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场所究竟有多少安全隐患?有人形容说,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就像一只翅膀巨大的饿鹰,盘旋在人群的上空,在某一刻突然俯冲,给许多单位和家庭投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齐涵 《安全》2017,38(9):57-59
为了深入了解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发生机理,对大型公共场所典型的火灾安全隐患分类讨论。参考《中国消防年鉴》选取了120个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案例,根据这些事故案例列出了51个事故隐患,采用综合事故致因论把火灾隐患分为直接隐患、间接隐患和基础隐患。根据隐患的分类得出从地方政府再到有关场所的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全》2004,25(2):43-43
2004年2月28日在北京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十几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验收委员会对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的“城市典型公共场所环境安全隐患评价技术及控制对策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验收。  相似文献   

4.
《安全》2004,25(1):1-1
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 通知指出,要切实加强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安全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要进行专项整治;道路交通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加大各类公共场所的防火专项检查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梯作为公共场所、居民社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人员输送工具的作用异常突显,电梯安全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多年来在珠三角地区对260余台在用老旧电梯进行的安全评估数据,应用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电梯的安全隐患分布情况,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电梯的安全使用提供现实意义指导。  相似文献   

6.
自动扶梯在公共场所应用广泛,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本文以一例自动扶梯乘用人员摔倒事故为例,强调了自动扶梯扶手带与梯级速度允差对整梯运行和安全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扶手带与梯级不同步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针对扶手带传动系统存在的滚柱轴承锈蚀、咬死等设备缺陷,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场所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场所火灾预防成为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消防监督作为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消防监督在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公共场所也要切实承担起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共同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郑金鹏  倪慧荟  李季梅  张斌 《安全》2012,33(5):20-23
本文通过对公共场所事故特点及安全疏散中难点问题的探讨,指出了公共场所应急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RFID技术自身的特点,分析了RFID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中的应用优势,此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的效率,降低事故危害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卫生部公布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细则新增加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总结了国外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结合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以及应急疏散标准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方面,应加强在应急疏散人员行为特性汇总分析、应急疏散模型和应急疏散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国家应加大应急疏散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并积极鼓励科研机构扩大与境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标准方面,主要应加强应急疏散管理和应急疏散产品标准的研究,为公共场所的应急疏散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赵祎 《安全》2005,26(3):34-36
近年来,在我国造成群死群伤的公共场所火灾时有发生且损失巨大.笔者从十几年来有着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场所特大火灾事故入手,分析了我国公共场所火灾现状,详细描述了相关法规建设情况,并对新形势下我国消防法规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研国内近10年来有代表性的30起公共场所特大火灾事故,对公共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场所、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几点降低公共场所火灾事故风险,减少群死群伤事故危害的对策,以期为公共场所重大火灾事故预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全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城市化进程与速度不断提升,广大城市基层群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整体化发展和运行,起着直接性和关键性作用。近些年来发生的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件,给广大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学习,甚至人身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危害性。强化公共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分析公共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存在问题,探讨公共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相关对策,为各地区相关部门在加强公共场所消防监督管理方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考虑疏散安全的公共场所人员容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利用已建立的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模型,首先针对案例超市Ⅰ,在考虑疏散安全的前提下,研究了公共场所中被疏散人员的个体差异、障碍物的数量和布局差异以及疏散出口的宽度等因素对人员容量的影响,得出了不能简单地通过计算建筑面积或营业面积与给定的人员密度的乘积来设置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结论。进一步针对案例超市Ⅱ,在假设其被疏散人员构成与案例超市Ⅰ一致的条件下,通过模拟对比两个案例超市的人员容量,验证了应用均一化的人员密度来控制不同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规定不具有普适性,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确定必须要根据具体场所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如如 《安全》2008,29(5):49-49
公共场所电气火灾的防范 (1)在公共场所使用如红外取暖器等电热设备时,要远离可燃物。因它表面的温度很高,若靠近易燃物质,很容易引起火灾。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过程中蕴藏的拥挤踩踏风险,基于人群在开放性公共场所的路径选择行为调查,综合考虑人群在日常聚集状态下的空间占用特征,以及应急疏散状态下可利用的道路网结构特征,建立定量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中高风险关键节点的方法:节点访问频率法(NAFM)和组合临界簇模型(CCCM)。在北京什刹海景区应用2种方法,分别得到该区域常态下和应急疏散状态下的人群风险关键点。结果表明:相对于NAFM,CCCM得到的人群风险关键点不仅包含人群聚集程度,还考虑了开放性公共场所道路结构,能够综合反映人群聚集风险。  相似文献   

17.
高建式 《安全》2010,31(3):1-3
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与政府的行为责任能力。近几年公共场所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协调、高效的城市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城市公共场所安全体系的建设,关键是解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实现防患于未然,因此日常监管体系的有效实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就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安全的火灾、爆炸和化学毒剂泄漏3类典型公共场所频发事故,将熵理论应用到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的评估当中,对我国2种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指挥机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并再次应用熵理论对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现有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A信息流动的时效和质量优于指挥机构B;2)以指挥机构A为基础构建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其信息流动的时效和质量优于指挥机构B.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引入熵理论对指挥机构信息流动的时效和质量进行评估,可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提供理论依据;2)新构建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具有较好的信息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场所进行放射性监测,是公共安全防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面上看是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公共场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场所如机场、海关、大型聚会点等,以保障场所内群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齐涵 《安全》2018,39(2)
为了更好地控制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优势,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风险矩阵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首先根据大型公共场所火灾的事故案例,结合前人的研究,确定了评价火灾风险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建立了多层次的大型公共场所火灾的评估体系。之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二级指标的权重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估计事故频率与事故损失的估计值与等级,运用风险矩阵获得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的水平。将二级指标在频率与损失处的得分相乘再乘以隐患修正系数,得到二级指标的得分,实现对隐患的定量分析。运用上述方法对某一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