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能“提供”水分:广泛流传的神话还是科学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8,27(2):132-138
本文给出了砍伐森林与地下水补充/旱季径流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分歧的7个原因,包括不同水文过程的相对重要性,研究方法,人们感觉的变化和定义的不清晰等。提出了用于描述流域对砍伐森林所产生响应的简易模式。文章认为通过大孔隙补充水分是热带干旱地区雨水的转变为地下水的关键机制,并对森林和水分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世界环境》2005,(1):80-81
邂逅挪威的森林,完全是在意料之外,无论是甲壳虫的乐曲,还是村上春树的文字,都让我觉得挪威的森林是神秘的,无可言状的美,需要有缘才能相遇,我等待着,那次出一个不近不远的差,没想太多便选择了开车前往。  相似文献   

3.
旅游用地是土地的一种利用形式,随着旅游用地的持续开发和利用,经常出现对生态或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同时也使得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旅游用地的建设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完整和保护,同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直接反映出旅游用地的层次,决定着旅游活动的成败。然而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呢?从这一问题入手,深入理解旅游用地和生态环境的含义,探寻旅游用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针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矛盾等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实现两者之间共同的发展提出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鼎湖山三种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鼎湖山三种森林类型土壤pH值和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三种森林类型土壤pH值在3.72~4.31之间,属于强酸性土,而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pH值逐渐升高;土壤有机质在6.83~78.43 g·kg-1之间,有机质较丰富.三种森林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3 g·kg-1、384.15 mg·kg-1、24.86 g·kg-1,含量较高,而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4 g·kg-1、14.29 mg·kg-1、73.38 mg·kg-1,含量相对较低,各种形态钙、镁的含量也比较低.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上是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而且随着深度增加而含量逐渐减少.土壤pH值与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等养分都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飞 《自然资源学报》1991,6(2):186-193
本文描述了一个根据起源于南苏格兰爱丁堡郊区沼泽地的人工林建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把群落的整个水分过程抽象地看作有5个分室——乔木、草本、沟、沟坡与沟底组成的生态系统;借助于数学公式和计算机技术,对包括截流、表面流、土壤贮藏水与地下水等现象在内的水文过程以定量的形式进行了模拟;模型中输入降雨和蒸发量,输出径流量。文中以1986年系统的水文过程作为一个例子,并利用模拟值与真值对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以天为单位的模拟效率为93.5%,以2h为单位的模拟效率为85.1%。该模型揭示了森林水分循环的机理,仅利用降雨和蒸发量就能估计径流量。它将有助于了解起源于沼泽地人工林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6.
一、林木、绿地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林木与绿地(草坪、花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态环境中具有同样的作用。它们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和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等。 1.防风固沙。一条林带,能使树高20~25倍距离的风速降低一半,可把灾害性的大风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她孕育了地 球上的生灵,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繁衍生息的源泉。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也渐渐改变了温顺的性格,向人类发起了反扑。近几年来广西的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一直困扰着一些地区的人们。我们的生命之源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同时,人们也在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森林,因为,我们的森林与我们的水密不可分。 汉河江,流经贵港市覃塘镇所辖的周村等五个行政村,是下游1万多农民赖以生存的唯一饮用水水源,但是自1993年开始,汉河江曾经常年清澈见底的河水消…  相似文献   

8.
唐玲 《环保科技》2001,7(4):38-39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这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对管理者、经营者、导游和游客进行宣传,加强保护森林、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当前森林生态旅游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森林旅游是现阶段旅游界关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且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森林生态旅游也在随之高速发展.但在充分满足人们"返璞归真"愿望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项目,也是当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做好森林生态旅游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这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对管理者、经营者、导游和游客进行宣传,加强保护森林、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笙 《世界环境》1999,(2):36-39
本文论述的是一个世纪以来加拿大林业发展状况以及森林价值观的墨迹对森林立法与管理所产生的影响。中拿大的森林立法与管理经历了六个阶段:乱砍滥伐-规定采伐---保护森林-林木管理--可持续的林业管理--资源共享。回顾这六个阶段有助于我们理解加拿大森林立法与经营管理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作物生产、水分消耗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动态联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对水分消耗与产量(或同化物生产)关系剖析的基础上,引入边际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生产弹性系数概念,探讨具有动态特征的作物生产、水分消耗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内在联系。就作物产量层次上的水分利用效率而论,当Y=f(ET)表现为线性时,WUE随ET的变化趋势直接受常数项的取值条件的影响;当Y=f(ET)表现为二次抛物线时,随着ET的增加,WUE的最大值要先于Y的最大值而提前达到,使WUE达到最大值的ET值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算术平方根,在其之前,WUE渐增,在其之后,WUE渐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抗旱指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研究途径,以及人工采取的抗旱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植物的抗旱性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森林生态防火的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李光恒 《环境》1990,(5):22-23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增湿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后,对水分和热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尽管林内穿透雨只占林外降水量的90%左右,但相对湿度始终高于林外,森林可以增湿、调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林内气温、地温始终低于林外,随着林龄的增长,这种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确评价森林水文效应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森林水文效应,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其指导意义。论文从森林与水的关系入手,提出要确立系统观。以我国各生态定位研究站及其他同类研究项目的多年研究结果为基础,系统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与水分循环的关系以及森林在各方面的综合调节功能。提出在西部开发中林草植被建设要考虑到水资源的科学分配;要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所有产业“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森林与牧场     
洪建 《环境保护》1993,(1):45-47
最新研究表明:在过去的50年里,由于世界人口的成倍增长,全球土壤资源及热带森林正在迅速衰败。一、条件及趋向 (一)新的土壤退化估计联合国环境组织监督下的最新研究表明:在过去的45年里,有大约12亿ha的土壤面临中等及严重退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农业活动、森林砍伐及过分畜牧等。退化土地的大多数是“中等退化”,即它的产量显  相似文献   

19.
森林-水资源系统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认为,应当从森林-水资源系统出发研究森林与水资源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分析森林-水资源系统产流过程的仿真模拟方法,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有森林植被的地方可能会比无森林植被的地方产生更多的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的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构成最佳水资源生成系统的四项条件。作者分析了森林对降雨的影响,认为二次降雨和水平降雨对水资源量的直接影响很小;由于森林是大气的特殊下垫面具有软边界和强烈的物质能量变换的特点,加之森林蒸散的水汽和释放的凝结核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大气垂直降雨的空间分布,或提高产生降雨的可能性,从而使有林地区有增雨效果。最后对森林-水资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九龙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九龙江上游流域森林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表明:九龙江上游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仍然脆弱,森林结构不舍理,林种、树种、龄级结构比例失调;林分总体质量下降,并严重导致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破碎性和单一性的残次林;森林资源管护机制不落实,环境污染和“青山挂白”急待绿化整治。按照“绿、亮、美”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了适宜九龙江上游流域森林生态修复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