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长松  周春生 《环境科学》1992,3(6):29-32,51
为探求能够确切反映转盘净化反应实质及其影响因素且简便实用的数学模式,本文根据物料平衡原理和莫诺特(Monod)关系式建立了形如A/Q(L_(n-1)-L_n)=1/P+K_s/PL_n的转盘数学模式,利用处理生物制品废水的生产性四级转盘系统的试验数据确定出各级转盘的P、K_s、Y、μ_(max)、X_f等动力学参数值,并对此数学模式及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数学模式可作为转盘的设计公式,它揭示了转盘净化废水的实质及影响因素,比以往的经验公式更简单实用.建议在设计处理生物制品废水或与其类似废水的生物转盘时,采用文中的数学模式及动力学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生物转盘动力学分析与数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生产性四级生物转 盘进出水中主要污染指标及生物膜特性指标的分析测定,进行了BOD5、COD和挥发酚等污染指标在转盘系统中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分析,确定了上述污染指标的降解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动力8学方程式,为寻求能够揭示转盘净化反应实质及其影响因素且简便实用的设计计算公式,根据物料平衡原理和莫诺(Monod)关系式推导出了能够揭示转 盘净化反应实质及其影响因素且简便实用的设计计算公式,根据关  相似文献   

3.
被动生物转盘依靠流动水带动旋转.文中以模拟试验分析说明被动生物转盘工作适宜条件及去除COD情况,并就南京肉联厂在原有射流曝气池平流段安装被动生物转盘作了研究,在不增加用地、不耗电、只花少量设备费的情况下,增大了污水处理量.  相似文献   

4.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生活污水处理站建于1992年,采用生物转盘法进行处理。但建站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因盘片不挂膜而未能正常运转。1993年9月,淮南矿务局环保处和淮南矿业学院合作开始对该处理站各个环节的工艺设计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找出了挂不上膜的根本原因,并且本着“充分利用原有设备,避免大动大改,重复  相似文献   

5.
6.
在厌氧生物转盘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转盘的分级特性,对于厌氧转盘各级的微生物、COD去除率、pH值,挥发酸(VFA),碱度(ALK)、产气量及气体组分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物转盘系统中短程硝化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生物转盘反应器接种普通好氧污泥,在进水COD浓度为300mg/L,氨氮浓度为15mg/L,pH7.5~8.0,室温条件下启动试验,挂膜成功后对盘面以表层异养菌为主的生物膜层进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驯化,通过不断提高进水氨氮负荷和控制较低的C/N,系统硝化反应经历了由弱→强→弱的变化,而氨氧化反应不断得到强化。64d时,当进水N/C比为3.75,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40mg/L和150mg/L,氨氮面积负荷为7.46g/m·2d,HRT=3.16h时,出水亚硝氮累积率达到56.7%,系统中实现了短程硝化反应,随着系统的稳定,亚硝氮平均累积率为80%,最高达95.8%;驯化过程中生物膜厚度由0.2cm增加到0.5cm,颜色也由浅黄色变成黄褐色,镜检发现微生物种类变少,钟虫和累枝虫等消失,膜体中间由大量的丝状体连接。  相似文献   

8.
9.
厌氧生物转盘是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的新技术,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COD容积负荷为5.44—11.6kg/m~3·d,COD去除率为70.6—74.7%,总磷去除率为35—48.5%,废水中有机氮基本上转化为HN_3-N.每去除1kgCOD产生沼气0.41—0.65m~3,约耗电0.5—0.8kw·h.该法构造简单、启动快、运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0.
分析比较了聚乙烯网状材料、石英砂、BioM~(TM)微生物膜载体3种转盘材料在处理乳制品工业废水挂膜启动期间的生物膜状态以及COD、NH_4~+-N、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聚乙烯网状生物转盘膜厚度适中,挂膜比较均匀稳定,出水SS少。同时,网状生物转盘驯化后期COD、NH_4~+-N、TP处理效率比较稳定,波动不大,说明载体上生物膜对水质变化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可以确定,聚乙烯网状材料作为生物转盘挂膜材料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四级转盘生物膜活性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处理生物制品废水的生产性四级转盘的生物膜为材料,在监测转盘对废水污染指标(BOD_5、COD_(cr)、挥发酚)降解性能的同时,测定了各级转盘生物膜的挥发性固体(VS)、活性微生物数目(AMN)以及TTC-脱氢酶活性(TTC-DHA)等活性参数,并分析讨论了VS、AMN、TTC-DHA与转盘级数的关系以及TTC-DHA与VS的相关性等问题。结果表明,TTC-DHA可能将会成为测定转盘生物膜活性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2.
厌氧氨氧化在生物转盘系统中的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厌氧生物转盘系统中接种来自ASBR的厌氧污泥,在温度40~41℃、pH值为8.25~8.50和HRT为1.3d条件下连续运行142d,先后经历了以出水氨氮浓度略高于进水氨氮浓度为特征的污泥适应阶段、以氨氮小幅度去除为特征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表现阶段及以氨氨和亚硝酸盐氮成比例并大幅度去除为特征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提高阶段后,成功培养了厌氧氨氧化菌种,启动了反应.在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负荷均为0.051 kg·m-3·d-1情况下,对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15%和99.56%.污泥的颜色也发生了由黑色→黄白色→棕红色→棕褐色等一系列的变化,通过显微镜镜检发现污泥中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有短杆状和球状,扫描电镜镜检发现颗粒污泥表面有球状菌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13.
废水生物处理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生物膜法处理废水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动力学模型。概述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固定化即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对生物膜中生化反应和传质过程的影响;并叙述了几种典型的生物膜模型;提出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掌握稳定塘的设计、运行规律,应用国家“六五”科技攻关9个稳定塘中试基地的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综合,总结出稳定塘的数学模型和技术参数。确定了稳定塘型的依据,提出了全国范围稳定塘负荷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15.
赵志瑞  侯彦林 《环境科学》2014,35(7):2834-2842
半短程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工艺的发展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好氧氨氧化菌种群和厌氧氨氧化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工艺原理和影响因子诸如温度、pH值、氧的可利用性、游离氨浓度等对氨氧化菌及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并介绍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氨氧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的类别及分布的研究结果,并对该工艺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EBPR中两类细菌PAOs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可以获取高效的除磷效果,已在很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相当多的条件下,EBPR工艺也会出现周期性除磷效果的波动和不充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试图采用许多手段来研究工艺中的主要微生物。文章针对典型的EBPR工艺和碳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EBPR工艺中两类细菌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沼气净化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硫是沼气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传统的湿法和干法沼气脱硫主要技术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间接脱硫和生物脱硫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沼气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沼气净化脱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以及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因其可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和能源回收而受到广泛关注。微藻技术与MFC技术结合产生的微藻型MFC系统得到证实并随之兴起,其中尤以微藻生物阴极型MFC因可实现污水处理、零碳排放、CO2捕捉、太阳能捕获及电能、生物柴油、藻体残渣有价回收等多重功能,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根据其中微藻所起的不同作用将微藻型MFC系统分成三类,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综述,并由此对构建高效微藻生物阴极型MFC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菌种选择技术等相关设想,最后对微藻型MFC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