细菌对含碳源、氮源的有机物的作用。结果表明,20℃,0~14h内,实验期间内平水期河口底质-水界面的生物耗氧和非生物耗氧的比例分别为82 1%和17 9%。异养细菌与有机物及营养盐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河口底质-水界面中异养细菌的组成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66%,革兰氏阴性菌只占34%。   相似文献   

19.
不同堆料比对石油烃废弃物堆肥处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化技术,研究了不同堆料比对石油烃废弃物堆肥处理效率的影响。实验设计难度降解有机物/易降解有机物(堆料比)分别为1:11、1:30和1:60,结果表明:1:30为最适堆料比,在这一条件下,废弃物中的石油烃经28d堆肥处理可达到59.12%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