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提高群体安全行为,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特点及规律的分析,明确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时个体行为决策对群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个体-群体行为决策结构函数,定性定量地分析突发安全事故个体与群体安全行为的关系,并确定群体安全行为的3种决策形式,为进一步研究群体安全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职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铁路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预防和控制铁路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从个体、环境、设备和管理4个维度对影响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铁路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制度、激励机制、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3.
模糊数学理论在福建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安全评价方法量化标准人为制定、易受感情控制,且结果很难做到精确、可靠的缺点,引入模糊数学的理论和原理。通过构造模糊数学模型,运用模糊集值统计等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关系矩阵,求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煤矿的安全程度等级,为煤炭企业的安全决策和预防措施提供指导,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预防不良情绪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避免不安全行为,从神经层面探究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及结果的作用机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1个刺激-2种按键选择(S-K1/K2)”的试验范式,开展脑电(EEG)试验,探究正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下,个体更倾向于作出不安全行为,也更容易冲动决策。相较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下P200平均波幅更小,表明负性情绪抑制个体早期对风险信息的注意力投入,干扰对风险信息的早期感知与侦测;N2平均波幅更大,表明负性情绪干扰风险信息分析过程,导致个体出现更大的认知偏差和认知冲突;晚期正成分(LPP)平均波幅更小,表明负性情绪严重干扰晚期注意力的持续投入,对风险判断过程造成更大影响。情绪通过干扰早期感知与侦测、影响风险信息分析和风险判断过程来间接影响行为决策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情绪作用的安全行为决策模型,该模型能够从情绪角度调节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制定起重作业人员有意不安全行为防范措施,降低人为事故发生可能性,结合演化博弈理论,探讨不同策略选择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方、监管方及作业方的得益变化,建立各方期望效益函数;依据复制动态方程,构建多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方策略选择演化趋势及均衡点,剖析作业人员有意不安全行为致因,并分别从各方角度制定作业人员有意不安全行为预防措施。结果表明:作业人员有意不安全行为不仅与自身风险、成本有关,且受管理方、监管方决策影响;管理方增加安全投入,提升作业人员事故损失承担比例;监管方选择合理监管方式严格监管作业行为;作业人员进行行为决策时权衡风险、成本、收益及各方决策,将有效减少作业人员有意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煤矿环境对矿工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文献研究法,建立了3个维度个体因素与7个维度环境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编制了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测量量表.构建了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影响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和拟合数据,得出矿工不安全行为中环境因素对个体因素的影响关系.结果 表明:个体行为态度受安全氛围、物理因素正向影响效果较大,受生活事件、工作性质负向影响效果较大;主观规范受教育培训、安全氛围正向影响效果较大;知觉行为控制受安全氛围、教育培训及安全监管正向影响效果较大.3类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于矿工意向,从而影响其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高校安全事件,营造良好校园安全氛围,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发生机制。首先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阐述优势需要的含义,并分析大学生在不同优势需要情景下的行为特征,探究其行为发生的心理动机;其次基于期望理论构建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发生机制的期望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解释大学生在宿舍内违规使用电器的行为发生过程,提出降低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优势需要是大学生行为表现的心理动机;不安全行为的激励水平是大学生表现不安全行为的判断依据,受大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化行为动机、提高其知识水平、培养其健康心理等措施来降低其作出主观错误决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安全信息认知理论体系,构建个体安全信息力概念模型并研究其作用机制。首先,在辨析个体能力与个体安全能力的基础上,基于工程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运用归纳法,提出个体安全信息力的定义,并解析其内涵与特征;其次,借鉴物理学中"力"的概念与性质,构建由安全信息获取、分析和执行等3个能力维度组成的个体安全信息力概念模型;最后,分析个体安全信息力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安全信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3个方面探析个体安全信息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安全信息力是个体安全能力的本质,个体安全信息力概念模型的构建及其作用机制分析能够体现个体安全能力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9.
为量化分析非意向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专家判断法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运用超级决策(SD)软件分析评价了30个因素对非意向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而言,个体特征、组织及任务、机械设备对非意向不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因素对非意向不安全行为影响权重相对较小;应急反应、应急演练、信息传递、注意力、监督反馈、安全警示、工作经验、应急设施、作业规范、疲劳程度等10个因素是企业干预、控制非意向不安全行为的重点关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矿工工作满意度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首先,分析并提炼测度工作满意度及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变量,并从理论层面提出基本假设;然后,针对上述变量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统计学分析;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模型,分析矿工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选择;从福利待遇、组织安全管理、绩效考核3个维度衡量的工作满意度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从绩效考核与员工的需求层次出发提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减少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以东北三省20家建筑施工企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家庭冲突、负性情绪、不安全行为呈现两两正相关关系,安全氛围与工作-家庭冲突、负性情绪、不安全行为均呈负相关关系;2)工作-家庭冲突对不安全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并可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3)组织支持感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负性情绪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减少工作-家庭冲突的发生、缓解乃至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员工间的安全氛围、加强个体的组织支持感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几率,减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控制建筑工人间的不安全行为传播,塑造良好安全氛围。利用六次调查的结果,以群体封闭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过程和方式的特性,提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建议。结果表明:中国建筑工人的群体封闭性体现为结构和关系封闭性,对工人行为和心理产生显著影响;班组长行为等内部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传播有显著影响,而安全教育等外部因素对不安行为传播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示范模仿是"一对多"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快、强度较高、广度较小的特点,感染从众是"多对一"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慢、强度较低、广度较大的特点;示范模仿能够实现偶发的个体不安全行为向频发的群体不安全行为演变,再通过感染从众诱发新的个体不安全行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控制建筑工人间的不安全行为传播,塑造良好安全氛围。利用六次调查的结果,以群体封闭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过程和方式的特性,提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建议。结果表明:中国建筑工人的群体封闭性体现为结构和关系封闭性,对工人行为和心理产生显著影响; 班组长行为等内部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传播有显著影响,而安全教育等外部因素对不安行为传播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示范模仿是“一对多”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快、强度较高、广度较小的特点,感染从众是“多对一”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慢、强度较低、广度较大的特点; 示范模仿能够实现偶发的个体不安全行为向频发的群体不安全行为演变,再通过感染从众诱发新的个体不安全行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降低地铁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风险,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监控的工人不安全行为改进的统计过程控制(ISPC)方法。首先,依据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利用摄像头行为分析功能自动识别施工现场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将其分类;然后,通过智能视频动态监控,发现不安全行为的异常变化征兆,建立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实时预警机制;最后,以武汉地铁某车站工程现场"起重吊装过程中,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不安全行为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智能监控施工现场,及时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定量分析是理解安全生产事故复杂系统的基础.班组或群体的集体行为往往表现为复杂有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而个体行为尽管有企业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却仍有很大的随机性.为了探究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动力学规律,跟踪观察某大型企业作业员工930 d,将员工相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看作排队理论中具有特定时间序列的随机过程.结果表明,就员工个体而言,其不安全行为的间隔时间分布可以用幂律函数近似描述,且幂指数和员工的活跃程度正相关;并进一步分析出企业员工相继不安全行为具有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特点的“阵发”性;从幂指数角度分析了员工日常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的优劣特点,比较了人类活动中的各种随机行为与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时间统计上的特性.这表明企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安全培训工作都应从人类普遍问题和员工个体特点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为梳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基于建筑工人个体视角确定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理论模型。结合现场访谈对模型进行修正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处理问卷数据并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结果显示:安全认知与安全能力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显著,安全意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不显著,且安全能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安全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安全人性学与安全行为学的相关性研究,探究安全人性对安全行为的作用模式。在个体的行为模式下,提出安全人性假设,从安全生理与安全心理2个方面,归纳总结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针对安全人性和个体行为,提出安全动机、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安全价值观等4个个体行为要素,构建基于安全人性学的个体安全行为模型,并拓展出个体不安全行为过程图。研究表明:安全人性通过影响安全生理和安全心理进而影响安全行为;所建该模型为事故分析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田红献 《安全》2018,39(8):24-26,30
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心理学、哲学和思维科学,从预防控制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安全行为的概念、分类与特征,剖析了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的辨证关系,建立了安全行为控制与提升模型,提出了安全行为要求制定的依据和改进员工安全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完善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信息认知理论,首先,采用理论思辨和文献归纳的方法,在信息流和认知流的基础上,提出行为流概念,解析其内涵;然后,分析不同行为模式涉及的行为流模块和对应的偏差模式;最后,构建基于行为流和行为模式的不安全行为责任认定程序。结果表明:个体行为流包括安全信息获取行为、分析行为和利用行为;个体不安全行为分类基本框架包括忽略、时间偏差、顺序偏差、目标偏差和单个动作执行偏差;个体不安全行为责任认定程序可概括为5类;基于行为流的个体不安全行为分类模式和责任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控城市燃气事故发生,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对可能导致该类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各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和事故发生机制。收集2017—2022年间110起城市燃气事故调查报告并将其不安全行为划分为23类;利用Apriori算法挖掘各因素间的关联规则,得到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3个指标,并以关联规则中的前项和后项为基础构建复杂网络模型,从节点度、中介度中心性和聚类系数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燃气事故发生多与个人安全教育程度不足、工作人员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个人安全措施和隐患排查不到位等因素有关,需加强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结果将不安全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可视化呈现,为城市燃气安全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