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突发性灾害的危机管理与应急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2)
本文首先论述了突发性灾害危机管理中政府的职能,然后论述了应急救援的有关理念,最后论述了危机管理与应急救援的具体措施。指出建立中国特色危机管理与应急救援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国家稳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方面存在着参与救灾的社会力量过于弱小,政府动员不足,应急动员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动员,加强应急社会动员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公民的灾害应对能力等,以此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以寻求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构筑新型社会动员氛围。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组织在突发性海洋灾害应对中存在着参与水平不高、有效配合不足的问题,这与"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格局、社会组织相关立法不健全、志愿者动员不充分因素有关。因此,需要通过整合社会组织内部资源,强化自身力量;优化权责分配,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的机制;强化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等途径,来加强社会组织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可控制性旅游灾害的影响分析及防治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旅游灾害定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旅游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旅游灾害的性质,将旅游灾害分为可控制性旅游灾害和不可控制性旅游灾害.可控性旅游灾害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旅游者和管理者方面)或伴随旅游发展而产生的,这类旅游灾害在现实中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探讨可控制性旅游灾害的影响和防治策略,不仅能引起人们对这种人为性旅游灾害的重视,而且还可以推动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管理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介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概念、类型与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风险管理的进展。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风险管理,需要有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危害的风险评价、预防和应急反应三部分内容,文训详细阐述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与对策、善后处理与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例,强调了突发性环境污染的特征及危害,提出了呼市地区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分省灾害评估调查活动,分析了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的成因,指出是一系列天文、地球物理和大气环流异常因素构成的复杂灾害链所诱发。论述了低温冰雪灾害对南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结了抗灾和补救的对策与措施。反思灾害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应健全预警机制和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加强减灾和应急救援的技术储备,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灾害保险制度,通过提高公众素质和健全法制实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减灾。 相似文献
8.
收集1993~2005年污染事故统计数据,运用GIS和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全国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空间地域分布,探讨了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影响其发生的外部凶素.结果表明:①13 a中全国每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总次数最少为1 406次,最多为3 001次,且总体趋势是下降的,水和大气两类环境事故占据了事故总数的绝大部分(83.04%~92.02%).②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和中部地区省份,湖南、四川和广西为环境事故最密集的区域.③人口数、GDP产值、企业个数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发生次数有正作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发牛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不同,发达省份事故数仅与企业数呈现硅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新重庆的山地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结合该区山地灾害大量的综合调研资料,对境内主要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现状进行归纳;对其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旅游灾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达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2):121-127
本文首先选取了十几年来国内旅游灾害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的数量、研究区域的时空分布等角度行了分析,然后从旅游灾害的致灾要素、成因、预防旅游灾害的对策、旅游灾害预防与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笔者提出了我国旅游灾害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满足国内外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的同时,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与人文遗产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探讨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指标体系及其程序,并提出了开展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方案,为今后的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为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陕西省近几年谋求转型发展,致力于将旅游业转换成为陕西省新兴支柱产业,并使其成为陕西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打造文化旅游大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在竞争中独具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因旅游开发起步晚,关注度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通过研究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同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认为应更多的关注游客认知与反馈,提高游客认同感,从而提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日益增多,旅游开发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RS-GIS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价,不仅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对空间数据分析具有高效、快捷、准确的功能,为生态环境影响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文章就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湖北某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震灾史料中发掘出连云港地区震灾的严重性,进而论述了连云港地区成灾背景,并对该地区震害分布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为有关部门制定防震减灾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开发规划生态影响评价的过程中,目前没有一个相对综合的指标来直观反映开发产生的总体生态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个相对成熟而科学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以应用到旅游区开发规划的生态评价实践中去。针对北京三海子郊野公园区域,其开发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结果显示:公园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从开发前的40.96万元增加到开发后的247.01万元,增长了近6倍;增加较为显著的主要为水分调节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在规划层次上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处于初期阶段,其理论与技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哈尔滨市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例,针对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进行探讨,采用矩阵法识别旅游业发展规划项目与人们活动对哈尔滨市自然资源、景观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敏感区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可能产生影响环境因素识别探讨,给类似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