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景观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景观生态学概念,旨在探讨景观尺度下生态健康的问题。论文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构建能够反映其特征的景观功能分类体系,建立景观结构健康和水环境健康的评价模型,并在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景观健康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西溪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公园景观总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景观健康程度由公园内部向周边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湿地公园作为“湿岛”,受到周边环境的强烈影响。其中,景观疾病的区域占公园总面积的20.42%;景观不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20.97%;景观亚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34.98%;景观健康和很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23.63%。研究结果有利于西溪湿地公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且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利用水资源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的研究,介绍了南京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湿地水质需要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湿地科研有待加强,探讨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包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体现地域特色、新济洲湿地建设思路,介绍了新济洲水资源协调利用,主要包括,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合理控制湿地污水排放、开展湿地治理,提升湿地水质,提出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3.
湿地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湿地为主要景观,以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为基础,兼具了湿地展示与湿地应用功能,可以提供观赏与文化的生态旅游地。而湿地公园也是湿地保护体系中的一员,所以开展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本文以高台县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高台县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未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开放性城市湿地公园,南河湿地公园对于促进广元市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玉凤  刘红玉  曹晓  郑囡  郝敬锋 《环境科学》2010,31(9):2036-2041
西溪湿地公园作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的代表,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征.利用2009年春夏两季对西溪湿地水质的月监测数据,揭示城市湿地公园水质时空分异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湿地水质空间分异与公园功能特征密切相关.其中,自然水塘的TN、TP平均值分别为0.78 mg/L和0.07 mg/L;观赏水塘TN、TP平均值分别为1.37 mg/L和0.17 mg/L;自然河溪水质TN、TP的平均值分别为2.91 mg/L和0.18 mg/L;游览水道TN、TP平均值分别为1.91 mg/L和0.09 mg/L;②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变化显著.西溪湿地水质的春季富营养化程度小于夏季,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③不同功能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差异明显.水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低于河溪富营养化程度,其中,自然水塘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低于观赏水塘的水质,相反,游览河溪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低于自然河溪的水质.因此,加强对观赏水塘和自然河溪的管理,是提高西溪湿地水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5,(8):43
星湖湿地属于基塘湿地,星湖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7.
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标准差椭圆、点模式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可视化技术,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特征,并探究其与城市的区位关系。研究表明:(1)国家湿地公园在时间序列上分为试点起步阶段、发展与成长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各地发展不均衡,“质”的发展不同步于“量”,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处于规范发展的起步时期;(2)多尺度空间研究表明正式国家湿地公园空间以聚集分布形态为主,随机分布为辅,整体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形成2个高密度热点区和3个中密度次热点区;(3)从城市尺度看,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呈现较大空间异质性,具有偏向城市规划区内或靠近城市规划区分布的特征;(4)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呈现为人口格局主导特征,响应了胡焕庸线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人类活动对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该区域草本植物区系及其在不同干扰下的多样性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共有草本植物25科,56属,68种,以禾本科(G ram in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菊科(Compositae)为优势科,属的成分相对分散,该区草本植物均为寡种属和单种属,植物区系成分简单;②狗牙根(Cynodondactylon)为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优势种群,在5个样地均形成优势群落,但在不同干扰类型下重要值有所变化;③吴家洲为无人区,狗牙根占绝对优势,植物演替处于初始阶段;④大湖冲农业干扰时间久远,农田杂草向滩涂湿地演替推进,物种α多样性各指数为5样地中最高;⑤轻微游憩活动造成营盘山草本植物多样性各指数较吴家洲高,近期建造的水泥游道、观台和篝火场地等对湿地景观造成了一定破坏;⑥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因不被家畜食用、具化感作用,种子可随水和随家畜传播,造成石壁陈苍耳泛滥成灾,形成大面积优势群落,严重影响植被景观多样性和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⑦乌里村受渔业影响较大,滩地植被稀疏;⑧各样地草本植物β多样性显示,不同干扰类型已经对河口滩地的环境造成了影响,具体环境影响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太平湖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9.
数字     
《环境》2007,(5):11
3亿元 国家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全国湿地保护,新建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出台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等办法。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0,(3):36-37
国家林业局近日印发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后,若不符合条件且整改仍不合格,将被取消称号。对于众多湿地公园“升级”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具有示范性.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所剩为数不多的淡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原生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多年期遥感影像提取洪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分类信息,在GIS支持下,进行了群落、植被型和景观带3个尺度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灌丛景观是研究区的基质性景观,草甸和沼泽湿地共同占据了研究区植被型的核心地位,小叶章-苔草群落则是植物优势群落。植物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草甸灌丛分布在广阔的河间干湿交替地带,沼泽湿地主要成条带延伸于河道与洼地带,岛状林则出现在地势较高的岗地段,呈断块分布。研究区典型沼泽湿地面积7年间缩小约10%,周边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缺失是退化主要驱动因素,应尽早实行以流域为管理单元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天津临港湿地公园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区水体细菌种群及其差异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湿地进水口、潜流湿地区、景观水体区及出水口水体中夏秋季的细菌种群结构,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夏季为4.25~5.14,秋季为3.07~4.32,种群丰富度Chao指数夏季为...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利用WRF数值模式,对重庆市梁平区待建湿地公园的位置与面积规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和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不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占地分别达10 km2、15 km2和20 km2等面积敏感性试验,以及湿地公园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东北部和分为南北两部分等建设位置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案下垫面修改前后模拟结果的2 m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并计算热气候指标,认为湿地公园建设面积约15 km2、且将湿地分为两部分但东北部面积较大时,对当地的局地气候舒适性有较好改善。对风场的分析表明,这可能是因该规划方案能产生新的风道所致,因此也说明湿地公园的规划应当将局地风环境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体现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分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在保留层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望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综合分析了安徽池州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动植物资源分布和湿地生境特征,探讨了影响平天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一是修复与完善平天湖湿地生境,控制周边农村面源污染;二是拓展海绵城市建设成果,限制城市污水排放;三是创新湿地生态补偿制度,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四是依托《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最严格的湿地生态管控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早就听说浙江有一个与西湖、西泠印社并称杭州"三西"的西溪湿地,没想到,今年5月利用到杭州讲学的机会,领略了这个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千米,占地面积10.08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全国首批1 3家中日技术合作环境教育基地试点单位之一,今年6月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浙江省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单位,将以此为新的起航点,让环境科普教育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开出更大更美的浪花.  相似文献   

18.
近半个世纪以来,桂林会仙湿地水面逐渐萎缩,其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未明确,湿地内的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场废水任意排放,湿地功能逐渐退化,为了配合会仙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改善会仙湿地环境质量,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课题组开展了会仙湿地环境状况调查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研究,本文主要叙述湿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成果,其成果对湿地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为会仙湿地的进一步保护性开发、规划提供环保方面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根据近30年来(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GIS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黄山市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转换及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期间,黄山太平湖湿地公园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水体和建筑的土地利用面积波动较大。(2)研究区域在30年间,建设用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景观斑块破碎零散;耕地对景观的控制度逐年下降;水体的斑块形状复杂,受人为干扰程度不显著;建设用地斑块形状较规则,受人类活动影响大。(3)2015年景观破碎度达到峰值;2000年区域景观的连通性最大,空间格局分布最均匀;2020年景观形状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大,景观丰富度最大,各类景观均衡发展。公园景观格局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旅游开发、政策的影响导致了景观格局发生改变,气候、降水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变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航空卫星图片与野外调查数据对福州浦下洲区域及周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生态安全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浦下洲区域及周边湿地近20年来人类干扰作用持续加强,各种湿地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加大;景观组分的变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大部分湿地生态功能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