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长沙市曾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据《湖南省志》记载:“1949年(民国38年),全省大涝。灾情之巨,实属百年罕见。长沙大水入市,水深3尺至1尺有余,县境沿江62垸溃决50多垸。长沙至湘乡交通、电讯被阻,田地颗粒无收,灾民60万以上。”《湖南社会大观》记述更为详细:“长沙市南门外灵官渡、天符庙等处水深3尺,  相似文献   

2.
灾民撤退网络流模型及其GIS模拟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灾民撤退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多源点、多收点的网络流问题。本文建立了用于灾民撤退的网络流分析模型,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分析的灾民撤退模拟技术。通过对某蓄洪区的实例分析表明,网络分析是模拟灾民撤退的有效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辅助制定灾民撤退方案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影响灾后恢复期的因素分析——基于水灾灾民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力作为减灾建设的重要环节,探讨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承灾体适应变化及异常的能力.以恢复期为恢复性的刻画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539例灾民的水灾恢复期的主观识觉,运用列联表分析灾民受灾经历、个体属性与恢复期长短的关系.结果表明:灾后精神恢复期为5个月,物质恢复期约7.4个月;灾时心理越镇静精神恢复期越短,灾害损失越严重物质恢复期越长,而灾后救援没有发挥出明显改变恢复期的作用;个体属性中的家庭结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与恢复期没有明显相关.因此,拓展灾民可获救援渠道及能力,开展保险,有助于提升恢复力.  相似文献   

4.
刘艳  贾林颖  邵舒羽  高晗  王佩爽 《灾害学》2023,(4):150-155+178
紧急救援过程中,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等救援活动的时效性会影响灾民的心理状况及救援效率,而灾民的负面心理又会影响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该问题,以救援效率最大和灾民心理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同时考虑灾民转运和物资分配的集成优化模型,以芦山7.0级地震为案例背景,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得到帕累托最优选择方案。结果表明,灾害初期灾民心理成本对救援效率影响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减弱;灾民等待物资分配的心理成本远大于等待转运的心理成本;灾情严重时,为减少心理成本,物资分配应优先选择按比例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5.
萧凌波  方修琦  黄欢 《灾害学》2011,26(3):83-87,102
历史时期水旱灾害的社会响应典型案例重建是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重要方向。选取1780-1819年间华北平原发生的4次典型水旱灾害(1785、1792、1813年旱灾及1801年水灾),基于清代档案资料和历史气候重建结果提取代用指标,对其灾情严重程度、政府救灾力度和灾民行为进行了量化描述和对比分析,发现:①4次灾害中赈济密度(赈灾物资数/成灾州县数)逐次下降,1813年旱灾中降至不足1785年旱灾的1/6,政府救灾力度遭到严重削弱;②灾民行为日益失控,从1792年旱灾和1801年水灾中的大规模跨区域迁徙,发展到1813年旱灾中大量加入盗匪和起义军,走向暴力。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在自然(气候突变、灾害增多)、社会(政府财政危机、人地矛盾激化)不利背景之下,政府与灾民的互动关系日趋消极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9,(1)
为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结合震后灾民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的特征,及包含中转设施的应急物资两级调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满意度函数来衡量灾民心理。以灾民感知的满意度最大和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并结合两级配送网路中应急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建立考虑多物资、多级配送、多模式运输的应急物资配送方案优化模型。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汶川地震中的有关数据为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巨灾灾后幸存者如何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是灾后救助的重点。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对地震幸存者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结合个体的灾情背景与城市重建、生产生活恢复的过程,分析了地震巨灾幸存者灾后心理恢复力的影响因子。调查结果显示,灾害影响具备整体共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特点。通过分析实地调查数据,亲人伤亡程度、个体损伤情况、住房恢复状况是对灾民心理恢复力影响较大的3个因子。以家人平安为对照组,对家人轻伤、重伤和死亡3个研究组进行了比较;以自身安全者为对照组,对受压埋者和逃出建筑物者两个研究组进行了比较;以灾后6个月内搬进简易房为对照组,对六个月内尚未搬进简易房的研究组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家庭破裂、亲人失散会造成心理恢复极大的障碍,社会需要关怀失去亲人的灾民,尤其是孤儿;灾民消极态度与自身受伤程度明显正相关,随着身体的康复,灾民心理也能较快恢复;从地震棚搬入简易房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灾民的情绪稳定。对幸存者的灾后恢复研究有助于灾后救助和社会安定,为灾害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5)
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灾难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灾难过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还能弥补,然而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后果往往再也无法弥补了。灾难中死亡者不能复生、留下的生理残疾也将相伴灾民终生,此外还有给灾民留下的心灵创伤(心理创伤)也许会对他们终生造  相似文献   

9.
2003年“8·16”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始终把抗震救灾、灾民越冬安置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来抓。 为此,旗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并下派由城建部门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07,(4):F0002-F0002
2007年7月6日,云南省召开宁洱"6.3"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现场办公会。会议决定:国家和云南省计划安排6.317亿元资金,用于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以确保2008年春节前全部灾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