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类的经济规模及其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已经超出地球上生态环境的自动调适能力。人们要想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懂得环境与发展宏观协调的各种要求,就必须学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对待近年来突出的能源问题,也必须如此探求解决的根本出路。本文就此联系中国实际情况,提供大协调学的研究成果和建议,以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耦合机制并明确其影响因子,可为未来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运用趋势分析、耦合协调度、LMDI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耦合机制进行探究和评价.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间,中国耦合协调度、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均为增长趋势.人类活动和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异规律.生态环境质量则表现出“南高北低”分异规律.②中国耦合协调类型转化的整体趋势为由低级向更高级的耦合协调类型转移.③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LMDI模型分别发现,胡焕庸线以东绝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度其主导因子分别为社会经济因子和综合协调指数,该线以西绝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度主导因子分别为自然环境因子和耦合度.④评价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发现胡焕庸线以东主要为有利开发和有效保护类型,胡焕庸线以西主要为破坏开发和无效保护类型.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地区应分别根据当地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先决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关系,因地制宜选择优先发展地区,积极调整发展策略,走向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高级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联动机制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创新举措和有效途径.生态环境"两法"协调联动机制在探索建立过程中制定了大量法律文件,初步建立起了包括案件移送机制、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案件会商和督办制度、案件信息共享机制等在内的"两法"协调联动制度框架,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也据此在实践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类的经济规模及其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已经超出地球上生态环境的自动调适能力.人们要想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懂重环境与发展宏观协调的各种要求就必须学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环境保护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合作。由于立法、历史等原因,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之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国外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政府各部门间的有效协调,需要在完备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规格、跨部门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协调手段,建立健全部门协调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行政协助制度,并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助于环境政策的优化以及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巧婧  王莉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214-4222
为了探索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杭州市2003—201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状况和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耦合协调度受城市化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份额比例(α/β)的影响很小,受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由"基本不协调-城市化滞后"发展到"高度协调-城市化滞后",再发展到"高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阶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生态环境滞后的问题凸显.因此,在研究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时应重点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一种形式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产业革命之前,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仅具有短期性和局部性的影响,还不足以构成对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真正发生质的变化并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在产业革命之后。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界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自然力在以技术为主导力量的人类面前显得无比弱小,技术在盲目、自发、缺乏控制的情况下,对自然界造成了致命破坏。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追求。本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利奥波德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作为立足点,探讨人与自然同属土地共同体,将人类的伦理尺度拓展至自然界以及土地伦理原则等思想的合理性、独特性,并阐述了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材料在生命周期内应与环境相协调。本文综合论述了生态环境材料的由来、概念、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对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方法,各种类型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态环境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几个研究实例。重点论述了合金再生循环过程中的杂质分离和杂质无害化技术,有机聚合材料的再生循环技术。分析了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反思其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现已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消除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转换人类是自然界主宰者的角色,从而实现人和自然共存共荣、协调发展、协同进化。人类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随着人类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