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2007、2010、2012年甘肃省分行业能源的直接和完全能耗系数大小,以及省际贸易中虚拟能源的净输入和净输出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2年,甘肃省人均虚拟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生产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5.5%和28.2%,13.9%和13.6%,能源消费量增幅远高于能源生产总量.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在行业间的流动趋势变化明显,其中2007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其值分别为2957.41和2336.35万t标准煤.2010年变化趋势与其一致,其值分别为2563.92和3094.53万t标准煤.2012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其值分别为3690.54和3080.61万t标准煤.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总量增加了28.9%,其中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分别增加了94.7%和92.5%,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别减小了24.4%,42.3%和91.6%.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呈净输入-净输出-净输入的贸易格局,主要输向河北、内蒙古、上海和陕西等能源总量较多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主要输出行业,分别占总输出的36.6%和38.3%;输入主要来源于北京、辽宁、江苏、福建和宁夏等省区.因此,减少省内能源输出量,提高省外输入量对甘肃省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的假设抽取模型,构建能源在行业间关联模型,分析供给侧、需求侧角度行业部门之间隐含在经济活动中能源转移效应.根据广东省的能源需求特征分析,非能源工业部门能源直接消费量最多,其中2012年消费量占总经济部门总消费量的57.2%,是社会经济生产过程是能源资源供给中的关键部门.而对行业间能源关联研究表明,能源部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是净输出部门,而建筑业、其他服务业是能源净输入部门.农业部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供给侧与需求侧能源消费量大致持平,且在能源转移过程中与其他行业关联较小.从年际间动态变化分析,广东省能源部门供应于自身行业内部隐含能源转移增多,从2002年的8.55%升至2012年的24.67%,说明用于能源部门加工利用的能源更多,也从侧面印证了广东省能源利用更加有效与清洁.  相似文献   

3.
邸敬涵  温宗国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909-4918
为解决稀土资源贸易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核算了稀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中所有国家的实际资源环境净效益,并判断未来国际制造业的三大主要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稀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实际资源环境净效益高达85亿美元,主要贡献来自于稀土原材料产品.未来国际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下,尽管绿色发展与气候目标政策会降低17%的净效益,但依然是改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的关键政策路径;产业链转移重构政策会减少11%的净效益,加剧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新兴制造业发展政策会增加76%的净效益,但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依然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4.
徐丽萍  王立  李金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1):2095-2102
针对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比较问题,考虑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隐含能思想提出了行业完全能源效率的概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投入产出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评价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行业生产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演变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实证分析,对北京市42个行业的完全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鉴别其在生产全流程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高行业完全能源效率的潜力和改进途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第一产业的完全能源效率很低,有些服务业的完全能源效率也较低,相反地有些工业行业的完全能源效率却比较高.这说明,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政府不应该简单地限制所有工业行业发展,也不应该盲目地鼓励发展所有服务业,而应该参考各行业的完全能源效率情况,在充分衡量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之后做出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我国2020年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进行了核算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显著,直接碳排放强度位居全行业第一,是创造单位价值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完全碳排放量位居全行业第三、制造业第一;间接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化石能源加工业对化石能源采掘业和电力供应业的碳排放拉动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出口贸易对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亚洲国家的拉动作用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应充分发挥化石能源加工业的引导作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有效降低各行业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直接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量高、附加值低的化石能源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6.
基于LCA的建材生产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生命周期方法,通过清单建模及计算,分析了12种建材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能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包括能源上游阶段、运输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同时考虑了直接能耗、直接污染物排放以及间接能耗、间接污染物排放;并使用“迭代”法对能源上游阶段进行清单分析.清单输出结果表明:钢材生产的生命周期总能耗和CO2排放量最大,分别为34.83 GJ/t和3 493 kg/t;草砖生产的生命周期总能耗和CO2排放量最小,分别为0.14 GJ/t和11 kg/t,说明其环境友好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1997~2018年投入产出表及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三大产业虚拟水、能的消耗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虚拟水-虚拟能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虚拟水、能系统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此同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虚拟水、能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最后,利用指数平滑模型,预测了我国2022~2032年虚拟水、能消耗总量.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三大产业虚拟水、能消耗量均呈上升趋势,但第一、二产业的虚拟水、能消耗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呈上升趋势,其中,GDP和第三产业完全用水(能耗)系数是影响我国虚拟水(能)消耗量的重要因素;(2)三大产业直接用水(能耗)系数、完全用水(能耗)系数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3)通过间接消耗大量水资源和能源,第二、三产业的用水和能耗乘数较高,是“隐形”的高耗水、高耗能产业;(4)虚拟水-虚拟能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但仅达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5)未来10年,我国虚拟水、能及实体能消耗量仍呈上升趋势,但实体水消耗量呈下降趋势.为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各环节水、能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消费结构,提升虚拟水-虚拟能系统耦合协调度,以缓解我国水资源和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锂离子电池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标准为:不大于365千克(标准煤)/万安时.历史数据即为我们的能源基准,针对各企业拥有唯一性.能源目标要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地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365千克(标准煤)/万安时.能耗量的预测要分为车间直接生产设备能耗量预测和能源公辅设备能耗量预测两部分分别同时进行.由于能源公辅设备产生...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虚拟水消费与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作为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城市,亟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基于多尺度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对2012年北京市虚拟水消费及贸易情况进行了核算与分析,并与2007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北京市消费引发的虚拟水用量高达139.5亿m3,是基于生产的直接实体用水量(35.9亿m3)的3.89倍;对比2007年,虚拟水消费增长(23.7%)远比直接用水增长(11.8%)快。北京市使用的全部水资源中仅有5%由北京本地供应,有超过3/5从国内其他省市调入,约35%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与此相对应,这些水资源有1/5被北京本地消费使用,约3/4被调出到国内其他省市,6%被出口至其他国家。与2007年相比,2012年北京市国内虚拟水贸易由净调入转为净调出,净调出量为2007年净调入量的1.1倍;而国际虚拟水贸易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净进口量为2007年净出口量的837.2倍。北京市2012年净输入虚拟水资源103.6亿m3(全部来源于国际贸易),有效地避免了对本地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此同时,北京市通过转口贸易的形式将大量进口的虚拟水调出到了中国其他省市,为缓解国内水资源紧张局面作出了贡献。未来北京市应当在考虑能源矿产供应安全及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前提下有策略性地增加矿产、能源、建筑和交通运输设备等部门部分产品的进口,以达到节约我国水资源及全球范围内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餐饮废弃油脂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与CO_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以餐饮废弃油脂为原料,利用化学催化法生产的生物柴油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与CO2排放分析,以具有1 MJ能量的生物柴油产品为功能单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为1.648 9 MJ,化石能耗为0.616 9 MJ,化石能效比为1.62,生命周期净能量产出为0.383 1 MJ,生命周期CO2净排放量为-10.34 g.与生产和使用1 MJ能量的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升高37%,化石能耗降低49%,可减少CO2排放90.99 g.  相似文献   

11.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工业产品进出口污染足迹计量模型,计算了中国20个进出口工业部门6类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等多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环境污染加剧与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密切相关.贸易顺差部门COD、SO2排放系数偏高,污染足迹净流入主要来自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污染足迹净流出主要来自化学工业; 2002年COD净流入31.00万t,SO2净流出48.87万t,其他污染物足迹大致平衡.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区域贸易隐含二氧化硫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成  赵红艳  王鑫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916-392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是我国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厘清这一地区内部各省各行业之间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是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二氧化硫(SO_2)为对象,结合自下而上排放清单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估算了201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直辖市)和各行业之间的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并基于产业链分析了区域贸易对重点行业SO_2的排放贡献,识别了主导排放的区域贸易产业链.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市之间,河北和山西是主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北京和天津是主要的隐含排放输入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动力行业、金属冶炼和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学工业,而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是拉动四类重点行业SO_2排放的主要产业.进一步分析六省市内部排放与区域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发现,山西省是主要的能源消费SO_2排放输出区域;河北省是主要的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河北和河南是主要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山西是主要的石化与化工隐含排放输出区域.以上结果有助于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产品贸易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计算了1997年北京市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和废污水排放系数指标。分析发现,农业、化学等产业部门用水系数和废污水排放系数都较高,用水效率低,1997年北京市这些部门产品贸易输入量较大;货邮、电子、服务等产业部门用水系数和废污水排放系数都较低,用水效率高,1997年北京市这些部门产品贸易输出量大。1997年北京市因产品贸易输出水资源149942×104m3,输入水资源304001×104m3,净输入水资源154059×104m3;因产品贸易输出废污水79300×104m3,输入废污水41506×104m3,转移废污水37794×104m3。由此得出结论,1997年北京市产品贸易是有效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形势的途径和策略。针对北京市未来更加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提出北京市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货邮、电子、服务行业,尽量压缩农业、食品、电力、纺织、化学、商饮、造纸等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Increasing the share of renewable energy is of principal concern for the EU energy policy. A number of policies have been adopted, and, in part, been implemented by the EU member countries. An increasing share of renewable energy implies an increasing utilisation of biofuels in general and of forest-based biomass in particular. However, in the EU, the endowment and uses of forest-base biomass are diverse suggesting that an increasing trade would become necessary in order to cost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utilisation of forest-based bioma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 the presence of EU energy policy, quantify and analyse possible trade levels for forest fuels in the EU. Particularly, the consequences on trade after implementing the White Paper and the RES-E Directive are analysed. Investigating the European trade in forest fuel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how industry sectors in the EU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polic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ite Paper and the RES-E Directive will increase the trade in forest fuels, resulting in total trade increases of up to 67 percent. Furthermore, the national net trading levels are possible to derive. Depending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differ – a country that was net importing given the White Paper implementation can instead be net exporting when applying the RES-E Directive. The fact that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s will increase the trade may mitigate potential industry problems to secure the needed inpu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gration of countries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for some industries to increase their production even more, possibly strengthening any input scarcity problems. It is therefore not possible to generally conclude if a more integrated European forest fuel market, and hence an increased European forest fuel trade, will mitigate industry problems to secure their needed inputs or not.  相似文献   

15.
选取灵活的单区域模型,运用实物产值比计算方法,选取日本为进口代表国并结合进口国GDP排放强度的修正方法,针对加工贸易产品占我国外贸总额约50%的特点,改进现有内涵排放测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产品内涵排放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呈现碳排放与出口额脱钩的现象,进口产品内涵排放占比全国碳排放的比重维持在3~5%左右,“十二五”期间净出口内涵排放的总量和占比比“十一五”期间都有所降低,显示我国出口贸易政策调整作用正在显现.需要不断坚持优化进出口政策,尽早实现我国进出口产品内涵排放之间的平衡.投资增速的快速下降已经开始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但中国未来需要进一步加速最终消费的增长以弥补投资下降所带来的需求不足,并鼓励服务业需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碳排放责任划分和污染治理必须考虑空间转移问题,才能制定公平可行的减排和治理方案。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不同,区域间贸易往来密切,需要对贸易品中隐含的碳排放和污染排放进行估算。论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江苏基于生产者角度和消费者角度的碳排放和SO_2排放,对各部门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和SO_2排放进行了估算,并对隐含碳排放和SO_2排放流入最高的4个部门和最终需求中碳排放和SO_2排放的流入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苏属于碳排放和SO_2排放净流入区域,净流入碳排放17.87 Mt C,净流入SO_2排放9.05×104t。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输入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和SO_2排放都较大,未来江苏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区域化石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往往集中于少数高能耗、高排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 重点行业/领域的产业规模、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变化直接决定区域碳排放达峰时间、达峰质量和峰值大小. 研究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是实现碳排放分区管控、落实行业减排责任和推动区域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基础.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路径研究方法,涵盖宏观目标约束、边界和范围确定、宏观需求预测、行业关联耦合四大模块. 该方法提供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目标双约束下,不同行业/领域碳排放达峰的路径优化选择. 在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技术特点、国内外进出口变化的基础上,宏观预测重点行业/领域发展规模与需求变化,同时结合以技术为核心的MESSAGE模型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建立行业内、行业间能量流、物质流耦合关系,通过不断迭代优化确立各行业/领域未来发展需求,并建立不同发展情景,综合研判各情景提出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目标与路径. 该方法满足国家、省份、城市等不同区域尺度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路径分析与减排措施、成本效益、政策保障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