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特点,选取了粉尘、噪声、气温、湿度、风速五项指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三家典型电焊条生产企业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拟合出该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并得出结论:(1)粉尘是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及职业危害监测评价的重要指标,与以往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后,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2)建立了以粉尘为主要自变量的两个模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29,表明模型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为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提供了又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对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指标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后,基于已建立的统计学数理模型,采用C/S模式,在.net框架下设计并开发完成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法律法规及标准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职业危害评价模块及帮助5个模块,实现了对电焊条生产企业的现场监测、现场评价,为职业危害评价工作提供了又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电焊条生产行业的特点,对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工位及其主要尘毒危害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工艺技术、设备密闭与通风除尘技术、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个体防护技术、二次扬尘控制技术5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最后提出了适用于电焊条生产行业的防尘毒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优化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涉及监管决策与现场监管两个方面,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风险、作业场所所属行业的职业危害风险、作业场所所在区域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与运行机制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的资源分配与监管的实际效果。本文在概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量化评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标准GB 30188-2013的意义、适用范围和内容,重点强调了电焊条生产行业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以及工程防治技术,为我国电焊条生产行业及其相关领域人员使用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实用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统计指标对准确收集职业危害数据,为监管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5类65项待筛选统计指标进行筛选,选择次数较多的统计指标,并开展应用试点研究,最终确定入选指标。入选指标符合科学、必要和可行的原则,可用于评价各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7.
<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矿尘肺病患者占全国尘肺病患者总数的50%左右,推进煤矿行业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必要且必须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煤炭工业职业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职研所)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尘肺病诊断、尘肺病人的治疗方面有着丰  相似文献   

8.
基于职业健康内涵和统计学原理,提出职业健康统计学的概念,并分析其学科基础,比较职业健康统计学实践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从行业、工种、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发展动态及等级结构、职业健康损失等方面构建职业健康统计学分支体系;分析职业健康统计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9.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级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为政府提供监管依据.本文依据数据结构规范化理论,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企业级数据库中重点和难点部分的数据结构进行合理设计,阐述了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企业级数据库数据结构合理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其原因,得到了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企业级数据库中重点和难点部分合理的数据结构,并以此为例阐述了数据结构合理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院的职业危害总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影响职业健康的各个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构建职业危害总体状况AHP(层次分析法)模型并确定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排序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相关指标因子的权重,最后运用集对分析法对职业病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这种模式为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多行业领域的职业卫生评价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用。通过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类比工程进行分析,识别了某铁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了职业病危害程度,得出来了凿岩工是白指病、噪声聋、尘肺的易感人群,球磨工和破碎工罹患尘肺病和噪声聋的概率较大,凿岩工、球磨工和破碎工是本项目重点保护对象和监护人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价矿山企业职业危害风险,提出一种基于二元语义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矿山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在分析企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优化建立地下矿山职业危害风险评价体系;其次,在分析二元语义理论的基础上,给出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和详细的建模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进行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语言短语处理定性信息的准确性高;职业危害风险的负面因素主要为粉尘等致灾因子,通过提高作业者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可大大降低其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严重,有害作业点检测率和检测合格率都很低,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分级是重点治理和监察前提。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了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我国进行作业场所进行综合分级,根据分级结果进行分级监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调查铁路轨道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铁路轨道施工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铁路轨道施工现场部分岗位接触的矽尘/其他粉尘、水泥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手传振动和噪声是职业病主要危害因素,建议加强铁路轨道施工作业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5.
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掌握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健康监管提供决策依据,并检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北京、四川和宁夏三个地区199处煤矿开展了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样本量满足了抽样设计需求,调查内容主要针对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及工作日损失四个方面,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煤矿统计分析,发现了当前煤矿职业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在调查地区煤矿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试用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实施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直报,其中职业卫生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特别是直接生成职业卫生统计分析报告功能受到了各级监管人员的好评,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在全国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模式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涉及到监管决策、监管实施以及分级监管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等多个环节。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综合监管决策、现场监管实施与制度建设等内容的基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价分级的监管模式。其中,监管决策应当考虑确定区域、作业场所的监管优先顺序、监管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不同职业危害风险等级企业具体主体责任的落实提出要求;现场监管应在分析与掌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评估实施分级管理,分级监管有关制度建设应当确定分级监管原则并包含上述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The techniqu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ve been improved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al hazards are not decreased as expected. To reduce or prevent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fuzzy risk assess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to provide a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technique against occupational hazards. This method used two-stage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tables to represen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nstruction items, hazard types and hazard causes. A fuzz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important hazard types and hazard causes.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risk value of hazard causes based on the fuzzy inference approach.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a telecom engineering company in southern Taiwa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satisfactory risk assessment values of hazard causes and relevant improv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8.
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政府版)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各级职业危害监管部门的监管需求,分析了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开发了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政府版)。系统采用三层B/W/S模式,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用户,包括数据管理、监督管理、统计分析、风险评估与分级、应急救援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咨询、系统管理和帮助等功能模块。本系统将WebGIS技术应用于职业危害监管领域,实现了系统抽象数据的直观化、可视化,为职业危害监管决策提供了帮助和支持。系统的应用将有效地改善职业危害监管的手段,大大提高监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