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经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根据劳动保障部《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工作部署要求,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中国劳动》杂志组织专家探讨热点问题,发表相关文章,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此,本刊开设专栏——《解读(劳动合同法)》,组织专家分若干个专题对《劳动合同法》进行权威的、全面的、实用的解读,为读者理解《劳动合同法》提供帮助。 本栏目由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协办,专题由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文珍策划,经专家讨论确定。 欢迎读者提出问题,发表看法,我们将在本栏目选登,或由专家解答。[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的劳动关系做了全新的制度设计,因此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修改《《劳动法》》的呼声很高,但作为一部法律整体上修改有其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首先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一般来说,行政法规和一般法律作为我国法律的两种表现形式,存在着位阶上的差别,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若《劳动合同法》由国务院制定作为一部较低效力行政法规,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将成为由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一部较高效力的法律。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劳动合同法》可以并且应该在内容上对不符合现实的法律制度进行纠正和突破,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制,弥补《劳动法》的不足。但这次《劳动合同法》只是在原来的框架内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4.
总体评价 主持人:劳动保障立法这几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去年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就业促进法(草案)》又一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天特地请几位专家针对《就业促进法(草案)》的内容进行专题座谈。先请你们就这项立法,特别是草案的内容和结构谈谈总体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05,(12):18-21
我国《劳动法》颁布已经10余年了,这部法律的出台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这10余年的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劳动合同的立法为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提供了契机,劳动合同法应当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整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因此,劳动合同立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着重研究了当前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形成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
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规范劳动者派遣,已经成为《劳动合同法》立法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这种争论的实质,其实是劳方和资方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利益之争的反映。笔者与立法课题组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于劳动者派遣问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论证。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为坚持《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必须对劳动者派遣加以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直接配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重要法律,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和向全民征集意见,在制定过程中争论非常激烈。了解其中对若干问题的争论和立法选择,有助于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用工成本变化看《劳动合同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经营、埘企业人工成本影响的争论早在该法起草过程中就已存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之后,仍然存有多种观点和争论。那么,《劳动合同法》究竟在实践中对企业人工成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市人工成本抽样调查的人工成本数据。特别是2007年与2008年人工成本对比的分析,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10,(10):6-16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期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各地也陆续以各种方式制定了配套实施办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稳妥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动关系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劳动合同法》实施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在贯彻中解决以及如何解决?本期“关注”邀请实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0.
王文珍:去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是2007年出台的第三部劳动保障方面的重要法律。对此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有学者评价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重要性不亚于《劳动合同法》,因为《劳动合同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实体法实施后出现的争议,要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部程序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1.
称2007年为“中国劳动保障立法年”也不为过。是年6月、8月,12月,国家分别通过《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年之中,连续出台三部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在我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这凸显出我国对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决心,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法律?新法在哪些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有哪些亮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读者要求,本刊对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讨论。论坛约请了仲裁员、劳动法学专家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参与讨论,旨在通过他们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在了解这部法律的同时。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正在制定过程中,为了探讨立法中的有关问题,本刊开设“立法聚焦”栏目,以期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对人们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本栏目由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协办。欢迎广大读者参加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草案)》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都曾提出劳动合同中止的规定,最终颁布的法律和实施条例却都没有予以明文规定。由此来看,劳动合同的中止已经进入国家的立法视野,反映出社会生活对此制度的现实需要。这就提示我们,构建劳动合同中止制度,需要对一些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11,(1):10-17
2010年第10期,我们讨论了《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的实施状况。应该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贯彻实施中反映出一些问题,本刊将分专题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本期的议题是《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和相关权利义务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解析《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及员工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涓 《中国安防》2007,(8):128-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劳动法》的补充与配合之法,自2005年底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到最后通过已经四易其稿,由此可见立法部门的慎重和这部《劳动合同法》之于社会和民众的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因为是《劳动合同法》生效施行之年,2008年注定成为亿万劳动者难忘的一年。有人说,没有一部法律像《劳动合同法》那样,能给劳动者带来那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有人说,这部法律对劳动者有保护过度之嫌,实施的结果将是企业与劳动者“双输”。争议伴随着2008年的到来而日趋激烈,或许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体系中一项基础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中,仅有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第三章对“劳动合同”进行过初步的规定。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已不能满足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此外,各省市自行出台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地位的降低,易引发不同地域在法律规定与适用上的冲突与混乱。因此,制定一部具有国家级权威性、统一性和时效性的《劳动合同法》,不仅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基础性劳动关系的需要,而且也为《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专门法的立法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从而为整个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下半年我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对《劳动合同法》作了原则性的解读。为了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理解、执行《劳动合同法》,本刊邀请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人力资源与咨询部法务中心以专题形式就如何执行《劳动合同法》作进一步的解读。第一个专题是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中的相关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新《劳动合同法》“孤军深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突击裁员”、“再竞岗”、“工龄归零”、“关闭”、“迁厂”等一系列企业应对浪潮后,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新法”)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然而企业对新法的某些操作问题仍感疑惑,作为新法实施最大的“受益方”——劳动者群体,也有一部分人将新法所描绘的劳资和谐之图前景预想得灰暗。解读与误读林立、应对与执行并存,在这种看似平衡的局面之下,  相似文献   

2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应当说,这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