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腐蚀状况硫铵生产工艺是通过气液分离、硫酸洗涤等过程,从焦炉煤气中提炼回收硫铵,存在硫酸、含硫酸根的酸性水、含铵离子的碱性水、硫酸盐等,使硫铵厂房处于强腐蚀环境之中。因此,硫铵厂房的腐蚀相当普遍而严重。硫铵腐蚀介质对厂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是:  相似文献   

2.
针对杭钢焦化硫铵生产线硫铵干燥系统的煤气燃烧器空气加热装置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东郊煤气厂于1989年9月29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焦炉煤气60万m~3并改质天燃气、生产冶金焦炭、硫铵、焦油、粗苯等化工产品。实现了投产以来消灭工亡、重伤、中毒重大事故,降低轻伤事故率,提高尘毒、噪声和三废治理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一天,硫铵车间修理工段架工杨述功和气焊工韩建国等几个同志,到硫铵工段更换七、八号母液槽的排气筒。当割到七号排气筒时,发现房上有碎瓦片往下掉。杨述功见韩建国没戴安全帽,感到有危险,就动员他找一顶安全帽戴上。开始,韩建国还不以公然,认为“没事”,是“多余”,杨述功还劝他要“以防万一,有备无患”。这时韩建国才借了一顶安全帽戴在头上。就在他们干得十分起劲的时候,八号排气筒上部的铅座,大约有十七八斤重,受到震动后,从四米多高的地方掉了下来,正巧打在韩建国的头上,又从背部擦过。由于戴了安全帽,头部没受影响,只是背部受了点伤。…  相似文献   

5.
采用宏观分析、金相分析,材料成分分析、能谱分析等理化分析手段对工艺废水汽提塔冷凝器换热管泄漏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管束发生泄漏的原因是金属材料在存在硫氰化铵(NH_4HS)的酸性水中发生的腐蚀引发的局部腐蚀,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11日中午,某化工厂回收车间硫铵乙班班长带领刘某、许某清除槽内残留母液。该槽直径1.6米、深3.53米,残液深度0.8米;残液成份含硫酸铵,浓度3%。班长让刘某站在槽北侧放桶、提桶,许某配合;自己沿直梯下到槽内,蹬直梯用桶盛取母液,刘拽绳子用桶外提。提取三四桶  相似文献   

7.
孙燕 《安全》2010,31(6):48-50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另外,  相似文献   

8.
科研动态     
铵松蜡炸药组份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完成铵松蜡炸药是我国近几年来研制成功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工业炸药。为了保证产品加工质量,冶金部长沙矿山研究院起草了《铵油、铵松蜡炸药技术标准》,由五机部颁布试行。但由于炸药的组份和水份  相似文献   

9.
焦化企业根据不同需求,将不同性质的煤混合在一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得到焦炭的高温干馏过程即为炼焦。炼焦过程中生成的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回收、精制等在得到产品如苯类(粗苯、甲苯、二甲苯等)、煤焦油、硫铵等的同时,也会产生中间产品硫化氢、氰化氢、氨水等。这些物质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性,加之生产、检修、储存等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甚至加氢等危险因素,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氨法脱硫浆液的组成,研究共存离子对F~-复合电极和Cl~-复合电极测量的影响,优化标定方法,并考察复合电极长期工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NH~+_4和■对F~-复合电极和Cl~-复合电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影响显著,两者都使得F~-和Cl~-的测量值偏高;F~-和Cl~-相互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且浓度越高,浓度比越大,影响越大。优化标定方法后,复合电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实现长期在线监测硫铵液中F~-和Cl~-,并且操作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酸化水解阶段处理高浓度乙酰螺旋酶素制药废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反应器结构简单,启动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废水中挥发酸的浓度,缩小了pH值的变化范围,稳定了水质,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确保了甲烷发酵阶段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相变储能光伏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相变储能光伏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实验平台,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太阳能光伏集热蒸发器与直流压缩机的匹配计算,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辐照量为800 W/m~2、光伏集热蒸发器面积为12 m~2的条件下,系统制热功率为10 k W,太阳能光伏集热蒸发器发电量为6.2 k W·h,大于直流压缩机的耗电量,满足供电要求;实验所得系统COP为3.25。相变储能可以解决太阳辐照波动导致的系统运行不稳定问题,具有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3.
从安全问题、安全化入手,探讨水资源问题安全化,解释了安全、安全问题及安全化的内涵;指出水资源问题来源于人类活动与水资源之间不和谐的运动,及其运动的逐渐升级,将产生一些危害性较大的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安全问题是水资源问题严重化的终极形态,其安全化是水资源问题转变为水资源安全问题的过程。在水资源安全化过程中,水资源问题是起点,安全化是过程,水资源安全问题是结果和终点。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问题安全化的本质是水资源的稀缺性,安全的基础是健康的水循环。  相似文献   

14.
傅贵  郭孝臣 《安全》2019,40(9):1-4
阐明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其发展、应用及提高事故预防效果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重要观点得知,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的科学,事故致因理论是发现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的工具,当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但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所以目前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充分。综合以往文献,给出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实质性科学含义是事故的原因定义、原因间、原因与事故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可形象地综合表达为事故致因模型,其获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通过观察安全管理实务认识到,社会组织要有效管理其安全健康和环保业务,选择一种事故致因模型作为总体思路且连续运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气体扩散数学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工业生产、储运过程涉及储存大量气态和液态的危险性物质,该类物质大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民用燃料的输送和储藏,也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对附近居民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气体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很难将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势必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因此,事故状态下有毒气体的扩散,是安全评价中灾害后果评价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梯度输送理论,建立了无风条件下气体扩散的动态模型。在限定容器中气体介质是中性气体的情况下,由于中性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各向同性,扩散方程获得了简化。进一步限定容器形状为最常见的圆柱形,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求出了该条件下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开发的扩散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梯度输送理论即单位时间内物质通过单位面积的输送的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同时对建立的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探,结合实例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堆载大小对原水管道受力变形的影响,采用量纲分析法得出模型试验相似比,并根据相似比进行模型箱的设计、管道材料的选取和重塑土的配制,研究不同工况下管道的受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整体上管道端部应力大于管中央应力,管轴向应力大于管环向应力。在中心加载下,管端应力值较管中央处大,前者增长速度更快,而后者增长速度较慢。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靠近荷载的管端应力最大,而管中央应力最小;尤其在偏载6 kPa作用下,管端下表面轴向应力达到595 kPa,而管中央处仅有64 kPa,管端受边界约束作用明显,管道呈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7.
研究碳源和硝酸盐对填加聚氨酯载体的SBB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在SBR中填加聚氨酯载体,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形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研究NaAc浓度、NaAc与丙酸钠的比例、NO3-浓度及NO3-投加方式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PO43-质量浓度在9~11 mg/L之间,COD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SBBR有较佳的除磷效果;当进水NaAc与丙酸钠配比为2时,进水COD自身降解速率较慢,且不影响除磷效果;分批次(这里分2次)投加硝酸盐有利于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NO3-质量浓度为65 mg/L左右时,能获得较好的除磷、除氮效果。填加聚氨酯载体的SBR装置除磷效果较理想;碳源和硝酸盐对SBBR反硝化除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区域生态安全演变机制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基于隐患因素的区域生态安全概念,阐述了隐患因素的作用机制: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强,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好;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差;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中等;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也越强,系统安全状态中等。根据突发性隐患因素与渐发性隐患因素作用的动态变化,基于安全科学的“R-M”基本理论,分析了区域生态安全渐变—突变过程,渐变正相变过程,渐变—突变的突变过程,渐变—突变的正相变过程,突变过程,正相变过程。最后总结生态安全渐变和突变的方法研究,并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火灾时人员疏散开始时间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火灾中人员疏散的开始时间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随机量。现行的火灾数值模拟计算中常将它处理成一常量,显然与实际不符。该项研究采用统计理论的正态分布函数,建立了一个随机数学模型,研究火灾中人员疏散开始时间的范围,结合实例数据,似合出一通用公式实现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通过测定爆炸下限与返回火焰长度这两个参数来确定4种煤粉的爆炸性。爆炸下限指能使喷入一定装置中的粉尘云点燃并维持火焰传播的最小粉尘浓度,是确定粉尘爆炸性重要参数,试验室通常使用20L的爆炸装置进行测定。喷吹现场广泛采用长管式煤粉爆炸性测试仪检测煤尘引燃后产生的返回火焰长度,该长度随煤粉爆炸性的强弱而显著变化:返回火焰长度大于600 mm可认定该煤粉具有强爆炸性;在400~600 mm之间则煤粉具有中强度爆炸性;小于400 mm则煤粉具有弱爆炸性。结果表明:20 L球测得4种煤粉的爆炸下限在60~85 g/m3之间;长管式煤粉爆炸性测定仪测得4种煤粉的返回火焰长度在20~50 mm之间。由测定的返回火焰长度可知,试验所用的4种煤样均属于弱爆炸性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