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展了四川省自贡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监督性抽测工作,进行了历史监测数据核查、仪器设备检查、日常质控情况检查、现场比对监测与监测点位核查,抽测结果显示自贡市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在监测数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监测点位有效性及监测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声环境监测技术贮备和人员培养,及时调整监测点位,加强质量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接受中央财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的42个县域的环境监测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监测机构、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上报等各环节的管理角度,初步探索了一系列适用于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相关环境监测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综合评价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探讨城市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十三五”期间四川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以及《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分析了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及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趋于好转,交通噪声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突出。建议环境管理部门联合城市其他部门同时做好点位规划、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噪声源头管理工作,取得噪声污染防治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在土壤污染的监测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面积的监测点位布设,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原有的土壤监测点位存在冗余和代表率低的问题,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产生了影响。使用一种基于自编码器降维和图卷积网络(GCN)推理的土壤点位优化方法,通过将原有监测点位聚类成不同簇,来实现用尽量少的监测点位全面地表现区域污染情况的目的。使用GCN推理结合自编码器降维的土壤点位优化方法,该方法同时利用土壤监测点位数据的结构信息和高维特征表示,将监测点位聚类成不同簇。通过对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聚类后的簇中心点位可以作为原始簇的代表,从而降低土壤监测点位的冗余性,实现了监测点位的优化。实验证明GCN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监测点位的数量,同时保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5.
固定源烟气对比监测是保证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有效性审核比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不规范、手工监测抗干扰能力较差、烟气预处理效果不稳定及监测点位差异影响监测结果比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规范环境监测点位的布置,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确定适合的监测技术方法,研发完善的烟气预处理设施以及建立健全的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噪声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在主城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点位,采用"定点监测法"与"普查监测法"进行监测,对影响乌鲁木齐市声环境质量的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做了定点或连续(24h在线)监测。就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乌鲁木齐市噪声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构建灰色模型GM(1,1),选取近5~10年的监测数据,对大连市“十四五”期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和声环境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污染指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市区臭氧浓度、复州河三台子断面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0类区昼间及夜间等效声级等指标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及区域协同治理、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优化调整等更加精准的管控措施,持续改善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截至2018年,雄安新区设置了6个省级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26个乡镇站大气站,用于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随着新区建设发展不断扩大,现有点位已不能全面反映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分析了雄安新区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存在设置不均匀、不完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监测点位优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进一步完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说清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十二五"国家地表水监测网基础上,依据有关标准和监测规范,进一步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共设置国控断面(点位)2767个(河  相似文献   

10.
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优化布点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网格布点法对广安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第一次普查监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做出简易的现状评价,并评选出了一组优化点位作为日后大气自动化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11.
鉴于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关于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中所遇有碍监测质量的各种问题,按照总站《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所提"研究探讨噪声监测质量保证技术"的要求,就常规监测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控,并就质控细节和难点进行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环境污染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判断污染与否需要一定的标准即数据支撑,这就是环境监测的用武之地。环境监测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人们在同环境污染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如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背景值,废水、废气、噪声监测结果等。  相似文献   

13.
环境噪声监测是环境要素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描写声环境质量特征参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向监督检查噪声污染情况、各种环境法规、标准的实施和正确评价声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噪声监测工作与其它环境监测要素相比,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即环境噪声是非稳态噪声,噪声峰值起伏性较大,声环境辅助因子多等。因此,若获取科学的,严谨的噪声监测数据,必须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秦皇岛水环境监测点位存在局部布设不合理现象。有必要针对环境所需,对原有的监测点位优化设置,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在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搜集秦皇岛2008—2012年5年的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对秦皇岛市主要地表水环境监测的7条河流的25个监测断面进行筛选分类,根据实际需要在保留原有省级监控断面的基础上,建议增加削减断面和对照断面。  相似文献   

15.
许晶  肖金  廖岳华 《四川环境》2010,29(5):54-57
本文以2000~2009年湖南省主要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10年来湖南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湖南省城市声环境质量虽然得到逐年改善,但是2009年监测的城市主次干道中,有25.96%的路段等效声级超过70dB(A);所监测的约2880个城市区域噪声测点中,有36.42%的测点等效声级超过55dB(A)的标准限值;长沙、株洲、湘潭和岳阳等城市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现象较为普遍,湖南省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2020年泸州市区域噪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为方法提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相关信息,优化了泸州市建成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从152个监测点位中优选了22个作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优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提高了噪声监测效率,为噪声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噪声监测点位间的相互关联信息;综合多元统计分析成果和区域噪声分布特征是合理、科学优化噪声监测点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重庆市在环境监察物联网试点建设取得实效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水平。通过对重庆环境监测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设计了环境监测物联网总体架构和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全市一体化环境监测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功能涵盖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环境质量数据综合分析和展示等方面。通过对平台的深入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市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北戴河2018年声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北戴河旅游旺季(7月—8月)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北戴河旅游旺季声环境昼间等效声级符合声环境2类功能区标准比例为36.8%,夜间等效声级符合声环境2类功能区标准比例(27.1%),较2017年有所提高。7月中旬到8月中旬等效声级明显出现波峰。影响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自然环境噪声等。应通过加强城市交通噪声控制、强化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力度、完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参与等防治措施改善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声环境功能区可分为四类,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噪声监测点进行长期定点监测,了解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及受污染情况。通过对近3 a四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昼间、夜间连续等效声级及污染情况的统计分析,掌握乌鲁木齐市噪声污染状况,研究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普光气田环境空气植物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有关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普光气田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与环境监测现状,从监测植物筛选、监测点位选取、监测体系标准化、"植物-大气-土壤"综合评价系统以及应急监测机制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构建该地区环境空气植物监测体系的基本想法和建议,并进行了展望,供项目建设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