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3℃为基础,按2℃温差设置温度梯度,最高温度组为29℃。每隔10d取样一次,进行叶绿素α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温度低于25℃时,增温有助于藻类生物量的提高,而温度超过25℃时,增温限制了藻类生物量的提高。水体温度量对浮游植物生物的影响程度与增温幅度和培养时间有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叶绿素a浓度相关性显著(P0.05),叶绿素a浓度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光照对两株赤潮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对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生长的影响。经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温度15,20,25,30℃和光照强度1500,4000,7000lx)内,温度对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0.01相似文献   

3.
铜绿微囊藻高温胁迫后的超补偿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红杰  李敦海 《环境科学》2010,31(7):1504-1549
将在40℃条件下培养5d和10d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转接至新鲜培养基,以25℃培养条件下转接的相同细胞密度的培养物为对照,然后均置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恢复生长.研究了各培养物的生长、叶绿素a浓度、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0℃高温下分别培养5d和10d,铜绿微囊藻的比生长速率、Fv/Fm等指标均受到显著抑制(p0.01).但在胁迫解除后的中后期,40℃培养5d组的比生长速率为0.362,显著高于其对照组的0.301(p0.05),证明在恢复生长中出现超补偿生长现象;而40℃培养10d组的比生长速率为0.358,与其对照组的0.341差异不显著(p0.05),证明在恢复生长中出现等补偿生长现象.铜绿微囊藻的这种超补偿生长特性是其成为水华优势种的一个生物内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周期性变温对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状态下,土壤外界的环境温度日变化明显,并呈周期性波动,然而目前有关这种周期性变温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尚无统一观点.为此,以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紫色土为供试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开展周期性变温对其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培养试验涉及温度和水分两个因子,其中,温度设有4个模式,分别为3个恒温(15、20和25℃)、1个周期性变温(15/25℃变温);水分设有2个梯度,分别为70%WHC和淹水.在66 d培养期内,好气和淹水条件下,变温(15/25℃变温)培养的紫色土SOC累积矿化量和矿化强度与恒温20℃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可用20℃恒温来评估变温(15/25℃) SOC矿化的影响效应.此外,除恒温15℃,各温度处理均表现为淹水培养的紫色土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好气(70%WHC)培养(P 0. 05).在变温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紫色土有机碳矿化速率之间无显著相关.结合矿化动力学分析可知,淹水条件能有效增加紫色土的易分解碳库大小,但变温不能有效影响紫色土的易分解碳库大小.  相似文献   

5.
以凤眼莲浮床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下浮床的净化效率、水生植物生长情况和植物体中氮磷的累积量。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浮岛对TN、TP的去除率与温度并不成正相关。浮岛的处理效果主要与浮岛植物的生物量有关,其处理效率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凤眼莲浮岛25℃时处理效率明显高于35℃和15℃。在北方地区浮岛技术的生态学价值要显著于环境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6.
PHB监测A^2/O工艺除磷及负荷率耦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厂初沉池污水为进水,培养驯化污泥并构建A2/O试验系统,监测PHB消耗、生成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除磷和BOD5负荷率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曝气池中PHB的消耗与除磷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P<0.05),平均消耗约140 mg左右的PHB可去除1 mg P;厌氧池中PHB的生成与释磷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平均释放1.17mg的磷可生成约100 mg的PHB;厌氧池中PHB的含量与系统F/M的正相关性显著(P<0.05),负荷为0.176 g/(g·d)较负荷0.413g/(g·d)下PHB的生成量平均减少约4 ms/g(以MLSS计);PHB的合成与厌氧池中BOD5的去除量的相关性较差(P>0.05),但与温度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温度的升高有助于微生物合成PHB,最高温度(33.2℃)比最低温度(17.1℃)活性污泥中PHB含量约增加5 mgg(以MLSS计),占总量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温度对除铀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15℃、25℃和35℃三个温度条件下除铀厌氧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丰度.经过48h对7.2mg/L铀的去除试验,温度为35℃情况下厌氧微生物除铀率(99.1%±0.3%)显著高于15℃和25℃的情况.不同温度除铀厌氧菌群中共有菌属居多(43种).在细菌门水平上,15℃和25℃条件下的厚壁门细菌(Firmicutes)丰度最高,比例分别为61.7%与63.3%,而35℃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比例为68.0%.在细菌属水平上,15℃和25℃样品中的第一大类菌属为Trichococcus;但在35℃样品中,Klebsiella丰度最高,比例达到52%,其他优势微生物有Proteiniclasticum(11%)、Clostridium(8%)、Acinetobacter(6%)、Enterobacteriaceae(5%)、Citrobacter(4)、Sedimentibacter(4%)、Desulfovibrio(3%)等.不同温度影响下,除铀厌氧菌群物种丰度差异极其显著.冗余分析发现温度作为环境因子与35℃样本群落结构为正相关关系.而温度对Klebsiella及Trichococcus影响程度最大,但分别为促进丰度增加(正相关)及显著降低丰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为实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温度、光照、盐度环境因子对红色赤潮藻生长的影响。设置5个温度梯度(10℃、15℃、20℃、25℃和30℃),5个盐度梯度(20、25、30、35和40),5个光照梯度(500 lx、1 000 lx、2 000 lx、3 000 lx和4 000 lx)的实验处理,计算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最大藻细胞数量;并进行了温度、盐度两因素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红色赤潮藻的最适宜生长条件是温度20℃~25℃,盐度20,光照强度4 000 lx,在此条件下其比生长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壬基酚对5-羟色胺(5-HT)代谢网络分解代谢通路的毒性作用机制,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壬基酚低、中、高剂量组[30,90,270mg/(kg·bw)],隔日玉米油灌胃染毒28d后检测大鼠血浆及肝匀浆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和血浆中5-HT含量,并称量肝、肾和睾丸重量.结果显示,壬基酚暴露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染毒至第3周起,各组大鼠平均食物利用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肝脏、肾脏脏器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组睾丸脏器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血浆MAO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肝匀浆MAO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血浆5-H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壬基酚暴露剂量与大鼠体内MAO酶活性及5-HT水平均呈剂量-效应关系,壬基酚可通过分解代谢通路影响5-HT的代谢网络.  相似文献   

10.
蚯蚓生物滤池启动驯化阶段蚯蚓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蚯蚓生物滤池在启动驯化阶段蚯蚓的生理生态状态变化,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滤池环境的胁迫,蚯蚓投加后数量和生物量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一旦条件适宜,幼蚓的孵化可以补充滤池内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周边的蚯蚓逐渐向布水区移动,投加58d后蚯蚓分布较为均匀.蚯蚓密度和含水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温度、日平均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积分3个自然影响因子对蚯蚓各生态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温度低于15℃时,蚯蚓呼吸率变化较为敏感,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蚯蚓代谢处理污水污泥.在一定范围内,采取措施提高滤池内蚯蚓的密度并使蚯蚓分布均匀将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连云港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比较和污染减排任务的要求,选取COD和NH3-N 2种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详细研究连云港市工业行业的COD和NH3-N产、排量,根据数据测算出所占排放量比重,对比重较大的饮料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品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治理设施大部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废水生物处理法进行有机物治理.总结了连云港市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13.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论给水管材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给水管材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给水管材的发展动向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给水管材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我校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04级827人的身高体重指数、分数、耐力指数、握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总结评价,从而得出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后勤装备防腐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后勤装备服役特点,综合考虑亚热带沿海地区湿热、紫外光照、盐雾等主要腐蚀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后勤装备表面涂层的加速试验环境谱,给出了各环境块的具体确定方法,并且提出了建立加速谱与装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的方法。为后勤装备外露关键部位涂层使用寿命评定、涂层有效性检验和腐蚀修理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