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BR中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反硝化聚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反硝化聚磷菌(DNPAOs)可利用厌氧储存的聚.3.羟基丁酸(PHB)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过量吸磷和反硝化,从而达到在低碳源下脱氮除磷的双重目的.本试验在SBR反应器中,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A/O)交替运行的方式.将富集聚磷菌(PAOs)的颗粒污泥成功地诱导为具有反硝化聚磷能力的颗粒污泥.诱导结束后P的去除率在90%以上,NOx-N的去除率在93%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在25-33 mg/L,缺氧段每去除lg NOx-N吸收P约1.3 g;典型周期运行结果显示,厌氧段最大比释磷速率(SRPR)为18.39 mg/(g.h),缺氧段最大比吸磷速率(SUPR)为23.72 mg/(g·h),最大比反硝化速率(SDNR)为18.19mg/(g·h),好氧段最大SUPR为17.15 me,/(g·h):颗粒污泥中DNPAOs的数量由诱导前的14.9%增加到80.7%.与除磷颗粒污泥相比.反硝化聚磷颗粒污泥沉速提高0.16-0.7倍,比重提高0.003 1.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污泥和结晶杂盐等固相物质,既有资源属性,又有污染特性,但目前缺乏基于能源、经济及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估.本研究阐述了3类固相物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质量当量计算及处置方法评价模型.以宝武集团韶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二期)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A/O/H/O(厌氧/好氧/水解/好氧)流化床工艺作为考察对象,利用工程运行参数和水质统计数据进行固相物质的产量推算,结果发现,焦油、物化污泥、生物污泥(含水率为80%)和工业杂盐的产率分别为0.186、5.80、4.24和1.97 kg·m-3.通过处置方法评价模型明确了焦油焚烧、污泥热解、结晶杂盐分盐提纯后工业应用是最佳处置方案,在60 m3·h-1废水处理规模的固相物质处置过程中,每年约产生1177 MWh的能源,获得135.0万元的经济效益,排放627.0 t CO2,表明能源回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协同存在.  相似文献   

3.
低氧条件下完全混合系统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鹏  周琪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755-759
采用人工配水,以泥龄、C/N比、F/M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对低氧条件下完全混合系统的同时硝化和反硝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DO为0.3-0.8mg/L、pH控制在7.5-8.0、温度为20-28℃时,完全混合系统确实发生了同时硝化和反硝化。获得的最佳运行条件:泥龄为45d.C/N比为10:1,F/M为0.1g(CODCr)/[g(MLSS)·d]。在最佳运行条件下,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8%和100%,总氮TN的去除率达70%。出水CODCr和氨氮的浓度均达标。  相似文献   

4.
Cu/TiO_2/SiO_2纳米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氨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γ-射线辐射法制备了Cu/TiO2/SiO2纳米介孔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显示单质金属铜与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较均匀地分布在非晶SiO2介孔基体的孔洞之中。光催化降解氨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三元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与未掺杂铜的TiO2/SiO2二元复合薄膜相比,铜纳米粒子的掺入可将其光催化性能提高18%以上。  相似文献   

5.
碳源对O/A-F/F模式积累内源聚合物及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缺氧-盛宴/饥饿(O/A-F/F)选择模式能够在好氧段实现活性污泥积累内源聚合物的同时在缺氧段原位利用内源聚合物驱动反硝化.为了深入探究不同的碳源类型对O/A-F/F模式下内源聚合物积累和内源反硝化的影响,实验以乙酸和葡萄糖为主要碳源探究内源聚合物积累和内源反硝化特性以及富集的活性污泥菌群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在O/A-F/F选择模式下,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500 mg·L~(-1)左右时,以乙酸为主要碳源系统(Ac-SBR)和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的系统(Gc-SBR)均能实现40 mg·L~(-1)的硝酸盐氮的内源去除,且各系统均实现了部分短程反硝化.但Ac-SBR实现了更高的亚硝酸盐的积累.乙酸有利于内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积累并驱动内源反硝化过程,PHA产率为0.52,平均反硝化速率(DNR)为9.65 mg·(L·h)-1.Gc-SBR系统能够实现PHA和糖原(Gly)的同时积累,但Gly产率高于PHA产率,分别为0.36和0.17,DNR为4.35 mg·(L·h)-1.Gly是实现内源反硝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反硝化脱氮贡献率占总量的77%.16S rRNA高通量测序表明Proteobacteria门中的β-Proteobacteria在Ac-SBR中为优势菌纲,菌群丰度为40.56%,而在Gc-SBR中菌群丰度为18.05%.α-Proteobacteria可能在Gc-SBR中贡献了微生物的糖原积累.β-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和Lgnavibacteria在Ac-SBR中贡献了内源PHA积累.  相似文献   

6.
此文论述了我国模具CAD/CAM/CAE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趋势和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UV/Fentan方法中铁元素的用量,合理利用溶解态铁的催化反应过程并提高其降解效率,研究以难生物降解性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物,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UV/Fenton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一元线性方程模拟了罗丹明B退色反应的的动力学方程.结果显示,当体系的最初pH为3.00,溶液中[Fe2+]=0.180 mmol·L-1、[H2O2]=124.022 mmol·L-1时,UV/Fenton氧化罗丹明B退色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总铁含量维持在0.180mmol·L-1、保持紫外光照射、4次向同一UV/Fenton体系中添加1.7mLH2O2,每次反应后Fe2+/Fe3+的循环转化规律和溶液的脱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每次反应结束阶段(30 min),Fe2+浓度均高于Fe3+浓度,残余液仍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9.9%;退色反应速率常数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最后一次循环反应结束后,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2547,相对于初始反应速率常数只下降了17%左右.  相似文献   

8.
利用VisualC++的面向对象编程、模块化、代码重用、组件共享等技术,开发出用于塑性精密成形的齿轮CAD/CAPP系统的用户界面和程序代码,并使用三维软件Pro/Engineer中的Pro gram模块,读取程序代码的相关信息,实现模块的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对铝型材挤压研究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铝型材挤压研究的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O/A/O组合工艺在浆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如皋常青某印染厂废水处理中心为例,介绍了O/A/O组合工艺处理浆染废水的工程设计。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m^3/d,进水COD为1200mg/L,处理后出水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处理可生化性较差、难降解废水的行之有效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A/O生物脱氮工艺的反硝化动力学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SBR反应器间歇试验,研究了投加外碳源后系统的反硝化潜力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向原有淀粉废水中投加外碳源乙醇废液后,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反硝化速率由0.74mg/(g·h)增加到2.11mg/(g·h),反硝化潜力由5.6mg/L增加到16.2mg/L.脉冲投加淀粉废水进行缺氧反硝化间歇试验,可以获得系统污泥动力学信息,确定原水的反硝化潜力,并可估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总反硝化潜力,因此可以预测获得最小出水硝酸氮浓度的控制策略.相对于COD/N,如果确定了系统反硝化潜力和污水水质能获得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土壤样品多氯联苯的GC/ECD双柱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C/ECD法是目前测定土壤样品多氯联苯(PCBs)总量最常用的方法.笔者参考US EPA 8082方法,针对实际土壤样品基质复杂、浓度差别大、有机氯农药干扰GC/ECD测定等特点,对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采用碱解萃取、酸洗、硅胶柱净化、双柱GC/ECD分析方法,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混合Aroclor污染类型的定性识别,外标法用于PCBs总量的定量分析.PCBs总量的清洁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0%~90%,方法检出限为0.40 ng/g.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不同季节的12次NOAA/AVHRR数据,将热岛强度△Tm进行平均,全年成都市和中小城市△Tm的平均值分别为5.75和3.35℃;夏季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7.50℃和4.84℃;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分别为3.33和1.62℃。白天和夜间△Tm的平均值比较,成都市分别为7.39和3.46℃,白天是夜间的2.14倍;中小城市分别为4.44和1.83℃,白天是夜间的2.43倍。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孙亚男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09,30(3):792-797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A/O中试试验系统处理低COD/N生活污水,为获得高品质出水,投加外碳源(乙醇)强化反硝化效果.为合理、有效控制外碳源投量,针对不同控制参数(ORP和在线硝酸盐氮)及外碳源投加位置(D3和D4),提出5个外碳源投加控制策略,并从基建投资、处理效果、运行费用及维护等方面对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控制策略Ⅰ和Ⅱ只选取D4为碳源投加控制点,控制结构最为简单,传感器数量最少,造价低,但由于缺氧停留时间过短,在高负荷、低COD/N时,控制参数无法达到预先设定值,而使得碳源投加持续过量,缺氧区D4平均COD浓度高达192.8 mg/L和158.9 mg/L,平均出水TN浓度高达17.42 mg/L和19.04 mg/L,碳源消耗量分别为92 mL/(m3·d)和84 mL/(m3·d).而控制策略Ⅲ~Ⅴ,同时在D3和D4投加外碳源,并采用不同的控制参数.结果表明,3个控制策略能充分利用D3和D4反硝化容量,较好地抵抗冲击负荷,保持出水TN浓度稳定,平均为7.30、 8.2和7.49 mg/L,碳源消耗量分别为29、 45和27 mL/(m3·d).最后,从传感器数量、运行效果稳定性及运行费用等方面对5个控制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控制策略Ⅲ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出水效果较好,碳源投加量较低且在线仪器的投资较省,是较为优化的外碳源投加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PAC/SBR工艺处理经混凝预处理的汽车工业废水,在混凝处理已基本去除SS、胶体和重金属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曝气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600mg/L)较高的情况下,投加ρ(PAC)为300mg/L,可使曝气反应时间由7~8h缩短为2h,出水完全达到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鲜渗滤液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Fenton处理过程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琼瑶  何品晶  徐苏云  郑仲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8,29(11):3258-3264
以新鲜渗滤液和长填埋龄渗滤液为对象,采用Fenton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COD、总有机碳(TOC)、COD/TOC等表征手段,比较分析渗滤液性质对Fenton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有机物平均Mr高于新鲜渗滤液,其Mr>105的组分占到了总量的64%,但在Fenton法作用下其更易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Mr<103);新鲜渗滤液的COD去除率(61%~84%)高于长填埋龄渗滤液(31%~60%),而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去除率(85%~91%)高于新鲜渗滤液(52%~80%);无论是处理新鲜渗滤液还是难降解的长填埋龄渗滤液,Fenton法的氧化作用对COD去除的贡献均大于絮凝作用.絮凝作用的COD(CODcoag)去除率受氧化作用的COD(CODoxid)去除率影响,CODoxid去除率越大,CODcoag去除率越低;物料平衡结果显示,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oxid去除量大于CODoxid去除量,而新鲜渗滤液的的TOCoxid去除量小于CODoxid去除量;长填埋龄渗滤液和新鲜渗滤液的初始COD/TOC分别为1.17和1.58,在Fenton处理的氧化作用下,COD/TOC分别变为1.96和0.68,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发生的是完全氧化,而新鲜渗滤液同时发生了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2种渗滤液的CODcoag和TOCcoag变化说明,长填埋龄渗滤液中受絮凝作用去除的有机物的氧化态明显低于新鲜渗滤液.  相似文献   

17.
C/P比与磷回收对生物营养物去除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郝晓地  戴吉  胡沅胜  曹亚莉 《环境科学》2008,29(11):3098-3103
以生物营养物去除系统——BCFS工艺为基础,考察了不同C/P(COD/P)和厌氧上清液侧流比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充足时,TP去除率稳定在87%左右,能够保证较低的出水TP(≤0.8 mg·L-1).当进水COD/P降低到24以下时,TP去除率迅速降至62%,出水TP升至5 mg·L-1以上.在此进水水质下,以厌氧池上清液侧流方式辅以化学磷回收;当侧流比增加至30%时,出水TP浓度降低至1 mg·L-1以下;相应的磷回收量为进水TP负荷的54%.因此,化学磷回收具有辅助生物除磷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B/S结构的环境信息系统的优点及其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对所包含的组件及功能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B/S结构的环境信息系统使用方便、易扩展、可移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付立叶变换红光谱对2-吡啶酮与11种卤代烃加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由GC/MS确证。结果表明,吡啶酮与卤代烃发生加合反应,在吡啶酮的环上氮位及环外氧位,生成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加合物-氮位与氧位加物,所有氧位加合物在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比较氮加合物短。  相似文献   

20.
太湖梅梁湾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OS/umu方法测试了太湖梅梁湾表层水和沉积物有机提取物的直接和间接遗传毒性,并与同期进行的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暴露体积为40mL水样/孔时,绝大多数样点没有检出遗传毒性;而各样点的沉积物有机提取物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和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间接遗传毒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推测沉积物中存在间接致突变物质的积累,而多环芳烃可能是导致梅梁湾沉积物遗传毒性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