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垃圾单组分(蛋白类和糖类)厌氧降解初期的产气动态规律和恶臭特征。结果表明,糖类物料厌氧降解的累积产气量大于蛋白类物料,各物料的气体排放动态曲线不同,酪蛋白和淀粉物料呈现Monod型曲线,而纤维素物料呈现2次Monod型曲线;蛋白类物料降解产生的恶臭气体成分更丰富,且动态变化曲线有多种形式:硫化氢、磷化氢和硫8的浓度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聚硫醚浓度曲线呈S型,挥发性脂肪酸(VFAs)呈Monod型曲线;臭气强度分析结果表明,蛋白类物料产生的臭气强度高于糖类物料。单组分垃圾产气规律和恶臭特征的研究结果为开发高效恶臭原位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在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内采集空气样品,并对其中恶臭气体的浓度、扩散模式、影响范围及污水厂内各主要构筑物间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格栅处恶臭气体浓度最高,为4.31 ng/mL,其中95.61%为H2S气体,其他构筑物恶臭气体浓度范围为0.09~0.32 ng/mL,恶臭气体浓度较前处理工艺相比有大幅度减少;各主要构筑物排放的恶臭气体符合高斯气体扩散模式,恶臭影响范围为厂界外100 m以内;格栅处恶臭气体的排放对于厂界处恶臭气体浓度的贡献度最大,为42.68%;格栅、初沉池、脱水机房、二沉池之间的相关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H2S和NH3为主要监测指标,对广州一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主要恶臭源H2S、NH3的排放浓度进行了8个月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该污水厂恶臭成分H:S的排放浓度为0.01-22 mg/m',NH,排放浓度为0~0.67 mg/m3.同时,污水厂各处理单元由于其功能和运行条件不同,所产生的恶臭气体成分也不完全一样,在污水进水区段恶臭污染物以H2S为主,其中格栅井H2S浓度最高.其中沉砂池、格栅和污泥浓缩池的H2S、NH3排放浓度呈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特征,与季节变化的气温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恶臭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污水水温越低则H2S和NH3的排放浓度越低,此外,降雨可以显著降低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甲烷相恶臭排放规律,在中温(35℃)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底物进行中试规模的两相连续式厌氧发酵试验,并对一个周期内不同时间段产甲烷相产生的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其臭气浓度和物质浓度,结合各组分的阈稀释倍数,筛选出主要的恶臭污染物。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稳定运行阶段,产甲烷相产生的臭气浓度较大,都在23万以上;产甲烷相产生的恶臭物质主要包括硫化物、萜烯类、含氧类和芳烃类四类化合物,其中质量浓度最高的恶臭物质是硫化氢,超过了150 mg/m3;产甲烷相的主要致臭物质是硫化物,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硫化氢,其阈稀释倍数都在26万以上,其次为乙硫醇﹥甲硫醇﹥乙硫醚,这3种物质的阈稀释倍数都在4 000以上;除了这4种硫化物,丁醛对恶臭的贡献也比较大,其阈稀释倍数也在4 000以上。  相似文献   

5.
混合生活垃圾恶臭特性及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生活垃圾的恶臭特性,发现恶臭特性受垃圾组分、处理处置工艺等因素影响较大,垃圾中转站的主要恶臭组分为乙酸乙酯、甲苯、乙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氨气,填埋场恶臭组分中含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浓度高,堆肥场恶臭组分中苯系物和烃类浓度较高,焚烧厂恶臭组分主要为苯系物。基于复杂多变的生活垃圾恶臭特性,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恶臭的环境影响程度,对已报道的生活垃圾恶臭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生活垃圾降解过程释放的恶臭组分中,二甲二硫、硫化氢、甲硫醇、萘、1,3,5-三甲苯、甲硫醚、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和α-蒎烯等是混合生活垃圾优先控制的恶臭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某典型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同工艺流程中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共有60种恶臭污染物检出,不同工艺流程中的恶臭污染物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垃圾料坑((128.20±3.63)mg/m3)渗滤液池((58.50±3.45)mg/m3)卸料区((45.70±1.34)mg/m3)炉渣堆放处((22.63±1.38)mg/m3)烟气净化系统((9.33±0.88)mg/m3)。(2)有13种恶臭污染物阈稀释倍数大于5,其在不同工艺流程中的理论臭气浓度排列顺序与恶臭污染物总浓度一致。(3)卸料区和渗滤液池的非致癌风险危害指数大于1,可能存在非致癌风险,主要非致癌风险物是苯和二甲苯。卸料区、炉渣堆放处和渗滤液池的终生致癌风险大于10-4,存在较大致癌风险,主要致癌风险物是苯和乙苯。建议该垃圾焚烧厂加强对恶臭污染的控制和处理,做好对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7.
在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处理工艺段设置采样点,采用在线监测仪,检测空气中恶臭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明确主要恶臭物质和排放源,研究恶臭及VOC在不同季节的逸散特征。结果表明,恶臭和VOC的排放主要集中在进水区,浓度与进水水质相关。粗格栅间是主要的恶臭源,其恶臭、TVOC、硫化物和胺类的浓度分别为3 458.54~5 028.03OU、120~221 mg/m3、253~464 mg/m3和15~36 mg/m3,占各个监测点浓度总量的80.6%、93%、90%和89%。主要的恶臭物质为硫化氢和氨,其浓度对应的臭气强度超过4级。恶臭与VOC的排放呈现季节变化,夏季的浓度明显高于冬季。相关性分析显示,恶臭浓度与TVOC、硫化物、胺类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蜂窝状ZSM-5沸石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净化5种典型含硫恶臭气体,通过沸石硅铝比、锰改性、放电电压参数的优化探究最佳工艺参数与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降低硅铝比、锰改性利于提升蜂窝状ZSM-5沸石对含硫恶臭气体的整体吸附效率,增大硅铝比、适当增加锰负载量、提高放电电压则利于提升蜂窝状ZSM-5沸石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对含硫恶臭气体的去除效率,其提升机制可能与沸石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Mn3+负载催化有关。在硅铝比为70(摩尔比)、锰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7.5 kV的条件下,锰改性蜂窝状ZSM-5沸石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对含硫恶臭气体的去除效率均大于95%,比输入能量仅为2.3 J/L。  相似文献   

9.
利用铁盐溶液,通过气体超微细分散式吸收反应器和电化学再生系统结合的反应器,对中高浓度含硫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及电化学再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位高度为55 cm、温度为20 ℃和H+浓度小于1.5 mol/L时,进气浓度小于1 000 mg/m3时,含硫恶臭气体处理效率可到达96%以上.当液位高度为55 c...  相似文献   

10.
土壤生物过滤去除畜禽养殖臭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生物过滤去除畜禽养殖臭气,旨在为土壤生物滤体除臭装置主要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及其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建立能同时进行多个处理的生物过滤除臭实验装置,分析影响土壤生物过滤法除臭效果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活性滤料组合草腐土75%,珍珠岩20%,黑炭5%,滤层高度1 000 mm,滤料表面负荷18 m3/(m2.h),滤料湿度55%的条件下,主要恶臭气体和温室气体释放物NH3、CH4、H2S和CO2去除率>95%,CO和NO2去除率>85%,与畜禽臭气共同扩散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物(TSP)去除率>95%,系统排出气体的臭气浓度7.5~8.0,均符合达标排放要求。系统加湿策略应控制滤料湿度(52±3)%,不会出现气道"短路"现象,除臭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国内成功运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臭气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目前国内成功运营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为采样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该厂的主要工段,如卸料室、破碎室、湿热反应器出气口、好氧发酵仓、厌氧发酵区以及厂界的臭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包括芳香烃、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醇、醛、酮和酯在内的9类66种物质,各采样点臭气总浓度分别为:11.738、18.390、30.917、25.097、4.737和2.635mg/m3。其中湿热反应器出气口处恶臭气体浓度最高,其芳香烃、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酮及酯类物质均高于其他检测点,需对该工段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恶臭排放特征分析表明,各点的H2S浓度均超过嗅觉阈值,除厂界外甲硫醇和二甲二硫检测值均超过嗅觉阈值。  相似文献   

12.
选择目前国内成功运营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为采样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该厂的主要工段,如卸料室、破碎室、湿热反应器出气口、好氧发酵仓、厌氧发酵区以及厂界的臭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包括芳香烃、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醇、醛、酮和酯在内的9类66种物质,各采样点臭气总浓度分别为:11.738、18.390、30.917、25.097、4.737和2.635 mg/m3。其中湿热反应器出气口处恶臭气体浓度最高,其芳香烃、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酮及酯类物质均高于其他检测点,需对该工段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恶臭排放特征分析表明,各点的H2S浓度均超过嗅觉阈值,除厂界外甲硫醇和二甲二硫检测值均超过嗅觉阈值。  相似文献   

13.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中产生恶臭气体并因此导致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除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处理.阐述了污水处理厂臭气的主要成分、浓度及分布特点,分析了生物除臭技术的4个关键影响因素(微生物、营养液、pH和填料),并结合影响因素剖析了3个工程应用典型案例,总结了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污泥干化是其资源化处理及其他处置的基础。污泥受热干化时会释放恶臭物质,易引发恶臭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以污泥间接干化产生的尾气为对象,基于国内外恶臭污染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污泥间接干化产生的尾气中物质浓度、嗅阈值、阈限值、气味安全级别以及饱和蒸汽压,通过指标权重评分方法筛选出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中的主要恶臭污染物。以恶臭污染潜力为评价目标,风险系数和臭气排放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韦伯-费希纳定律构建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分级评价模型,形成适合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分级评价方法,为恶臭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借鉴。利用本方法对污泥间接干化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污泥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值为3.21,潜在恶臭污染能力属于Ⅳ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型流化床焚烧实验平台,通过含油污泥与煤混合燃烧,分析气体污染物排放浓度以及灰渣特性。含油污泥与煤混烧后NO_x、SO_2的排放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焚烧排放标准。根据灰渣中组分分析,煤中碱金属化合物能抑制SO_2的排放。渣样的浸出毒性均在标准范围内,灰样的浸出毒性高于渣样,主要因为飞灰中更容易富集挥发和易溶形态的重金属。基于小试实验的结果,油泥在小型流化床上的燃烧不充分导致了CO排放浓度较高,且灰的灼减率较高,因此,在后续中试以及示范工程中,应保证油泥的充分燃烧,为灰渣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方法是以恶臭官能测定技术应用于多氯联苯(以下简称PCB)污染空气环境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CB_3的感知阈值为0.1ppb,臭气强度与成分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相关系数达0.97.该方法适用于对污染源及影响环境空气的臭气强度(及浓度)进行测定,并可初步判定PCB成分浓度。  相似文献   

17.
炭素焙烧炉沥青烟净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式静电除尘技术,对炭素焙烧炉排放的含有烟尘、沥青烟的工业废气进行处理,达到既能高效净化有害气体,又能降低资金投入。处理后的各项指标为:烟尘排放浓度=20.0mg/m3,沥青烟排放浓度=14.2mg/m3,苯并(a)芘排放浓度=0.054×10-3mg/m3,所有污染物均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恶臭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臭气物质的嗅觉阈值、控制对象与嗅觉控制浓度 1.臭气物质的嗅觉阈值和控制对策恶臭属感觉公害,它不仅使人感到不愉快和厌恶,而且臭气中的不少物质同样能危害人体健康.恶臭公害的发生率不次于噪音.据报道,日本近几年来发生的恶臭公害案件,约占全国公害案件的20-25%之多,1971年日本政  相似文献   

19.
遗物祭品焚烧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给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初步核算了全国范围内的遗物祭品焚烧量,并结合典型遗物祭品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实际监测,初步掌握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遗物祭品焚烧量较大,年平均焚烧量约为13.6万t;未经烟气净化的总悬浮颗粒物(TSP)、CO分别可达2 020.0、2 671.4mg/m3,是《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801—2015)排放限值的25.3、13.4倍;经过净化后的焚烧烟气中,颗粒物浓度可大幅降低,其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殡葬行业应进一步开展遗物祭品焚烧方面的研究,从源头和末端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CFD的污泥脱水机房恶臭扩散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脱水机房是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最严重的处理单元之一,其恶臭污染危害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身体健康。为研究脱水机房恶臭扩散分布规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理论并采用其商用软件FLUENT对脱水机房主要恶臭污染物之一的硫化氢扩散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案例研究了3种典型情景下的硫化氢扩散分布。结果表明,不同通风条件对脱水机房硫化氢扩散分布影响较大。在进行脱水机房设计时,应将脱水机布置于夏季最多风向的下方向,并靠近排风口,使恶臭污染物在最短的路径上排除出去,还应考虑机房其他布置,使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和经过的地方位于低浓度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