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工伤认定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认定工伤的情形错综复杂,时有不法用人单位"较劲",阻力多多。以下列举"四不"特定情形下的工伤认定,为工伤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提供借鉴。劳动合同不签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工作证、工资单等证明材料,如果在工作中受伤,能否申请工伤认定?这是农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职工患了尘肺病等职业病,其申请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应在申请主体、申请期限、申请材料等方面注意哪些问题?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应当向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2010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工伤认定办法》,对工伤认定的程序作出了新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规定了工伤认定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工伤事故的认定涉及到伤亡人员及亲属权益以及事故单位法律责任的归属,笔者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就事故处理实践中通常会遇到的几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分享认识。问题1工伤性质的认定是否受当事人事故责任大小的影响?处理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纠纷,最首要的就是进行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工伤认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伤认定取决于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凡是与用人单位有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认定其有劳动关  相似文献   

4.
<正>工伤需要人社行政部门进行认定,确属工伤的,才能够享受工伤的相关待遇。因此,工伤认定对于职工来讲至关重要。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在工伤认定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形同质异"的工伤案例。为此,下面选取若干此类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让读者对工伤认定有一清晰界定。同样是建筑工,结果为何迥异?【案例一】王某是一包工头请去为某建筑公司工地做事的建筑工,工作时不小心从搭台上摔了下来,导致手  相似文献   

5.
视同工伤的情形《工伤保险条例》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规定在该条例第14条,共有7种情形;另一类是视同工伤的情形,规定在该条例第15条,共有3种情形。将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分为2种,且用视同工伤进行界定,似乎透露出视同工伤的情形在实质上并非是真正的工伤。  相似文献   

6.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关系到工伤劳动者权利的保护能否得到实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即工伤认定实行有利于工伤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倒置,但在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中却发生改变,使得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最终由工伤劳动者承担,立法目的和实际运行发生巨大偏差。从要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构工伤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5件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涉及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等。由于篇幅所限,本刊2023年2期已经刊发2起案例,本文刊发剩余3起案件,介绍基本案情及其典型意义。案例三用人单位不交工伤认定材料致工伤认定逾期基本案情焦某某系某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派遣到山西某矿山装备修造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清洁服务工作的职工,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5件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涉及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等。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分两期刊发这5件案件,介绍基本案情及其典型意义。2021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切实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维护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被告某县人社局在仅依据某医院矽肺叁期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作出的认定老张患职业病予以认定为工伤的决定,是否应予以撤销的问题。律师认为:本案人社部门的工伤认定程序有点急,未能顾及到用人单位对职业病诊断结论的继续寻求救济程序的权利,因此,案涉工伤认定程序确实违法,理论上其所作工伤认定决定因存在事实调查不清而被撤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正>李某是城区一家公司的职工,在一次出差过程中莫名昏迷,后经诊断为脑干、双侧大脑半球脱髓鞘改变、肺部感染等,但未确定昏迷原因。李某所在的公司随后向工伤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工伤认定行政机关却做出了《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无奈之下,李某的家人以李某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近日,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依据立法本意和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撤销了工伤认定行政机关的《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并责令其限期重新作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对劳动主管部门工伤认定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明显增多。铜山县人民法院2000年受理此类案件5件,2001年7件,2002年前三季度就达16件。其中,对工伤认定不服提起诉讼的23件,占82.14%;认为工伤认定不作为的5件,占17.86%。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由于没有缴纳工伤保险,因此发生工伤事故后,都不会主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30日内只受理工伤者所在单位的工伤认定申请,不受理来自职工的工伤认定的申请,这样,不利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时调查工伤事实,尽早将工伤事实的证据固定下来,为后期的工伤认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14,(9):87-87
<正>LBS4213定价:40元/本本刊对近年出台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近两年出现的工伤事故保险典型案例,请专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解读,同时对工伤认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析,以指导企业工伤预防工作。工伤保险问题解答选登出差在宾馆夜间上厕所摔伤是否认定工伤1977年在人民公社劳动时负伤能否按老公伤处理骑自行车上夜班发生车祸肇事车逃逸可以认定工伤吗  相似文献   

14.
近因原则是商业保险中用于区分保险责任和非保险责任的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工作原则,工伤认定是确认是否进行工伤保险金给付的前提。针对目前中国工伤认定相关法律不健全的现状,笔者首次提出在工伤认定有关规定的列举法空白处,使用近因原则的建议。有益于完善工伤认定工作。通过分析我国工伤认定有关规定的历史沿革与现行做法,指出现行工伤认定规定不合理之处,如列举未尽的弹性处理不利于员工、严苛的免责条款不利于雇主、雇员野蛮操作零成本降低社会福利,应用近因原则处理过劳死、未经归类的职业病两个案例,弥补现行工伤认定立法缺陷,实践证明,工伤认定中使用近因原则是可行的、合理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15.
施倚 《劳动保护》2014,(1):124-124
<正>主持人:我于2009年7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2010年6月,我在出差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事后,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我只好自己直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劳动功能三级障碍。请问:公司在申请工伤认定期限内怠于履行职责,个人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及鉴定,发生的各项费用、医疗费等工伤待遇,是否应公司承担?广西岳进岳进先生: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林静 《劳动保护》2011,(4):70-71
2011年1月1日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对于老条例共作了24处修改,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即:扩大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调整了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提高了部分工伤待遇标准;加大了对不参保单位的处罚力度;加强了对未参保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7.
"非本人主要责任"是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限制性规定,在工伤认定实务中引发了许多问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认定与工伤认定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等原因,因此,"非本人主要责任"的立法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咨询台     
工伤是如何认定的自1996年10月1日起试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工伤的范围及其认定作出了明确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况而致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见本单位负责人指定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部门是工伤认定的行政机关,如果申请人对劳动保障部门做出的工伤认定决定或者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工伤认定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均有权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条例》对工伤认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明确规定了司法救济,但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也就是复议是起诉的前置程序。实践中,劳动保障部门许多工伤认定结论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由于认识的不同,有些工伤认定结论在申请人提起行政诉讼中被法院撤销。审判实践中法院始终坚持对工伤认定的范围和条件应作宽泛的理解,对“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应严格掌握,在适用时应作适当的限制性解释。笔者结合审判实践谈一谈审判实践中法院对《条例》有关机动车事故伤害具体条文的理解与适用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又可称为申请工伤认定时限,其规范在《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1款和第2款。这两款规定看似在条例中无足轻重,却在实务操作中对当事人权利义务颇有影响,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方面没有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不再受理申请,这将直接导致劳动者因为没有经过社会保险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