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从城市群视角出发引入生态位理论,界定生态文明位内涵,构建涵盖社会子系统生态位—经济子系统生态位—资源环境子系统生态位共29项指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对生态文明位和生态经济指数的二维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6个案例城市在200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趋势以及地位。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生态文明水平(相对生态文明位)最高,邢台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天津生态文明水平分别排名第2、第3、第4、第5。2007—2011年,北京、承德、邢台生态文明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秦皇岛、石家庄、天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生态经济指数测算显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占用消耗大,承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并基于该二维模型,将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4种类型:发展失衡型、相对和谐型、高质量发展型、资源环境优势型,分别确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融合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多模型组合建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形成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生态"是综合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DSS、SDS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据平台、应用平台为框架,为生态管理、设计、建设的静态、动态、分析、决策等提供服务的技术系统,它是生态的数字化再现.探讨了"数字生态"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功能,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结合系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从而实现对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目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中国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全面反映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综合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宁波中心城区2000、2005和2010年城市化强度、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资源环境效率和生态胁迫等5个方面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宁波中心城区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得分从0.48降至0.29。宁波中心城区经历了高强度的城市化发展,资源环境效率大幅提升,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胁迫。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和产能结构,坚持集中集约发展,并从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强化主要污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结合山东半岛地质环境现状和特点,将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划分为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问题3类一级指标,每类一级指标各选择其典型二级指标(共12项)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及数据属性库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现阶段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将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区域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出了具体部署。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  相似文献   

6.
朱亚新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4):46-47,55
结合地区经济、社会的状况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析了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建设生态滨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面源污染研究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活跃机构、研究者、权威机构、研究热点,及研究成果承载的主要媒介等信息,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相关文献调研,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面源污染研究文献大量出现是发生在2000年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是面源污染文献发文量最大的学科,但学科交叉发展的态势不容忽视;西安理工大学的李怀恩及李家科团队、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晓燕团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尹澄清和单保庆团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杨林章和施卫明团队及北京师范大学的沈珍瑶和刘瑞民团队等为中国面源污染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机构,不但面源污染总文献发文量较多,且高频被引论文也较多,总被引频次也较高,是中国面源污染研究的权威机构;目前中国面源污染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来源、影响因素)、量化(负荷量的估算)等方面,面源污染的系统防治对策研究还应加强。《环境科学》、《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环境工程学报》、《农业环境保护》、《应用生态学报》、《地理科学》和《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是高频被引面源污染论文发文量较多的期刊。  相似文献   

8.
从濮阳市9座规模较大且运行稳定的污水处理厂采集城市污泥,对城市污泥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浓度、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污泥呈现高有机质、高氮、高磷的特点,且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标准限值,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城市污泥中Cu、Pb、Cd、Ni、Cr、As、Hg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在自然环境下较为稳定;Zn主要以酸可交换态和易还原态存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总体较低,Cu、Zn、Cd、Hg为风险元素,其中Zn的污染程度最高,在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时应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对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特征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具有集聚性,不同省份...  相似文献   

10.
参考国家相关指南并结合南京市实际,以区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南京市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预警视角从资源、环境、生态等维度选取典型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针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的基础评价和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的专项评价。采取"短板效应",结合基础、专项评价结果进行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为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超载因子识别与分析,提出相应的管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路的建设,对改善南京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地铁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从施工期的城市景观、大气污染、噪声与振动、水土流失等,与运营期的改善交通、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一号线南延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正、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适用于矿业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并探索了徐州市矿业型“无废城市”建设状况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至2020年,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基本成型,城市固体废物排放增加趋缓,大部分已得到妥善处置;5个最主要障碍指标为地表水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比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建筑业总产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压力成为了主要障碍子系统。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徐州市进一步促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矿业型“无废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是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根据这一城市性质 ,市委、市政府在杭州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提出到 2 0 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 ,坚持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市方针 ,把杭州建设成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当前 ,杭州市正面临新一轮发展 ,新的一轮经济增长期即将出现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 ,杭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环境问题也将进一步凸现。在未来几年中 ,杭…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众多的情况,浙江省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过程中,发布了该名录外5批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的豁免政策。为评估豁免政策实施绩效,建立主、客观结合的指标评估法,构建由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2021年浙江省环评豁免政策实施绩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豁免政策实施成效总体良好。同时,从指标失分原因细化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域分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包括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循环利用、污染减排、资源与环境安全五类指标在内的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方法,测算了指标权重,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用2003年的数据,对13个地级市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水平良好)的城市为无锡、苏州、常州;第二层次(水平中上)的城市为盐城、南通、泰州;第三层次(水平中等)的城市为扬州、镇江、徐州、南京、连云港;第四层次(水平较差)的城市为淮安、宿迁.从总体上看,南部好于北部,东部好于西部,沿江沿海地区要好于内陆地区,靠近工业产业带的地区好于远离工业产业带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问题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应对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均较为严重.为维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实施战略转型势在必然,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保护必须纳入转型战略整体规划中.以"钢都"攀枝花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强调在转型战略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问题,并提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是攀枝花市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中可采取的缓解环境危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铜山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铜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介绍了四年来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再生水作为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的重要水源,用量逐年加大,随之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也引起关注,往往需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程改善水质。然而对于现有的生态修复技术和工程,缺少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其修复效果和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估。通过大量的文献及实地调研,结合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的特点,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益、技术管理与维护及社会经济功能3个系统、7个准则和19个指标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群组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重要性排序前5位的指标依次是:藻类多样性、水生植物覆盖度、DO、TLI、PI(COD)。以北京市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综合评分为3.35分,评价结果属于良。陶然亭湖经过水体生态修复后,水生态系统结构较好恢复;所选工程技术适宜;人员及经济投入适中;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正面影响;工程可优后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城市减灾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剖析城市减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探讨了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确立防灾减灾的地位。进而用系统科学思路研究城市综合减灾的体系建设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较为科学地解决了跨世纪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对生态城市的内涵、目标、主要特征、功能与结构从不同角度作了分析,并总结出城市发展的趋势。以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构成要素、评价标准和度量方法为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符合江苏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对生态城市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两个市的生态城市现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