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科学的油气垂直运移勘探法,是一种通过探测垂直运移到地面附近的烃类来发现地下深处烃类的方法,虽然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利用着,但是,没有得到人们普遍的高度关注。这种垂直运移勘探法的进展较缓慢,它不仅受到反射地震法等勘探技术成功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对导致油气形成有经济价值的聚集的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解,可以简化成简单的准则和公式,石油地质工作者就能在钻探之前用地球化学估计输送到圈闭中的油气体积和成分。在大多数沉积盆地中,油在120—150℃之间从油源岩中排出,而大多数气和凝析油在150—230℃之间释放。当油源岩的初期产量超过10kg/t时,油的排出效率为60—90%。排出的油和气以被流体位能梯度所驱动的富油相形式运移。在水平有效渗透率大于1md的地层中,油和气大多数沿倾向横着向上运移。在渗透率低的岩石中,石油流体沿着将它和高渗透横向运油层隔开的阻力最小的通道(即渗透性最好或最薄的地层)垂直向上或向下运移。留在运移通道内的石油的剩余饱和度与百分之几的孔隙度不相上下。油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可帮助人们确定在石油远景区储油区中排出的石油流体的产量和组成。根据石油流体的相关系和密度,可将这些流体质量转换成体积。对可能运移石油的岩石总体积和构成运移通道的岩石的平均孔隙度进行估算,便有可能估算出运移损失。这些损失限制了石油流体离开成熟油源岩的运移范围和在远景区聚集的剩余石油的体积。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露头(二马营组T(e2))发现一油气苗,通过对油苗的微观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油苗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在鄂尔多斯盆地迄今所发现的原油或凝析油差别较大,推测其油源岩为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这一发现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油气勘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记者:纪总,您好。大港油田公司是中央驻津单位,是国有大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请您结合公司的生产谈谈节能降耗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纪树范:大港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近年来,油气产量当量连续保持在500万t以上,而公司每年耗能总量已达油气产量当量的9%左行。可以讲,我们既是产能单位,同时也是耗能大户。  相似文献   

5.
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多也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在考虑填埋场内气体压力变化较小、相应气体密度变化小的情况下建立了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如边界形状任意、介质性质空间变化。模型中考虑了填埋场中介质含水量变化对气体运移的影响,利用本数值模型对无控制系统和有控制系统时释放气体运移进行了对比模拟分析,给出了有水平气体控制系统时的优化排气量并得出相庆的释放气体收集率,可为填埋场释放气体控制系  相似文献   

6.
<正> 中亚细亚古生代沉积含油气的问题是于1931年在克什图特-扎乌兰这个小地方(泽拉夫尚山脉)首次发现了与志留纪岩石有关的富油标志而提出的。在此基础上,1934年И.М.Губкин考虑到古生界可能含有油气,于是提出了研究古生界的问题。后来,随着新的事实不断出现,对此问题许多研究者作过多次阐述,其中有些研究者引证了令人信服的事实来论证古生界含有油气,而另一些研究者则断然否定中生代前的地层含有油气的可能性,而且认为,无论是在天山还是在整个中亚细亚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国内外针对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由于对流和弥散作用发生运移,而由于表面沉积和筛滤作用滞留在多孔介质中,通常采用含有滞留项的对流弥散方程对胶体的运移行为进行宏观描述,并通过拟合得到胶体运移和滞留的宏观参数,但是对流弥散方程是对试验曲线的宏观描述,无法解释其背后的微观机理;胶体的运移和滞留作用由胶体的微观受力决定,包括胶体在水中的布朗运动和有效重力,胶体-胶体/胶体-固相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场作用在胶体上的力3个部分;为了实现从微观受力到宏观参数的升尺度计算,研究者们提出了胶体过滤理论及其后续的修正方法对沉积速率等宏观参数进行预测,然而现有方法通常基于简化的流场,忽略了多孔介质复杂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孔隙结构模型是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简化模型,基于该模型能够从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力学分析出发,预测胶体的宏观运移行为,然而已有研究中尚未全面的考虑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和滞留的多种作用.本文总结了该领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立考虑微观机理的对流弥散方程,发展考虑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胶体过滤理论以及完善基于孔隙结构模型的胶体运移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状集油田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封闭性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密切相关,是油田含油气性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从断层封闭性理论、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断层封堵模式的分析论述出发,运用声波时差和断层面剖面图等方法,分析了胡状集油田复杂断块区断层封堵性,为该区的滚动勘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寻找油气的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是基于油气藏发散出来的气体和低分子量的烃类,以某种方式运移到表层土壤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事实上,在石油勘探历史的早期,人们利用油、气苗就已在世界上找到了许多大油田。当可见的油气苗变得不显著时,则需借助新技术以检测油气的微渗出量及表层土壤中由烃类引起的化学、物理和微生物的效应。30多年来己有多种寻找油气藏上方地面油、气痕迹的地球化学新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赤水宝元-元厚地区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影响油气遥感无价值信息的主要因素,确定排除油气遥感无价值信息的基本原则,从而决定油气遥感有用信息,并作出地质解释,说明油气遥感直接勘探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于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学模拟的土柱导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固体废物填埋场释放气体的产出情况和介质的导气性是控制填埋场气体运移的主导因素。利用松散砂土并考察了填埋场气压变化小的特性进行了导气试验,分析了砂土粒径和含水量对导气性的影响,给出了导气系数与含气率的幂函数关系经验公式,并于空气导气系数与填埋场释放气体系数的转换公式及计算方法,为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研究中介质导气性的确定提供了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噪声主要来源于地震勘探阶段、钻井阶段、并下作业过程、油气采集和储运过程及油田地面建设时所产生的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噪声会给周围环境及作业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1前言油田勘探开发工程是一项以生产石油为目的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整个过程包括了勘探、钻井、采油、井下作业、油气集输和储运等工艺。数重众多的油井、计量站、接转站、联合站等设施,是由油、气、水管网联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使油田开发工程具有区域广、噪声源分散诸特点。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能对环境中生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油气地之地球化学学科的综合性反复杂性,概述了目前用于石油、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其实用性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哈得逊地区是塔里木盆地近期黑油勘探的重点地区 ,石炭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段是勘探的两个主要目的层 ,两个层系目前均获得高产油流。笔者从烃源岩分析、构造演化、油气的运移聚集几个方面对哈得逊油田的成藏规律进行研究 ,认为石岩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原油均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并且由于塔北的构造反转作用使得哈得逊地区原油与塔北地区具同源性质。哈得逊地区石炭系以发育低幅度背斜及受东河砂岩尖灭线控制的复合圈闭为基本特征 ,具面积大、幅度小的特点。这是在没有断层的条件下 ,不整合面作为长距离运移通道的一个典型地区 ,其中区域构造反转对后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二氧化硫发生源向南方输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问题是中国的一个环球问题,本研究利用HYSPLIT_4模型模拟了中国北方地区二氧化硫放出后其迁移、扩散、和沉积过程。二氧化硫放出后向周边地区扩散,到达南方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后产生浓度分布和沉积。2001年9月、10月、11月和12月北方放出的二氧化硫对南方影响较大,二氧化硫气团以华北地区为浓度中心向南方迁移,在上海市9月份出现各月垂直层中浓度和地表沉积的最大值,且地表沉积量与0m-500m层的二氧化硫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中国石油地质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实践。但我国油气勘探屯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在石油地质理论方面主要有:①海相油气生成聚集;②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形成模式;③如何建立起我国的含油气系统并以此指导油气勘探。在研究方法和勘探技术方面如资源评价、盆地模拟、油藏描述及三维地震等虽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规程,但这些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综合目前坡地氮素输移研究进展,论述了坡地氮素地表输移特征、坡地氮素地下输移特征、坡地氮素输移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响应和植被覆盖对氮素输移的影响。针对当前氮素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研究坡地氮素输移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响应,不仅是土壤侵蚀和土壤溶质运移研究的基础,也是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建议加强坡地氮素的垂直迁移途径及在土壤各层中的形态特征、不同形态氮素对土壤水文过程的特征响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有机地球化学的进展及分析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有机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的结合,产生了“三位一体”(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生油机理;明确了干洛根是生油母质;提出了用反应热力学定量研究生油量,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石油运移是连接石油生成、聚集直至破坏的纽带。石油运移研究是石油成因理论研究的中心环节,是影响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可信度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石油运移是盆地演化中的历史事件,整个运移过程及演化过程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可能重演,因而给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50多年来,虽然不断有所发现,但这方面一直没有重大突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在沿里海盆地东部,通过深钻揭露了石炭系碳酸盐沉积,查明了其中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石炭系碳酸盐沉积的特点是岩相结构复杂和地层容量的变化相当大。勘探盆地东部石炭系碳酸盐沉积时发现了扎纳若尔和乌里赫陶凝析气油田、肯基雅克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