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实验室规范(GLP)要求所有研究必须制定研究计划,这能够确保研究的实施有据可依,有利于人员、时间和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安排,保证研究有序开展。而研究计划的核心之一就是在时间上分解活动和任务,规定试验进度,确定目标实现的方式。但是,目前GLP实验室在时间点概念以及具体日程管理方面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指导,所以需要各个机构自行定义,但是如果不能结合实际研究领域来理解GLP规范,那么就会导致机构内管理与实践脱节,严重时还会遭到监管部门对机构管理水平的质疑。因此,结合生态毒理测试领域,调研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DA)、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日本环境省、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undesinstitut für Risikobewertung,BFR)和瑞士等多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的GLP规范和指南,理顺了研究计划时间点的历史规定、定义和逻辑关系,确认监管机构在实施合规性检查时的关注点,获取了具有官方指导意义的做法。同时,结合生态毒理GLP实验室中具体研究的工作流程,采用活动属性划分方式对研究实施过程进行剖析和再建,识别出生态毒理研究的核心为生产性活动,应该以此为依据设立日程。最后以快速生物降解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为例,给出了实际研究中具体时间点和日程安排的建议,并且对建立独立实验日程进度表的盲区和关键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良好实验室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主要用于规范非临床健康与环境安全性测试的实施,确保测试数据质量,促进数据互认。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或组织建立了相应的GLP管理法规、监管计划和检查手册等来指导相关机构建立和遵守GLP法规。我国相关部门建立了相应的GLP监管体系,但是化学品GLP监管体系因上位法的缺失,监管体系尚不健全,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化学品GLP体系建设经验,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要求,提升我国GLP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3.
动态与信息     
<正>《生态毒理学报》征稿启事《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是为顺应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学科发展趋势,推动国内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创办的.该刊物的创刊为我国从事生态毒理和风险研究的学者和相关机构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苯扎贝特(Bezafibrate)作为新兴污染物-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一种,被广泛关注.其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地表水甚至是饮用水中常被检出[1].最新研究表明它对人体有类雌激素作用[2].目前,有人研究过光催化降解[1]和活性污泥转化[3]苯扎贝特的产物,但苯扎贝特在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途径及其中间产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双酚S(BPS)和双酚F(BPF)作为双酚A(BPA)的替代品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BPS和BPF在水环境中不断检出,因其难降解、易蓄积,可能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BPS和BPF在水、沉积物等水环境介质中污染状况进行综述,发现BPS和BPF的含量有日益升高的趋势,甚至在某些水体中的浓度超过BPA。然后,从急性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发育毒性等3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对水生生物产生的毒理效应。并且基于水环境介质中的检出浓度和实验室毒理数据,对水体和沉积物中BPS和BPF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发现沉积物中的风险要高于水体。最后对目前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过去30年,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导致的癌症患者不断增加.目前POPs已广泛存在于水生态系统中,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种群繁衍、群落结构等产生重要影响.虽然POPs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制非常复杂,但研究表明其毒理机制主要通过芳香烃受体通道(Ah Rpathway)来进行调控.为全面理解水生动物AhR通道中每一个基因在毒理调控过程中的作用,论文从水生动物芳香烃通道的角度详细阐述了POPs的毒理机制,同时对水生动物中POPs的早期监测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未来POPs毒理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生态毒理学报》2009,4(5):616-616
<正>在各位专家学者及编辑部同仁共同努力下,《生态毒理学报》影响因子又有大幅度提高,根据最新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统计,《生态毒理学报》影响因子为1.527(扩展版)和  相似文献   

8.
国际生态旅游年表明联合国认识到了生态旅游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 . 联合国大会希望 让政府和国际社会注意到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结构 的潜在影响 ( 正面的和负面的 ) . 世界旅游组织 ( WTO) 正在和联合国环境署 ( UNEP) 、其他 国际机构和地区机构及其成员国、会员和其他团体一起协调一系列活动 - - 作为国际生态旅 游年 ( IYE) 的准备以及在国际生态旅游年期间的活动 .  相似文献   

9.
国际生态旅游年表明联合国认识到了生态旅游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 . 联合国大会希望 让政府和国际社会注意到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结构 的潜在影响 ( 正面的和负面的 ) . 世界旅游组织 ( WTO) 正在和联合国环境署 ( UNEP) 、其他 国际机构和地区机构及其成员国、会员和其他团体一起协调一系列活动 - - 作为国际生态旅 游年 ( IYE) 的准备以及在国际生态旅游年期间的活动 .   ……  相似文献   

10.
《生态毒理学报》2009,4(6):888-888
<正>在各位专家学者及编辑部同仁共同努力下,《生态毒理学报》影响因子又有大幅度提高,根据最新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统计,《生态毒理学报》影响因子为1.527(扩展版)和  相似文献   

11.
在重金属污染加重及多样化的背景下,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生态毒理效应可能发生改变甚至增强。因此,本文探究了Cu和Cd单污染及其复合污染下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对其本地近缘种莴苣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处理及3种重金属污染类型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复合处理均显著降低莴苣种子发芽指数,表明重金属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均对莴苣的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明显生态毒理效应。Cu和Cd复合污染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对莴苣幼苗株高产生的生态毒理效应显著大于在Cu和Cd单污染下的生态毒理效应,而在Cu和Cd复合污染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对莴苣幼苗发芽速度指数产生的生态毒理效应也大于在Cu和Cd单污染下的生态毒理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在Cu和Cd复合污染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水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产生的生态毒理效应大于在Cu和Cd单污染下的生态毒理效应,即Cu和Cd复合污染可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正>栏目简介"国际优秀期刊论文精选"是《生态毒理学报》2015年10月推出的一个全新栏目。近年来,生态毒理学在国内发展迅速,国际权威期刊上刊载了很多中国学者新颖独特、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或可启迪科研新思路,或可服务政府管理,或可助力企业创新,但因语言原因,在国内的传播受到一定限制。同时,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已成为各国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身在海外的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祖国得到更  相似文献   

13.
三氯生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生(TCS)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在个人护理品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其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环境中.随着在河流、湖泊、河口系统等水环境以及水生生物体内检测到TCS,TCS对于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TCS在水环境及水生生物体内的赋存状况,归纳总结了TCS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酶及基因毒性、内分泌干扰性及其降解产物毒性,最后展望了TCS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物高通量的技术手段,构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着重研究环境毒物暴露下非靶生物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污染物的致毒机制,同时,它引进生物标志物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平台.论文对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持、模式生物及其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生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生态毒理实验,研究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暴露苯并(a)芘(BaP)后,鱼体胆汁中代谢产物3-羟基-苯并(a)芘(3-OH BaP)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胆汁中3-OH BaP的浓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然后在7d后开始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胆汁中3-OH BaP浓度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胆汁中的3-OH BaP反映了环境中母体BaP的浓度,是一个有效的污染监测生物标志物,3-OH BaP对于较短时间BaP暴露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一般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生物作为实验材料获取毒性数据,进而判定化学品的毒性等级以及评价其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迄今为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推荐了大量可用于生态毒理测试的模式生物。以OECD为例,41个生态毒性测试方法涉及了近90种不同营养级、不同环境介质的模式生物。  相似文献   

17.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带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的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湖滨带管理的核心是湖滨带植被的正确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与湖滨带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植被缓冲带;(2)加强湖滨带规划和管理的政策研究;(3)加强湖滨带生态监测系统及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4)促进湖滨带管理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抗生素用量不断增加,且随着畜禽粪便扩散到土壤、水体中;植物吸收、积累并转化抗生素,从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畜禽抗生素应用及污染现状,详述了近年来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等畜禽抗生素对大田作物、蔬菜果树、湿地植物、农田杂草、水生植物及藻类的种子萌发、根、叶的形态和生理代谢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畜禽抗生素对这些植物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污水的植物修复、粮食蔬菜的生物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河北省沽源牧场为例,用系统工程的模型方法探讨实现坝上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作者采用系统动态模型作为主干模型,表现整个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反馈关系,用蒙特卡罗法模拟风蚀对土地肥力的影响,综合运用定性定量技术、系数模拟、灰色系统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测,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坝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势态和变化规律的“生态经济实验室”;并以实际工作经验和定性分析为基础,制订若干方案,根据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寻求农牧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某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工程冷排水中余氯排放,并通过毒理实验研究海洋中余氯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鱼和幼鱼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在余氯浓度为0.14和0.20 mg·L-1时,仔鱼出现死亡现象,其他3个低浓度条件下仔鱼无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