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具有公共产品特征,其绩效评价不仅需要从"生产面或供给面"入手,还应从"消费面或需求面"展开。农户使用满意度是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终端评价,对于改善项目绩效、促进农村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意义更加重大。从农户满意度视角,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和顾客满意度评价法(CSI评价法)对我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农户满意度绩效值为4.12,总体上处于"优秀"水平等级;②存在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自身特征引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区域差异和农户差异;东、中部地区项目的绩效总体水平要高于西部地区。③当前土地整理项目总体上在降低生产成本、后期工程管护等2个指标绩效水平表现不足,是今后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中需要着重关注和改善的方面。研究结果为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央支持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评估论证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层面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工作重点由前期的一般项目审批管理转向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立项决策。目前重大项目尚处于试点申报阶段,在管理上基本依托一般项目经验积累而探索前行,其评估论证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技术手段、支持系统尚不健全,难以适应有序管理的要求。此外,面对重大项目规模大、周期长、风险大,系统性及区域性强,环境保护压力大,实施意义重大等特点,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前的评估论证,科学进行决策分析尤为重要。文章从项目管理阶段和行政管理程序出发,将重大项目评估论证划分为立项决策评估和评估论证两个阶段,从各阶段评估论证的重点出发,分别建立了表征申报资格、申报条件、实施条件;规划目标、整理条件、生态环境、实施保障;工程建设方案与布局、项目估算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与管理等控制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评估论证综合评价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重大项目评估论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土地整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日益显著,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在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析法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元评价模型适合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综合评价显示永康市石柱镇项目总体绩效水平为“较差”,绩效值为0.014 4。单指标评价显示:该项目只有4个指标绩效水平达到“良好及以上”,1个指标处于“一般”,其他的都处于“较差”水平;研究项目区的绩效水平主要受耕地面积增加率、土地利用提高率等9个因素影响。永康市在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中应该针对这些绩效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改善项目的整体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一套区域耕地整理潜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泽州县17个乡镇的耕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该指标体系是实用且有效的,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区域的耕地整理潜力水平。2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引入了模糊数集,能有效处理专家评分过程中的模糊性,评分结果也符合实际。32010年到2014年,耕地整理潜力均有增长,南岭乡增长最大,山河镇增长最小,两者增长率分别为14.13%和1.94%。最后,分析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改善耕地整理潜力水平的可行途径。研究结果为耕地整理潜力分区和耕地整理政策安排提供参考,为科学编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安排土地项目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整理农户行为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理论。首先了构建了一个模型对土地开发整理中农户行为响应的决策过程进行了模拟.接着从农业比较效益、农地产权及其有效性、农户家庭收入、农户劳动力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外部性等方面对影响农户土地开发整理响应决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农户的土地开发整理行为不仅要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微观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讲.农业比较效益的高低、农地产权的有效性是影响农户是否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关键因素.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劳动力供给情况将直接影响农户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水平.而土地外部性是影响整个土地开发整理效率的一个美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如何调动农户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进程提出了建设.例如提高农业经营的比较效益:保证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操作性;增加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区域、大型工程、重大项目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6.
农地整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的农地整理效率亟待提高。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村组干部是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共同代理人。本文运用共同代理模型从理论上进行推演,认为在委托人利益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委托代理双方利益达到次优均衡;而当委托人利益目标发生背离时,共同代理人的行为出现偏差,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率降低。并通过多元定序变量回归分析,基于湖北省调查数据证明该理论推导。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民评价农地整理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农民身份、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质量、农民的农地整理参与程度及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研究结果说明,地方政府与农民在农地整理中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属于异质的委托人,且两者地位悬殊,地方政府属于强势委托人,而农民则是弱势委托人。作为共同代理人的村组干部在利益抉择中会选择与强势的地方政府合作,并进行利益合谋,最终导致农地整理工程质量低下。研究结论如下:1打破现有农地整理中的共同代理关系,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其代理服务意识,与农民组成利益一致的同质委托人,避免共同代理人与强势委托人的利益共谋,从而提高委托代理效率。2构建完善的农民参与体系,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并将农民的有效参与作为农地整理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促进地方政府履行应有职责。3建立健全农地整理项目的社会监督制度,尤其是强化项目区农民的社会监督力量,有利于显化代理人投入和行为,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农地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而未利用地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对象,本身就具有自然和经济上的特殊性,显然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更是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关键性工作。结合GIS技术设计了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总技术路线,进而对具体评价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 未利用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及在计算机中的生成技巧;(2) 评价因子的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 运用特尔斐法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4) 评价结果生成过程。以广西柳城县为例运用本评价系统对其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能以较快的速度得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各类适宜性用途的空间分布,并对全县未利用地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现有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主要采用指数法、位序得分法和专家打分排序,主观因素影响过大。TOPSIS法是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决策问题中的各指标最优解和最劣解,计算比较对象贴近最优解和远离最劣解的程度,给出比较对象的优劣排序,作为决策判据,此方法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首先阐述加权TOPSIS法,其次依据旅游资源的属性,构建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例,进行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州、杭州的旅游资源竞争实力最强,泰州、南通实力最弱。  相似文献   

9.
项目设计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前期工作及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综合效益。鉴于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和项目设计粗放、项目效益评价简单、项目建设方案缺乏具体量化比较等问题,以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中的土地治理项目为考察对象,从分析农业综合开发经济效益目标入手,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依据,以目标规划为工具,结合具有典型平原农区特色的湖北省荆州市的案例,就如何优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计,包括如何确立优化目标、建立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优化模型及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和方法对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现有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主要采用指数法、位序得分法和专家打分排序,主观因素影响过大。TOPSIS法是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决策问题中的各指标最优解和最劣解,计算比较对象贴近最优解和远离最劣解的程度,给出比较对象的优劣排序,作为决策判据,此方法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首先阐述加权TOPSIS法,其次依据旅游资源的属性,构建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例,进行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州、杭州的旅游资源竞争实力最强,泰州、南通实力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