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2012年枯水期、丰水期与平水期(2、8、11月)在西枝江全流域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研究,并分析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枝江流域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98种,其中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为流域全年常见种,西枝江流域浮游植物种类数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且支流淡水河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高于干流;西枝江流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密度变化范围为2.2×104~6.72×106cell·L~(-1);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西枝江流域部分点位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西枝江流域平水期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枯水期、丰水期(p0.05);西枝江干流总磷全年差异不明显(p0.05),支流淡水河总磷在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平水期(p0.05).氮磷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为淡水河高于西枝江下游高于西枝江中游,西枝江上游水质最优,且浮游植物指示种的演替与流域内水质变化情况相吻合;RDA分析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T以及CODMn是西枝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23-132
洱海为典型的高原湖泊,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研究处于生态过渡期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于2016年对洱海进行了逐月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173种,隶属8门68属,其中绿藻门89种,占51.45%,为绝对优势门类;硅藻门32种,占18.50%;蓝藻门30种,占17.34%。主要优势属为微囊藻属(Microcystis)、脆杆藻属(Fragilaria)、直链藻属(Melosira)。浮游植物的丰度时间分布表现为双峰型,分别于9月和11月出现峰值(5.56×10~6cells/L)和次高值(4.01×10~6cells/L),其中蓝藻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为72.35%。而藻类生物量变化主要取决于硅藻,相对生物量为37.83%,时间分布也表现为双峰型,最高值和次高值分别出现在5月(1.89 mg/L)和9月(1.21 mg/L)。相关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水温、溶解氧对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pH、总磷和总氮。其中,水温是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而磷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蓝藻与单一环境因子线性关系较弱,其丰度时空变化表现为多因子综合调控特点。以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洱海1-10月份为清洁-寡污型~β-中污型,11、12月为α-中污型。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2009年4月、8月、11月对长江口30个站位的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95属330种,主要优势种是硅藻和甲藻,其中中肋骨条藻占绝对优势.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单周期季节性变化,夏季为高峰期,长江口近海区为高值区.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11月最高,主要分布在长江口过渡水域. 浮游植物群落可分为四大类群,各区域不同季节种类组成具有显著差异. CCA(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并且其响应机制存在季节性差异.硅藻细胞丰度4月与ρ(NO3--N)、ρ(CODMn),8月与ρ(SiO44--Si)、ρ(NO3--N)、ρ(PO43--P),11月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11月与ρ(PO43--P)、ρ(SiO44--Si)呈显著负相关(P<0.01). 甲藻细胞丰度4月与ρ(NH4+-N),8月与ρ(CODMn),11月与透明度、ρ(NO3--N)呈显著正相关(P<0.05). 长江口环境因子的改变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各季节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异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为了探讨其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文章于2018年5月和9月在南四湖布置了17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同步采集水样,检测溶解氧、pH、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水化指标,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和偏典范对应分析(partial CCA, pCCA)等多元统计方法,对比研究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204种(属),分属8门;5月和9月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10×106cells/L和1.43×106cells/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21 mg/L和15.02 mg/L,9月生物量显著高于5月。CCA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而采用partial CCA方法在排除季节演替过程的影响后,可以确定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表征水体污染的高锰酸盐指数。此外,CCA和partial CCA结果存在差异,表明常规CCA分析难以更加精确地辨析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丰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2013年6~8月对三峡库区汉丰湖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2种,优势种为针杆藻、舟形藻、直链藻、卵形藻、栅藻、伪鱼腥藻、平裂藻.浮游植物在东河入口以硅藻为主,南河入口以蓝、绿藻居多.运用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河入口物种受水体理化性质影响大,南河入口物种受营养盐含量影响大,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为温度、溶解氧(DO)、p H、总氮(TN)、总磷(TP)、可溶性氮(DN)与可溶性磷(DP).  相似文献   

6.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5、7和11月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1属,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值7482×104 cells/L,3月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栅藻;5、7、11月均以蓝藻门占优势,优势种均为微囊藻.对31属浮游植物与10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电导率、DO、TN、TP、CODMn是影响滇池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蓝藻能适应较高氮磷营养盐,还受到电导率、CODMn、DO、pH值影响;绿藻能适应高的水温、pH值和CODMn,同时受到氮磷营养盐、DO、电导率的影响;硅藻能适应高的pH值、CODMn,还受到氮磷营养盐、水温、DO、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晋城沁河流域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及关键驱动因子,于2020年10~11月对山西省晋城市沁河和丹河的62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7种,由隐藻门、绿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组成.沁河的优势种为小球藻、啮蚀隐藻、尖尾蓝隐藻、具星小环藻、绿球藻和绿色裸藻.丹河的优势种为啮蚀隐藻、史密斯胸隔藻、绿色裸藻、具星小环藻、小球藻和矩圆囊裸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0.35~3.15,均值为1.40,Pielou均匀度(J)的范围是0.24~1.00,均值是0.68.丹河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高于沁河,沁河晋城段中游和丹河晋城段中下游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最低.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河岸缓冲区林地面积比例是影响沁河绿藻门绿球藻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绿色裸藻的分布主要受硝态氮、总磷和河岸林地面积比例的影响,具星小环藻的分布主要受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和温度的影响,小球藻、啮蚀隐藻和尖尾蓝隐藻主要分布受农村聚落用地和耕地面积比例的影响.丹河啮蚀隐藻和具星小环藻的分布主要受pH和硫酸盐影响,绿色裸藻主要受河岸城镇建设和草地面积影响,矩圆囊裸藻主要受林地面积比例和Cl-影响最大,史密斯胸隔藻的分布主要受水温和耕地面积比例影响最大,小球藻主要受氨氮和耕地面积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莲石湖2019年5—9月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监测数据,分析其水质状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莲石湖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为轻度富营养水体;观测到浮游植物7门65(属)种,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平均细胞密度为181.40万个/L,优势种有小球藻sp.、小环藻sp.、等片藻sp.、栅藻sp等,多为中、...  相似文献   

9.
剑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2010年6—12月对剑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及11项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调查区域内的54种浮游植物和11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8属103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绿藻为主,硅藻其次;藻类细胞密度季节差异大,7月最高,为8.04×106cells·L-1,12月最低,为2.23×105cells·L-1,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为夏季的蓝藻和绿藻向秋季的隐藻、蓝藻、绿藻,以及冬季的绿藻、硅藻转变,剑潭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蓄水初期有加剧趋势,且富营养程度夏季比冬季严重.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TP是影响剑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骅港生产运营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以2017年4个月黄骅港附近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应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环境因子对黄骅港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月共发现浮游植物74种,分隶于硅藻、甲藻以及蓝藻3个植物门、35个属;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硅藻,4个月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存在明显的交叉与季节演替;4个月浮游植物丰度为(19.4~2095.6)×104 cells/m3,平均为762.2×104 cells/m3,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浮游植物丰度空间分布整体均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4个季度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处于较好水平,多样性指数(H′)为2.23~2.88,夏季最高,春季最低。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可以明显分为4个地理类群;RDA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悬浮物、温度、石油类以及溶解无机磷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除关注港口清淤、锚地船舶排污等生产过程外,黄骅港还应加强对附近入海河流的监测,及时预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剧变或赤潮等生态灾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007年春季和夏季辽宁省锦州湾16个大面站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4门38属59种,在两个季节的调查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春季平均细胞丰度为5.44×104/m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夏季平均细胞丰度为9.73×104/m3,主要优势种为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和劳氏角毛藻C. lorenzianus。锦州湾春季细胞丰度高值区位于湾西部和东南部;夏季细胞丰度则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两季节浮游植物的Shannon-W iener指数值均较高,表明锦州湾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4个航次对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时空分布、优势种及季节演替、总细胞数的时空分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及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5属159种,隶属4个门.主要生态类群有广温种和暖水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菱形海线藻(...  相似文献   

13.
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  李大鹏  张岩  张硕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54-2861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间共24个航次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海洋牧场鱼礁区和对照区活性磷酸盐(PO_4~(3-)-P)、活性硅酸盐(SiO_3~(2-)-Si)和溶解无机氮(DIN)的浓度、组成及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同时,比较了鱼礁区和对照区营养盐的变化,初步分析了人工鱼礁投放量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尝试探索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礁区和对照区PO_4~(3-)-P、SiO_3~(2-)-Si浓度均呈现出秋季夏季春季的特点,且鱼礁区高于对照区.DIN在鱼礁区和对照区也呈现出同样的季节变化特点,但鱼礁区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使鱼礁区PO_4~(3-)-P和DIN浓度增加.受热力学平衡的影响,对照区DIN浓度也出现了增加,而PO_4~(3-)-P受人工鱼礁投放的影响小.鱼礁区和对照区SiO_3~(2-)-Si受人工鱼礁投放影响均不明显.另外,海洋牧场DIN组成也发生了改变,2012年前NO_3~--N为DIN主要组成,之后为NH_4~+-N.营养盐结构分析显示,海州湾海洋牧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主要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 2019年早春(2月)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本次调查共检测到浮游植物6门57属,主要包括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等,其中,绿藻种类(47种)>硅藻(24种)>金藻(17种),硅藻相对丰度(58.8%)>绿藻(27.2%)>金藻(11.8%...  相似文献   

15.
海州湾海洋牧场的长期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海州湾海洋牧场的长期环境效应,调查了2010~2015年牧场区和对照区沉积物总氮(TP)、总磷(TN)、水体活性磷酸盐(PO43--P)、总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和贻贝、藻类的养殖造成了牧场区沉积物TN的累积,由2010年的266.62mg/kg增加至2015年的596.21mg/kg.浮游植物的高丰度加快了牧场区和对照区沉积物生物有效性磷的释放,造成TP含量呈减小趋势.牧场区由2010年的547.26mg/kg下降至2015年的317.25mg/kg,对照区由2010年的438.21mg/kg下降至2015年的342.97mg/kg.TP含量的空间分布由牧场区(547.26mg/kg) > 对照区(438.21mg/kg)转变为牧场区(317.25mg/kg) < 对照区(342.97mg/kg).底栖动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的贡献较低,不是TP、TN变化的主导因素.牧场区DIN含量更易受到沉积物TN的影响,对照区PO43--P的含量变化与TP保持了一致性.高溶解氧环境和高TN含量为牧场区提供了内源性的NH4+-N.牧场区的N/P更接近最适值,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生态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表层沉积物磷的形态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梅  朱珠  王功芹  张硕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1):3437-3444
采用沉积物无机磷分级方法结合上覆水初级生产力测定研究了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夏季总磷的含量高于春、秋两季,赋存形态以无机磷为主,平均占总磷的45.50%,各无机磷赋存形态的含量大小依次为:残渣态磷钙结合态磷铁铝结合态磷可交换态磷.其中可交换态磷、铁铝结合态磷以及钙结合态磷与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1,R0.8).平面分布整体上呈现由近岸向远岸减小的趋势,这主要与陆源物质排放及沉积物自身质地有关.沉积物中的生物有效磷含量占总磷的36.95%,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7.
于2012年5月、6月采集了大亚湾9个站点的表层水样,利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浮游植物DNA指纹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亚湾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共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72种;浮游植物DNA指纹也较为丰富,2个月份指纹条带数分别为26条和28条.DGGE指纹条带数一般远远低于浮游植物种类数,在剔除了相对含量小于0.1%的非优势种后,DNA条带数与种类数变化趋势相近,说明DNA指纹图谱能较大程度地反映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的组成,而对于相对含量较少的物种,可能会由于优势种的屏蔽作用而被掩盖.DNA指纹图谱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相近,富营养化的近岸站点聚在一起,而远岸站点聚为一类.虽然目前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以硅藻占据优势,但在某些站点大量出现的甲藻和蓝细菌值得进一步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PCR-DGGE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