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影响公众对地震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并分析该因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运用公众问卷调研法及多元统计法调查公众对地震的风险感知,并进行风险支付意愿的回归分析与时间维度下风险感知的差异性对比.研究表明,公众对地震的了解程度和感知到的威胁程度因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并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态度.建议政府通过与公众的有效沟通以及加强立法,纠正公众的风险感知偏差,并将公众的风险感知纳入风险分析和政策决策中.  相似文献   

2.
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社会治理体现了社会多元参与的特点。浙江省结合实际,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企业委托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三方联动、行业片组互助、园区企业协作和保险机构参与管理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构成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安全生产共治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合浙江省的实践,对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进行探讨与思考,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与理念创新,将有效助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胡象明 《安全》2007,28(12):1-2
公共安全应急决策参与机制即是指政府以外的力量,包括媒体、非营利组织、社区、企业、市民和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有序地参与到公共安全应急决策程序之中,运用现代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为更高效、快捷地做出应急决策而形成的一个彼此依赖、共享权力的动态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与方式.当今世界各国在应急管理中越来越多地吸纳来自政府外部的力量,因为有限政府原则要求应急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基于公开、直接参与的民主原则也要求应急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应急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不可违逆的趋势.在现代多元参与决策的主体网络系统中,虽然各个主体在空间上呈离散状态,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是,他们能够通过彼此之间频繁互动而形成应急决策的整体合力,用动态的协作网络替代传统政府组织中机械、僵化的刚性组织层级.见下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本文选取公众参与意愿为研究对象,以环境政策制定为视角,探究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政策制定的意愿到底由哪些因素决定、并且这些因素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大小。实践研究表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政府对公众的回应度、公众的环境意识、政府信息公开这四个因素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实证数据结果,文章建议要做到两个"加强"和两个"提升",即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提升政府在公众参与方面的回应度、加强信息公开的程度以及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建筑垃圾的协同治理水平,减少建筑垃圾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将建筑垃圾治理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运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各子系统的序参量,以复杂系统协同度模型为基础构建建筑垃圾治理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对西安市、青岛市、成都市和深圳市建筑垃圾治理系统协同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4市建筑垃圾治理系统协同度不高且差异较大,政府在建筑垃圾治理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提高企业和社会参与建筑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有助于建筑垃圾治理系统协同度的提升,测度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类似。准确的测度建筑垃圾治理系统的协同状态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建筑垃圾协同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公众信任及水灾风险认知的区域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开展问卷调查(获885份样本),统计、比较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态度及水灾风险认知状况,并探讨信任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依次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政府应急>防灾工程能力,其中下游地区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普遍偏弱,尤其是下游地区公众对发生水灾、受灾可能性的评估偏低(小于25%)。公众对于区域减灾能力的信任主要受到受灾经历(如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等)的影响,区域本底的灾害风险高低导致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上、中游)公众更愿意采取较多的、积极的具体防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对社会生活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化工企业监管治理问题,将公众参与行为纳入到监管过程,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地方政府、化工企业、公众三方博弈策略收益矩阵,对比分析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化工企业,降低企业安全投入成本、加大政府处罚力度和提高政府严格监管的概率,将促使化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投入策略;对于地方政府,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增大上级政府的问责和对疏忽安全投入企业的罚款力度,将有助于地方政府最终选择严格监管策略;对于公众,降低监督举报的成本和提高对公众监督举报行为的奖励,将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实现对化工企业的有效监管治理。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公众参与决策纳入了《21世纪议程》,这里的公众包括各行各业的人群和不同的群体,如农民、工人、妇女、儿童、老人、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在参与环境执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执法人员以及公众群体都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意义为环境执法打下良好基础很多地区,由于地方政府过分强调保护地方企业,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尤为重  相似文献   

9.
三方协调机制对于强化劳方的地位有着较好的保障作用,但由于我国政府和工会在此机制中存在缺位和错位,因此,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实现新的制衡机制,如培育一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社会"第四方",参与到劳动关系的治理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天津港爆炸事故分析,提出单一政府监管失效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并通过包含企业、政府、公众三方的博弈建模与演化仿真分析,论证了社会监管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结合安全损失无法事后弥补的特点,通过规范信息公开方式、内容和要求,明确专业人员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构建出能将事后社会监管前置、从而满足事前预防要求的双链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一政府监管失效和社会监管滞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造成不同人群对核电和火电风险感知差异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不同人群对这2种风险支付意愿(WTP)的差别.采用公众问卷调研法及多元统计法分析公众对核电和火电的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年龄为30~39岁的人群以及教育程度为大专和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对核电和火电的风险感知差别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也发现政府在人们对比核电和火电风险感知程度时扮演重要角色,即对政府信任度高的人对核电的风险感知度相对较低.风险支付意愿分析表明,不同分类人群对核电和火电风险的WTP值总体趋势一致,即女性高于男性,低龄组和高龄组高于中龄组,无业者和家庭主妇高于有固定职业者,受中等教育者高于受低等和高等教育者,30 000~50 000元年薪者高于其他年薪段人,外地游客高于移居者和本土居民.本研究为政府等决策机构选择有效目标人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过度依赖政府单一的安全监管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安全监管长期存在的难题.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监管绩效,就必须要联动行业协会、企业、中介机构、工会组织、大众媒体等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作配合.根据协同理论的科学原理,从法律制度、组织、信息、资源四个协同要素方面,尝试性地构建了协同合作的安全监管机制,这是对我国传统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切实提升监管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公众与化工园区之间的和谐相处,分析化工园区综合风险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提出公众参与实施中所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形式,采用社会问卷调查的形式,验证了这一工作的必要性。阐述化工园区综合风险评价中公众参与应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公众参与、中期公众参与及持续公众参与,针对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指出基本的工作程序。在公众参与调查中建立评价因素集的体系框架,并采用熵权法分析评价各因素的权重,结合公众"幅值"评分,综合得出公众对于化工园区建设、规划、准入项目及正常生产时带来影响的意见和建议的倾向性。首次提出在化工园区综合风险评价中增加公众参与这一内容,有利于增加政府机构办事的透明度,同时也确保公众的利益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事故频频发生。现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制存在漏洞是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现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制主要存在5个方面不足: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符;行业管理未能实现;中介作用没有发挥;工会维权力量薄弱;公众参与严重不足等。为此,建议建立政府、市场和民众相互协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制,即“政府监管、市场调节和社会监督”。其中,政府监管包括政府管理和国家监督,市场调节包括企业责任和中介服务,社会监督包括员工维权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更有效的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而现在的各项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管理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将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我国的发展历程、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做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在文献研究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主体建模与仿真(ABMS)方法,构建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模型。运用Net Logo仿真平台,通过调节组织、管理者、矿工的不同行为主体属性值,模拟组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安全管理规范水平及风险信息处理能力对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的动态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系统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CAS);各仿真主体属性交互影响矿工风险感知偏差,且不同属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因此,煤炭企业应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效果,有针对性地调节各主体行为,降低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程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实力、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及绿色竞争等理论,提出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模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法,以我国54家钢铁企业2013年数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特征因素、市场竞争因素、政府因素对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影响,且影响效应依次递减;公众因素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间接影响,且影响效应较低。同时,验证了此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应急准备文化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急准备文化是国家应急管理重要的基础,也是当前应急准备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为进一步调查了解我国广大公众应急准备文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公众应急意识,应急准备能力、公众对应急管理现状满意度和未来的应急准备需求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了解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感知和基本应对能力。结果显示,我国应急准备文化基础薄弱,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并提出应急准备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提升消防安全协同治理的效能,在识别和量化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社会消防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社会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辨识影响实现高效消防协同治理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部门的权力与利益、有效领导和组织激励3个因素对政府消防协同治理影响最为显著;交流沟通和参与渠道分别是影响企业和公民社会的关键因素,并且基于全局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可知,政府部门是整体消防协同治理的核心,调节相关部门的权力与利益和具备有效领导的能力能有效提高政府消防协同治理水平,明显改善整体消防协同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张欣  薛添騵 《安全》2017,38(10)
我国近期出现的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公众对空气重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感知不但与污染本身特征有关,还会受到个体特征和对污染的观感和情绪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Logit的雾霾天气风险感知定量分析模型,并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典型城市展开随机抽样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有效地了解和解释其风险感知强度和来源提供了分析工具。该模型可推广应用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风险感知研究中,从而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中切实回应公众需求,稳定和疏导社会负面情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