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电厂厂址保护范围与要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厂厂址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考虑核电的长远规划,为防止由于人为因素使核电厂厂址及其周围环境条件遭到破坏,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核电厂厂址实施保护。核电厂厂址保护内容主要涉及核电厂安全、事故应急条件以及环境相容性等方面,保护范围可分为拟征地范围和非居住区、规划限制区、外围地带等,其中拟征地范围和非居住区是厂址保护中最为核心的区域,应当予以重点保护。通过对相关的保护范围和要求展开探讨,以期对今后核电厂厂址确定相关保护范围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凡  王威 《环境保护》2022,(11):52-55
核电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巨大的市场潜力。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实施,将环境友好理念融入核电发展迫在眉睫。本研究从总图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环境友好型核电厂的特点,分析已建核电厂存在的用地问题,按照环境友好型核电厂的要求,从厂址选择阶段和厂区规划阶段出发,提出标准化、可实施的环境友好型核电厂节地措施。  相似文献   

3.
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核电站厂址选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福岛核事故源于两个直接因素--地震和海啸,以及两因素的叠加,并导致放射性泄漏对周围居民产生重大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中国大陆核电站厂址的地震发生概率、海啸发生概率和人口分布因素,由此评价我国核电站厂址选择的安全性。结果证明:我国大陆核电站远离地震带;沿海不会发生特大海啸;核电站周围人口分布密度符合安全标准,我国核电站具有较高的固有安全性。同时,此次福岛事故也是对我国核电发展的警示,要求不可忽视小概率的超基准设计事故以及多个超基准设计事故叠加的情况;要重新审查中国抗震和海啸等极限事故的标准;要考虑人口密度;要避免两个核电站建设过密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采取安全检查等措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这次福岛事故对我国乃至世界核电的发展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张璜  赵祥峰  仲卫东 《环境工程》2014,32(7):160-164
通过对水环境相关法规、标准及报告的研究,分析和比较了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对水环境影响的两种评价模式;以某内陆核电厂为例,采用环评导则推荐的数学模式评价了厂址受纳水体的稀释条件,研究了AP1000机组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对受纳水体的辐射影响,并结合厂址水文特征制定了可行的排放方案,为内陆核电厂的选址和工程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核电的复兴     
吕威 《世界环境》2009,(3):10-10
今年3月,湖北咸宁等三个内陆核电厂的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的论证,中国加快了核电开发进程。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2007年以来,全球都兴起了一阵核电复兴的浪潮。今年2月份,意大利和瑞典公布了建造核电站的计划,法国也在规划新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6.
<正>公众对核电的可接受性是影响核电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美国作为核电强国,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公众沟通经验。调研学习美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良好实践,对于解决中国核行业当前与公众沟通所遇到的障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美国第三代核电机组AP1000所在的厂址Vogtle核电厂的公众沟通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Vogtle核电厂公众沟通实践的特点与不同之处,分析了其实践对中国未来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滨海核电项目已发生多起海洋生物暴发导致取水系统异常的事件。当前核电厂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缺乏对致灾海洋生物的针对性。本文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致灾海洋生物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的现场工作反馈,分析了现有核电项目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工作的不足,提出了调查方案的优化措施,以尝试增强海洋生物调查、筛选评价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渤海辽东湾附近海域在严寒季节海冰分布广泛,核电厂向受纳海域排放的温排水带有大量乏热,将导致海域内水温升高而引起海冰融化。某核电厂址西侧海域有一斑海豹国家自然保护区,电厂温排水及其融冰效应可能影响斑海豹的生存、繁殖环境。文章根据核电厂温排水融冰模型对其融冰量的预测和环境影响分析,表明了电厂温排水对斑海豹保护区的影响是在较小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内陆发展核电所关注的厂址安全、环境保护的几个问题。分析表明,发展内陆核电是我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内陆核电的核安全是有保障的,环境风险可控,我国启动内陆核电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0.
核电厂址事故大气弥散因子计算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常用的计算核电厂事故概率大气扩散因子的模式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内边界层影响的计算模式,根据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址大气弥散实验的实测参数,分别采用本模式和常用模式估算了厂址边界0.5km外的最终评价用事故概率扩散因子和各途径的剂量及有效剂量。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事故概率扩散因子还是个人有效剂量,本模式给出的值都是常用模式的5.9倍。因此,在不能忽略内边界层出现频率的滨海厂址,必须考虑内边界层对事故扩散  相似文献   

11.
1995年9、10月间在秦山三期核电厂址进行了气象相关实验,即在秦山一、二、三期进行低空风、温与地面风的同步观测,在三期厂址进行平衡球测扩散参数,风洞模拟实验测量建筑群对流场与扩散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应用气象相关实验结果由已建厂址的气象数据来估算新建厂址年均扩散因子的方法与公式.  相似文献   

12.
1995年9、10月间在秦山三期核电厂址进行了气象相关实验,即在秦山一、二、三期进行低空风、温与地面风的同步观测,在三期厂址进行平衡球测扩散参数,风洞模拟实验测量建筑群与对流与扩散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应用气象相关实验结果由已建厂址的气象数据来估算新建厂址年均扩散因子的方法与公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现有的温排水排放控制标准可执行性不强的现状,对我国电厂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标准中的关键参数-温排水排放口的最高排放温度限值进行了研究。以我国北方某典型滨海核电厂址邻近海域的代表性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各季节不同受试物种高起始致死温度(UILT50)的统计分析结果,作为确定该厂址温排水排放口控制的高温限值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法规调研法和水温极值预测法,最终确定该典型滨海核电厂址温排水最高排放温度限值的推荐值如下:冬季为31℃,春、秋季为32℃,夏季为34℃。  相似文献   

14.
设核电厂址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自然变化幅度为ΔT0(某指定时间段内),若该海域内主要水生物在特定时间段内温度变化ΔT2受到的影响可以接受,则混合区边缘的温升限值可定为ΔT1,三者关系为ΔT1=ΔT2-ΔT0.按上述关系推得我国某核电厂温排水混合区边缘的温升限值为3.06℃.  相似文献   

15.
在压水堆核电厂发生核事故过程中,气载放射性流出物监测是指示核应急行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参考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国内压水堆核电厂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现有压水堆核电厂气载放射性流出物报警阈值在核应急行动水平中的选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颁布的日本核电厂安全要求的概要,论述了新安全要求的各项改进措施,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日本核电发展的影响,将日本核电厂新安全要求中的内容和不足加以总结,为我国提高核安全监管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年均大气扩散因子预测建设项目大气污染和气载污染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浓度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分布,可以客观的评价项目厂址选择的合理性.本文具体分析了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将其结果有效地应用于建设项目待建厂址的选择之中.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2,(1):32-33
为了防止和应对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我国核电厂址选择充分考虑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社会环境.各方面条件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选址要研究调查:人口密度与分布、土地及水资源利用、动植物生态状况、农林渔业、工矿企业、电网连接、地质、地形、地震、海洋与陆地水文、气象等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应急撤离路线的考虑及其对应急响应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沿海核电厂的兴建给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带来了新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核电项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的必要性和依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现行管理规范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核电项目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方案。借此引起理论界对该课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从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大量的核设施和放射源装置,这里有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厂,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首座2×60千瓦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厂,我国唯一的重水堆核电厂--秦山三期核电厂,还有世界上第一台建造的AP1000核电机组--三门核电,同时该地区还拥有一级放射源和辐照装置60多个,是我国核设施和放射及辐照装置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