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能够重复使用的泄爆装置──灭火泄爆门,在15升改进型哈特曼装置中对玉米淀粉和硅钙粉作了粉尘爆炸泄爆实验。结果表明,泄爆过程中火焰完全被捕集住,泄爆门开启压力在0.001~0.05MPa间,可按用户的需要调节,虽然这种灭火泄爆门灭焰捕集部分体积较小,但其泄瀑效率可高达7%。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阻燃剂粉尘可爆性,依据不同实验标准所采用的哈特曼管和20 L球爆炸实验系统,对几种常见阻燃剂粉尘可爆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按不同标准实验,四溴双酚A、三聚氰胺、二乙基次膦酸铝、赤磷和对二丁基氧化锡均为可爆性粉尘;三氧化二锑、钛白粉、碳酸钙、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为不可爆性粉尘;氰尿酸三聚氰胺、球形硅树脂粉以及膨胀石墨的粉尘可爆性结果不一致。对于某些阻燃剂,点火源的起始能量对粉尘可爆性结果有较大影响;某些阻燃剂对爆炸具有抑制效应,抑制程度同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浓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探寻甘薯粉尘在密闭空间内的爆炸特性.测得甘薯粉的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研究质量浓度,粒度和点火能量对爆炸猛烈度(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以及燃烧特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较小时,甘薯粉爆科较猛烈,燃烧持续时间较短;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燃烧持续时间减少,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而最大爆压呈现先增后减,并且存在一个最佳浓度范围,使粉尘爆炸最猛烈;最大爆压和上升速率随点火能量的增强而增大,较强的点火能量能显著改善低质量浓度粉尘的“爆炸不良”效应.将甘薯粉的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猛烈度与锌粉、镁粉和烟煤粉进行对比,发现甘薯粉的爆炸风险远高于烟煤粉和锌粉.  相似文献   

4.
工业生产粉尘爆炸预防和缓解──近期研究与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三个方面,即工业粉爆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粉尘点人性和可爆性。基础研究包括粉尘云的形成和点火,火焰的传播以及粉煤产生的冲击波。工业预防措施包括惰化和消除点火源。缓解的方法包括隔爆、泄爆、部分惰化、抑爆和全封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计算机模拟模型可能成为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可用于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5.
随着涉粉行业各类企业数量的增长,以及粉尘爆炸产生的巨大危害,企业对粉尘泄爆、防爆越来越重视。在粉尘泄爆方面,泄爆装置的泄放面积影响最大泄爆压力,国内外不同标准的计算方法也有区别,因此针对不同标准的计算方法做出了比较并举例计算说明,为泄爆装置尺寸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20L标准粉尘爆炸特性测试装置对不同粉尘在不同点火能量时的爆炸下限浓度进行测试,以此方法研究粉尘爆炸下限浓度随点火能量的变化规律。试验过程分别采用2. 5 k J、5 k J、10 k J点火能量对石松子粉、石墨粉、铝粉、金属打磨粉尘、纸粉、PVC粉、纺织粉、烟叶粉的爆炸下限浓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显示粉尘爆炸下限浓度随点火能量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对于不易点燃的粉尘,其爆炸下限浓度随点火能量的增加将急剧下降。石墨粉随点火能量增加爆炸下限浓度急剧下降,铝粉、石松子粉和金属打磨粉尘受点火能量影响较小,对纸粉、纺织、烟叶粉尘影响中等。高点火能量可以扩大点火源波及的区域,从而使更多粉尘参与初始爆炸及其后的传播过程,这对于不易点燃粉尘的爆炸传播影响较大,而对于易燃粉尘的爆炸传播影响不大。为了更好的涵盖各种粉样的测试情况,也为了更加安全的指导作业现场粉尘防爆实践,推荐采用10 k J点火能量测试不易点燃的粉尘的爆炸下限。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氮系阻燃剂的粉尘爆炸特性,选用德国VDI 2263-1-1990、美国ASTM E1226-12a和中国GB/T 16425—1996标准,测试双氰胺、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的粉尘可爆性,进一步研究了其爆炸特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根据VDI 2263-1-1990标准,双氰胺和三聚氰胺为可爆性粉尘,氰尿酸三聚氰胺为不可爆粉尘;根据ASTM E1226-12a和GB/T 16425—1996标准,3种物质均为可爆性粉尘。在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中,3种物质均未燃烧;在燃烧等级测试中,3种样品均未传播燃烧;按照我国标准,双氰胺、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的最小爆炸质量浓度分别为60~70,40~50和40~50 g/m~3,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为0.863,0.776和0.709 MPa,爆炸指数分别为11.41,7.25和6.23(MPa·m)/s,3种氮系阻燃剂的爆炸等级均为St 1。  相似文献   

8.
作业场所、生产线上,原料或产品的运输贮存中所产生的各种粉尘,如粮食粉尘、纤维粉尘、药物粉尘、化学药品粉尘、金属粉尘、矿物粉尘等上千种粉尘,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随着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粉末工艺的广泛应用,各种粉爆事故不断发生,粉尘爆炸危害性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粉尘防爆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烟草加工的加香工序,挥发的酒精和搅拌混料产生的烟草粉尘形成气粉混合体系,其燃爆特性相较于单相烟草粉尘有较大变化。对20 L爆炸球进行了部分改造,可完成20℃~80℃环境温度、100%LEL以下酒精蒸气浓度、最大2 J电火花能量组合的气粉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测试。选用烘丝和加香烟草粉尘做对比,探究了环境温度和酒精蒸气浓度对酒精蒸气/烟草粉尘两相混合体系点火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温度下,加香烟草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比烘丝烟草粉尘低;加香粉尘、烘丝粉尘及混合体系的最小点火能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趋势一致,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入10%LEL的酒精蒸气后,相同温度下气粉混合体系的最小点火能低于单相烟草粉尘。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酒精蒸气诱导烟草粉尘最小点火能降低的能力逐步减小甚至消失;在电点火条件下,当酒精蒸气浓度低于50%LEL时,气粉混合体系较难被点燃,当酒精蒸气浓度高于75%LEL时,混合体系较易被点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露天矿用溜槽系统粉尘逸散的影响因素,阐明溜槽系统运输过程中粉尘的产生机理和运移规律,从而解决溜槽系统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以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背景,运用相似理论,建立溜槽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物料粉岩质量分数、物料含水率、溜槽倾角对溜槽运行过程中粉尘质量浓度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粉尘质量浓度随物料粉岩质量分数、溜槽倾角增大而逐渐增大,随含水率增大而逐渐降低,溜槽底部粉尘质量浓度受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溜槽中部和上部变化较小。溜槽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为溜槽底部粉尘产生量最大,中部次之,上方最小。溜槽底部为粉尘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物料含水率对粉尘逸散影响最大,其次是粉岩质量分数,溜槽倾角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焊条行业的基本生产流程是:料粉的筛选、输送、称配、混合、搅拌,最后压涂成条。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工人要和多种有害粉尘接触,如果缺乏有效的除尘措施,就可能发生尘肺病。目前,有些焊条厂已有这样的病例。据统计,全国焊条生产厂已有250个,仅山东省就有20个。从总的情况看,生产环境较差,而且还在继续恶化。一、尘害分析根据粉尘的理化性质,焊条行业的粉尘可分为: (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粉尘(如大理石,石英、莹石、云母、白云石、钛铁矿粉等)、金属粉尘(如各种铁合金粉末、锰粉、铬粉、铝粉、镍粉等)、人工无机粉尘(如人造金红石、人造云母粉及石墨等)。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对密闭空间粉尘爆炸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和缓解工业粉尘爆炸并研究惰性粉尘对粉尘爆炸的惰化作用,在Siwek 20 L球形爆炸装置内,针对高爆镁粉和高灰分煤粉,选用碳酸钙(CaC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钾(KHCO3)等3种碳酸盐作为惰化剂,讨论惰化剂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对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惰化剂粒径越小,浓度越高,对粉尘爆炸的惰化作用越强;粉尘爆炸的净升压与点火能量无关,点火头主要起引燃作用;当惰化剂浓度递增至60%时以上,粉尘爆炸压力急剧下降,直至不爆。此外,CaCO3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NaHCO3、KHCO3,故推荐采用CaCO3来控制粉尘爆炸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烟草粉尘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烟草粉尘的职业病危害与粉尘爆炸双重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开展烟草粉尘的收集、清扫、治理、监测等烟草粉尘防治工作。通过建立除尘系统、佩戴防尘口罩、定期浓度检测,尽可能降低环境中的烟草粉尘浓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吸入量,可以避免职业性危害;通过采用防爆、隔爆、泄爆设备设施、规范操作行为、实时在线监测,控制烟草粉尘的爆炸风险,尽可能降低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爆炸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烟草粉尘的职业病危害与粉尘爆炸双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燃爆及其泄爆特性,通过结合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高密度聚乙烯燃爆机理,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最小点火能测定仪、最低着火温度测定仪等探究粉尘质量浓度对最小点火能(MIE)、最低着火温度(MIT)、最大爆炸压力(Pmax)和爆炸指数(Kst)的影响;在300 g/m3爆炸浓度及以上时,分析高密度聚乙烯泄放特性并探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泄放火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DPE粉尘质量浓度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先增加后减小、最低着火温度和最小点火能先减小后增加;泄爆压力峰值随着HDPE粉尘泄爆膜层数增加而升高,随着泄爆口径的增大而下降;在质量浓度为300 g/m3时,出现2次火焰长度较大值,且第2次泄放火焰更亮,燃烧面积更大;在质量浓度为400 g/m3时,产生2次火焰。研究结果可为预防聚乙烯粉尘爆炸事故以及减小相应事故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厂为彻底解决锰粉中毒的危害,于一九七七年底建成了自动控制密闭调粉楼。 从近一年来使用的情况看,采用调粉楼,投资少、上马快、耗能低、效果好。使用后,锰粉浓度大大降低,由人工手拌的1,311多毫克/米~3,降到2.45毫克/米~3(粉尘浓度最大的锰粉料仑口)和0.83毫克/米~3(乙炔黑料仑口)。调粉机拌粉时,机旁粉尘浓度1.16毫克/米~3。振动喂料双层筛在筛粉时,工人操作岗位的粉尘浓度只有1.25毫克/米~3。初步解决了拌粉工人锰粉中毒问题。 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过去,拌粉工人每天要搬动2吨左右的粉料;现在,拌粉工人把料包放在小推车上,由货梯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本质安全原理中的缓和原则与粉尘爆炸事故的风险控制联系起来,利用Swiek20 L球形爆炸装置考察了烟煤粉、甘薯粉和镁粉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压上升速率和爆炸下限等特性,重点考察了点火能量、环境压力以及添加惰化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点火能量能有效缩减粉尘可燃浓度范围,提高粉尘爆炸下限;爆炸危害正相关于环境压力;碳酸钙和碳酸氢钠能有效抑制烟煤尘爆炸,且碳酸钙抑爆效果更好;氯化钾对镁尘爆炸动力学特性的抑制效果更好,而碳酸钙对镁尘爆炸热力学特性的抑制效果更好,且小粒径的惰化剂表现出更好的抑爆炸能力。降低点火能量、控制环境压力和添加惰化剂均可降低粉尘爆炸危害,有助于控制粉尘爆炸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客观认识打磨、抛光、切削等不同机加过程中粉尘爆炸危险性,开发一种既使用哈特曼管也使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改进的粉尘爆炸筛分测试方法。用此法对常见机加过程产生的85种铝及铝合金粉尘样品展开测试。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粉尘爆炸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荧光法(XRF)分析粉尘在不同铝和铁含量下的爆炸性差异。利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研究铝粉尘氧化程度和粉尘爆炸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用所改进的方法,可将粉尘分为易爆、可爆、未爆等3类;抛光、打磨等机加过程粉尘爆炸危险性较高;各工业粉尘样品中易爆粉尘大多有40%以上铝含量或70%以上铁含量,可爆粉尘大多有40%以上铁含量;铝粉尘的爆炸危险与其氧化程度负相关,当单质含量小于5. 0%时铝粉尘已不再具有爆炸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的可燃爆粉尘在内置多孔环形喷嘴的20 L爆炸特性测试装置中的分散特征,基于负载粒子流方法、耦合DPM动量平衡方程和时间平均 Navier Stokes控制方程组,实现3种不同密度的煤粉、铝粉和锆粉在20 L爆炸测试装置中粉尘分散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环形喷嘴的分散较为均匀,但是约束管道末端存在局部粉尘残留区,致使爆炸仓内真实粉尘浓度远低于形式浓度;爆炸仓中心位置的最大湍动能随着粉尘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只有显著地变化粉尘密度才能展示区分度较高的浓度峰值和抵达浓度峰值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预防煤粉爆炸事故,利用大型水平粉尘爆炸试验管道系统开展试验,探讨煤粉粒度和挥发分含量对爆炸峰值超压的影响,选取ABC粉、CaCO_3粉和SiO_2粉等3种粉尘抑爆剂,分析抑爆剂种类、浓度和粒度等因素对煤尘爆炸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粒度以及挥发分含量对爆炸峰值超压的影响程度随着煤粉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试验所用3种粉尘抑爆剂的抑爆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ABC粉,SiO_2粉和CaCO_3粉。就ABC粉抑爆剂而言,平均粒径越小抑爆效果越好,且只有当其质量浓度超过920 g/m3时,才能完全抑制爆炸波,否则穿越抑爆区后将会重新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公路隧道钻爆法施工粉尘浓度的分布规律,以某大断面隧道出渣过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布置测点并现场采样测定粉尘浓度;然后基于测定结果,利用GAMBIT进行建模,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出渣过程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FLUENT模拟出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涡流区粉尘浓度相对较高,装渣处粉尘浓度最高;随着距掌子面距离的增加粉尘浓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为更好的控制隧道内粉尘浓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