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5种粉末活性炭,在固定床实验台上研究SO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通过N2吸附、元素分析、Boehm滴定、热重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研究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对吸附SO2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活性炭的原料和活化方法不同,活性炭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呈现不同的吸附SO2的过程。关联了SO2饱和吸附量和活性炭性质之间的关系,发现SO2吸附量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容积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SO2吸附量随着微孔孔径的降低而增加、随着表面碱性官能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粉末活性炭的微孔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共同影响着SO2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HBV为基材 ,在不同的助剂条件下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了几种PHBV泡沫吸油材料 ,并进行了吸油性能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以三氯甲烷和乙基纤维素为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吸油率、二次吸油率随着助剂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而以乙酸纤维素为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吸油率、二次吸油率随着助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三者保油率的变化不明显。当达到最佳配比时 ,三种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在 2 6℃原油下的吸油率可达 2 0倍 ,在 17℃原油下的吸油率可达 30倍。从吸油性能、成本和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 ,以乙酸纤维素作为助剂的制备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感耦合空气等离子体对涂覆法制备的CNT/TiO2复合电极进行射频放电改性处理.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润湿性及元素成分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有利于苯酚吸附,电极比表面孔隙、亲水性、TiO2及含氧官能团均得以增加;循环伏安测试(CV)表明改性后电极比电容提高54%;改性后复合电极对苯酚的吸附量较改性前提高了45%.且等离子改性CNT/TiO2电极对苯酚的去除量随电压、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4.
磷酸铁沉淀对生物除磷所需钾离子的吸附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酸铁沉淀是化学-生物同步除磷系统的产物,其电负性对生物除磷必需的钾离子产生静电吸附。磷酸铁在纯水、污水2种介质中对K+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钾离子吸附率随磷酸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磷酸铁对钾离子的吸附程度弱,磷酸铁吸钾量占活性污泥吸钾量的21%~29%,混合污泥中磷酸铁含量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会对活性污泥吸钾产生拮抗作用,除磷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5.
X52 200100188石油烃在水面上蒸发过程的研究/高迎新(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一//油气田环境保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一2000,(2)一24-25环图X一37 原油溢流到水体后对水体造成污染,通过对3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进行的风化和蒸发实验证明:3种原油在风化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原油比重和粘度渐渐增大。当风化48h后,原油中Cl。以前的轻组分基本挥发完。腊质、胶质及芳烃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比重接近于水的比重;在蒸发实验中,蒸发开始4h后,3种原油都有很高的蒸发速率和扩散速率,1俘、2“、3“油的蒸发速率分别达到了91 .3%、93 .7%和95 .…  相似文献   

6.
铁铝氧化物是土壤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对土壤中有机无机组分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吸附实验和DLVO理论,探究铁铝复合氧化物对细菌的粘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铁铝复合氧化物对细菌的粘附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铁铝1∶3复合氧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717.43和2792.29 mg·g~(-1),铁铝3∶1复合氧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55.58和2760.33 mg·g~(-1).随着pH值的增大,两种铁铝复合氧化物对两种细菌的吸附量均呈下降趋势.铁铝1∶3复合氧化物对两种细菌的吸附量均大于铁铝3∶1复合氧化物.静电吸引力是铁铝复合氧化物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型PHBV吸油材料与传统聚丙烯吸油材料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完全生物降解PHVB(β-羟基丁酸和β-羟基戊酸的共聚体)为基材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几种材料的吸油性能与常用聚丙烯吸油毡做了对比实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吸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后的PHBV的吸油速率、吸油率等指标均已接近聚丙烯吸油毡,而保油性优于聚丙烯吸油毡。  相似文献   

8.
砷酸根对砖红壤中铜吸附和解吸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加砷酸根对砖红壤吸附铜及随后吸附性铜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砷后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增加.随砷加入量的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和吸附性铜的解吸量均增加.在pH值为3 4至5 2范围内,砷对铜吸附的促进作用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约在pH值为4 5时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表面电荷的测定结果和铜的解吸实验结果均说明砷酸根主要通过自身的吸附来增加土壤的表面净负电荷,从而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甲酸对天然沸石改性,通过测定其比表面积和XRD图谱评定其结构变化;并在不同浓度的K+、Cu2+、HPO42-存在条件下,比较了天然沸石及改性加工后对沙门氏菌K533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天然沸石经甲酸改性后,BET比表面积增加;由XRD图谱可见,改性沸石表面杂质减少;在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改性沸石对沙门氏菌K533的吸附量极显著高于天然沸石(P<0.01),且在一定离子浓度范围内,天然沸石、改性沸石的吸附量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综上所述,甲酸改性沸石对沙门氏菌K533的吸附性能优于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别长期风化的沉底油,以1种原油(A)和2种燃油(B和C)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限法筛选340 d风化的水面漂浮油和水下沉底油的稳定诊断比,并基于这些诊断比对沉底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诊断比的稳定性不仅和油种、风化时间有关,还和溢油的存在形态密切相关;轻组分含量相对高的A和B的沉底油比它们对应的漂浮油受到的风化影响更大,而重组分含量高的C正好相反,研究最终得到4个适合鉴别长期风化漂浮油和沉底油的稳定诊断比;聚类分析法可将沉底油与其油源很好地聚类,并可反映沉底油的风化程度。因此,基于稳定诊断比的聚类分析法可用于鉴别长期风化的沉底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输油管道应急预案编制研究现状,针对陆上输油管道水面溢油特点,研究提出了水面溢油应急预案,即一河一案的编制工作程序。基于典型管道水面溢油情景,编制了输油管道水面溢油应急预案模板,为企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环境应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胜利油田海上采油油轮的生产作业状况及增设油气分离装置的必要性,提出了油气分离装置设计与施工的要求,论证了海上采油油轮增设撬装式油气分离装置是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消除事故隐患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化学絮凝与SBR联合的二段法对采油污水进行处理,采油污水经第一段化学破乳絮凝后,COD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油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第一段处理出水再经第二段SBR处理后COD又得到进一步去除,出水中COD≤60mg/L,BOD_5≤30mg/L、SS<30mg/L、油<10mg/L,达到了油田回注水标准和含油污水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大型油料储罐区火灾事故往往伴随着油气爆炸,对应急救援消防官兵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介绍了物理抑爆剂和化学抑爆剂的油气抑爆机理,重点分析了超细干粉和卤代烃气体抑爆剂的抑爆技术,并以20L球装置进行了抑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细干粉冷气溶胶具有物理和化学抑爆双重作用,且可压缩性高、流动性及弥散性好,对油气环境具有较好的抑爆作用;卤代烃气体1301抑爆剂对油气环境的抑爆效果非常明显,但不是环境友好型抑爆剂。该研究有助于优化油气环境的最佳抑爆条件,对大型储油罐区油气抑爆技术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船舶油运中油气污染,控制及石油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甲斌 《交通环保》2001,22(1):15-18
船舶装卸运输石油时,油气蒸发是船舶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损失大量货油,也对船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试验表明, 油气蒸发过程随油种不同。蒸发速率差别较大,第一类如工业汽油、煤油,初始发量高达每小时5%-10%,第一天蒸发逸散量可在50%,第二类如柴油、原油也有较大蒸发速率,第一天的蒸发量可达3%-11%,第三类蒸发量较小,如机油、重油、渣油等。第一天蒸发量仅约0.5%以下,但蒸发衰减不快。前两类油种蒸发衰减较快。油气蒸发过程也与环境温度、风速有关。文中最后讨论了控制油气蒸发造成污染的3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油类污染事故频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低估。我国在2005~2009年5年中公开报导的油类突发污染事件共有95起,涉及到84个县市,其中77起是人为因素引起的,18起是企业违法造成的,污染到水系的有72起。文章就此阐述了油类突发污染事件对水环境、人类和植物造成的风险与危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只有政府、企业与公众3方负责,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突发事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炼油污水的油性剖析和主要除油设施的净化效率评价,探讨了除油效率与油特性的关系,对现有除油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上溢油的海洋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海洋工程环境监督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但目前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风险的社会化分散机制缺乏操作层面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风险特征的总结,结合保险理想可保条件,对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风险的可保性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认为该风险在操作层面可以实现有条件地可保,并依据风险特征曲线提出了风险可保化的技术性手段和政策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面有限长油膜下油滴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周虎  尹海龙 《交通环保》2000,21(3):10-12,44
在所给定的边界条件下,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油滴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解的合理性,讨论了与可对比解析解的一致性,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此解对河流、水库、海洋事故溢油引起的水体油污染计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