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烷基铅和三烷基铅是四烷基铅的降解产物,在水中毒性甚大。这类离子型烷基铅化合物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分析时相当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组织稳定剂,用来溶解生物样品,而不改变烷基铅的化学形态。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TC)为络合剂,通过络合剂提取来定量分离各种烷基铅和铅(H),然后丁基化成相应的四烷基铅形式,RnPbBu~(4-n)和Bu_4Pb(R为甲基、乙基),再用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本方法同时测定一个样品中的下列物质:四烷基铅(Me4Pb、Me_3EtPb、Me_2Et_2Pb、MeEt_3Pb、Et_4Pb);离子型烷基铅  相似文献   

2.
王青清  蒋珍茂  王俊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17,38(5):2136-2145
腐殖酸(HAs)是制约土壤铅赋存形态与活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结合化学连续提取形态分级方法,探讨HAs活性组分(胡敏酸,HA;富里酸,FA)添加量及其比例(HA/FA比)对紫色潮土中铅赋存形态、有效性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铅进入土壤经60d转化平衡后,土壤中交换态、残渣态铅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铅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铅变化不明显.(2)紫色潮土以交换态铅和碳酸盐结合态铅对有效铅贡献最大,HA通过降低碳酸盐结合态而对土壤铅产生钝化作用,FA则通过增加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而活化土壤铅;随着HAs用量的增加,钝化或活化作用越强.当HAs用量为3%C时,添加HA的土壤碳酸盐结合态铅较对照降低13.4个百分点,有效铅相应降低14.19%;添加FA的土壤交换态铅较对照增加13.59个百分点,碳酸盐结合态铅增加2.15个百分点,有效铅较对照相应增加4.09倍.FA(1%C)是土壤铅活化的突变点,当FA1%C时,土壤铅活化百分率增加了14%,土壤铅活性和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大.(3)等量HAs(1%C)条件下,当HA/FA比≥7/3时,促进土壤铅向低活性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HAs对土壤铅表现为钝化作用,而当HA/FA比≤5/5时,则表现为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晓艳  柳检  罗立强 《环境科学》2018,39(8):3835-3844
土壤中铅的可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受土壤中铅形态影响.本工作采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植物栽培、微区X射线荧光(μ-XRF)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研究了铅锌矿区土壤中铅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铅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可还原态酸溶态残渣态可氧化态;(2)植物组织中铅浓度与土壤中酸溶态铅浓度呈一定相关性;(3)微米水平上,铅在土壤中呈非均匀分布,与Fe和Mn存在一定相关性;(4)土壤中铅的分子形态主要以Pb-goethite(铅-针铁矿为41%~46%)、Pb3(PO4)2(36%~55%)和Pb-Mn O2(铅-锰氧化物为3%~24%)形式存在.研究表明BCR、μ-XRF和XANES分析方法结果可以相互印证,均表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吸附和磷酸铅沉淀是降低铅生物有效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烟尘铅排放状况外场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冰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6):1697-1702
选取30台燃煤电厂锅炉开展燃料铅含量及烟尘铅排放浓度的系列外场测试.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燃料铅含量均值为8.50 mg·kg-1,烟尘铅平均排放浓度为0.0081 mg·m-3,排放因子为0.0643 g·t-1.不同机组容量及有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状况下烟尘铅排放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1),不同除尘设施类型下烟尘铅排放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1),布袋除尘(Fiber Filter,FF)电厂烟尘铅排放因子低于静电除尘(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电厂.本研究中铅排放因子低于国内估算值,与AP 42燃煤电厂铅排放因子处于同一水平.基于本研究排放因子计算的全国2011年燃煤电厂烟尘铅排放量为126.76 t.  相似文献   

5.
烷基铅的毒性大大超过了无机铅离子。环境中的无机铅的有机化问题虽尚未完全证实,但是,根据化学反应热力学的推导和电位—pH图的演示,在某些特定的强还原性条件的环境中,无机铅转化为有机铅,形成四烷基铅(主要是四甲基铅和四乙基铅)。现代环  相似文献   

6.
X32200700134铅酸电池系统的铅流分析/毛建素(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7(3).-442~447环图X-5探求铅的工业流动规律,寻求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在构建铅酸电池生命周期铅流图基础上,建立了铅酸电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获得了铅的工业流动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提高铅的生态效率,有助于铅矿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持较高的铅循环率、较低的铅排放率.提出了铅流状况的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通过与瑞典某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中国铅的循环…  相似文献   

7.
CRT含铅玻璃及其冶炼废渣的铅浸出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评估阴极射线管(CRT)含铅玻璃及其冶炼后废渣的环境影响,有助于CRT玻璃回收和处置.本文采用醋酸缓冲液法(HJ/300-2007)研究了CRT的三种含铅玻璃及其铅冶炼后废渣的铅浸出特性,结果表明锥玻璃、颈玻璃和熔接玻璃铅浸出浓度均超出危险废物浸出标准,其中熔接玻璃中的铅极易溶出,在CRT玻璃中毒性最大;而铅冶炼废渣中的铅也极易溶出,废渣中的含铅量应低于1.5%才可视为一般固体废弃物.除了铅在化合物中的含量,铅的赋存结构使铅化合物浸出毒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铅等污染物以泥沙颗粒为载体迁移转化,颗粒态铅为河流输送铅的主要形态。为估算随泥沙颗粒迁移的重金属铅的质量分数,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铅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铅的富集系数为:黏粒(2.03)>粉粒(1.85)>细砂(0.83)>粗砂(0.51)。细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铅的富集作用比较强,黏粒和粉粒的铅富集系数分别是粗砂的3.98和3.63倍,富集水平均为低度富集。其原因有二,细粒级沉积物中腐殖质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细粒级沉积物中稳结态腐殖质所占比例较高,在稳结态腐殖质胶结形成的疏松多孔团聚体结构中存在的孔隙填充方式Pb吸附,在对Pb富集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铅的富集系数与腐殖质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为0.964;西辽河沉积物在汛期黏粒级和粉粒级冲泻质泥沙所携载的吸附态铅质量分数可分别按106.02 mg/kg和98.71mg/kg估算。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所携载的吸附态铅是铅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不同钾肥对土壤铅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观测了水稻土上钾常规用量(K,0.11 g·kg-1)下施用4种钾肥(KH2PO4、K2SO4、KNO3、KCl)后小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及土壤铅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的对照相比,施用KH2PO4和K2SO4能够抑制植株吸收铅,其中施用KH2PO4作物生长第2季在铅低污染(Pb1=300 mg·kg-1)和高污染水平(Pb2=500 mg·kg-1)下植株体内铅含量分别降低了35.6%和45.4%;KNO3对植物铅吸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Cl则促进了植株的铅吸收.在铅低污染水平时,施用KH2PO4和K2SO4降低了水溶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铅,而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则显著增高;对于铅高污染土壤,仅在施用KH2PO4时表现出和铅低污染水平下相似的效果.在2种铅污染水平下,施用KCl的土壤水溶交换态或碳酸盐结合态铅都明显提高,说明其能增加铅的植物有效性.钾肥影响铅植物有效性的机制之一是改变了土壤中铅的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10.
冯涌  卢龙  方超  杨敏 《环境工程》2012,30(2):20-22
采用聚磷活性污泥分别与硝酸铅、醋酸铅组成反应体系,反应体系处于厌氧状态,采集上清液测定铅含量,并测定残余污泥中铅的形态。结果表明:聚磷活性污泥对铅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增加,铅的去除率呈增加的趋势,实验结束时(32 d),铅的去除率可达99.8%。且污泥中的铅是稳定的,主要含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铅、残渣态铅,其中残渣态铅占50%以上,主要由磷酸铅组成。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环保局(EPA)最近公布了管理饮用水中铅浓度的新规定,希望藉此能减少对1.3亿人的铅暴露。近年来发生的无数健康与暴露案例的不良后果引起了人们对饮水中铅的注意,EPA 是在这种关注继续时通过新规定的。根据 EPA 的报告,饮水中的铅占了全部对儿童铅暴露的大约20%。其它主要的铅暴露来源有:食物(25~45%)、土壤和  相似文献   

12.
铅大气污染物环境保护标准限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因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其大气污染物标准限值的合理性倍受关注.论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铅大气污染物环境质量与排放标准,通过计算提出基于保护环境空气质量的排放标准理论限值及建议限值.分析发现,目前国际上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为0.00015~0.0015 mg·m~(-3),但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年均浓度限值0.0005 mg·m~(-3);建议我国今后修订标准时对铅年均浓度和季均浓度限值进一步加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铅环境空气质量季均浓度限值水平已显落后;国际上目前各类排放源铅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在0.04~2 mg·m~(-3)之间,金属冶炼源等主要源的排放浓度限值在1~2 mg·m~(-3),其他排放源均在0.5 mg·m~(-3)以下;我国铅、锌熔炼源正在执行的排放浓度限值(8 mg·m~(-3))较为宽松,而其他源的铅大气排放浓度限值与国际上的限值基本一致.通过计算认为,保护公众健康的铅大气污染物的理论排放限值为1.2~2.4 mg·m~(-3).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建议铅、锌熔炼源的铅大气污染物新建企业排放浓度限值为2 mg·m~(-3);其他源的新建企业排放浓度建议限值为0.5 mg·m~(-3).经过过渡期,现有企业应达到新建企业的排放控制要求.铅的企业边界浓度排放限值是保护企业边界附近公众健康的有效屏障,但鉴于铅的污染特性,对于具体建设项目应加强环评力度,提出更具体明确的排放控制要求,并加强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监测等,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采自挪威南部两个地点的地下水样中铅的浓度和化学形式。本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地点,是因为土壤中存在引起自然铅中毒的小块地,说明有相当数量的铅已被搬运。分析之前这种地下水经过了过滤和渗析。在不同地点,在整个工作期间,铅浓度在短距离内就有变化,其极值为4和6380μg/L。铅主要以活动的无机化学形式存在。根据计算机模拟得出铅的化学形式分布的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分布的Pb有97%是以游离离子Pb~(2+)的形式存在的。据认为,地下水中铅的初始浓度是受重晶石(BaSO_4(c))和铅矾(PbS_O4(c))的溶解度所控制的。地下水中Pb浓度的变化范围大是地下水被大气降水稀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泉州市土壤铅的污染来源,采集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O~20cm)土壤及城市环境污染端元(燃煤尘、汽车尾气尘、污泥)样品.采用ICP-MS测定土壤Pb含量,用热电质谱仪测定各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铅污染;泉州市土壤铅同位素208 Pb/(207+206)Pb和206Pb/207 Pb比值变化较大,分别为1.0769~ 1.1486和1.1150~1.2142;泉州市区各端元组分铅同位素组成差别比较大,可以有效示踪和鉴别泉州市区环境铅的污染来源.运用铅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土壤铅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泉州市区土壤总铅同位素和可溶相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土壤中铅来源较为复杂.交通繁忙区土壤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农业区土壤铅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泥与当地土壤背景,商业区土壤铅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泥与燃煤尘及其煤渣的排放,居民区土壤铅污染主要受城市污泥与汽车尾气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环境水质四乙基铅、氯化三甲基铅、氯化三乙基铅和氯化三苯基铅等有机铅的国内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取样量、检出限和特点,并对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水质有机铅分析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研究指出,随着铅污染的日益严重,仅测定铅元素的总量已不能满足研究和治理铅污染的要求,铅元素的形态分析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机铅分析已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目前环境水质有机铅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法)。只用单一仪器或技术已很难完成分析任务,因此联用技术是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途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发展较为完善的联用技术。但是,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需要较为昂贵的仪器,国内研究刚起步,使之成为常规的分析方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木霉(Trichoderma sp.)HR-1活细胞吸附Pb(Ⅱ)的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重金属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吸附Pb(II)的丝状真菌,编号为HR-1,初步鉴定其为木霉属(Trichodermasp.).研究了pH值对活细胞吸附铅离子能力的影响及其对铅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该细胞对铅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597mg/g;扫描电镜(SEM)显示细胞吸附Pb(II)后发生明显的萎缩现象,在细胞表面存在大量的沉积物;X射线光散射能谱(EDX)验证了铅的吸附,同时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作用.对比细胞吸附Pb(II)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图谱表明,葡聚糖或几丁质中的羟基和C-O-C、蛋白质的羧基是铅的主要吸附位点,与含氮官能团无关.XPS证实细胞吸附铅离子后生成PbO,XRD图谱得出其处于无定形和晶体之间.  相似文献   

17.
母体铅暴露对仔鼠海马组织中P-tau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母体铅染毒对子一代(F1)仔鼠海马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P-tau)表达的影响,对雌性小鼠自妊娠第1d开始经饮水染铅(0.3、1.0、3.0g·L-1,对照组饮蒸馏水)至仔鼠出生后21d断乳为止,随机抽取各组仔鼠,在出生后第21d分别测其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的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仔鼠海马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的表达.结果发现,孕哺期不同剂量铅暴露后,仔鼠血铅、海马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tau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浆,与对照组相比,各个铅暴露组仔鼠海马组织的CA1区域P-tau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物的面密度显著增加,但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中、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海马组织中P-tau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剂量铅暴露组仔鼠海马组织中P-tau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母体铅暴露使铅在仔鼠体内蓄积,增强了仔鼠海马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高磷酸化的Tau蛋白可能通过诱导微管功能紊乱、神经细胞死亡等,损伤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前言用树木的年轮分析铅污染历史的发展已通过树干木质部中铅的移动来进行。在2年的研究中,我们把红云杉(Picea-rubens Sarg.)的幼苗在一个生长季暴露在铅中,在前一个或下一个生长季与铅隔离。木质部年轮和树皮中的铅含量用原子吸收法分析测出。暴露在铅中的幼苗组织的铅浓度远远高于对照苗木,并发现隔离铅期间形成的木质部组织中铅浓度较高。虽然铅迁移的路径没确定,但很可能是由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铅、锶、钕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铅、锶、钕同位素联合示踪技术在PM_(2.5)源解析中的应用,并指出今后研究PM_(2.5)源解析的重点:应用铅、锶、钕同位素联合示踪技术,在明确区分PM_(2.5)中各污染来源的同时定量计算各源的贡献值,并结合后向气团轨迹分析模型解析PM_(2.5)的远距离来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含磷化合物(羟基磷灰石HA、磷矿粉PR、磷酸氢钙SSP)对污染土壤中铅的植物有效性及形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高磷水平(5000mg·kg-1)对降低植物茎叶和根中铅的含量有明显作用.其中HA对降低土壤中铅的植物有效性的效果最明显,HA5000处理对植物茎叶和根组织中铅的含量分别降低52 2%和73 1%,在5000mg·kg-1的施磷水平下,上述含磷化合物对降低植物吸收铅的影响顺序为:HA>(HA SSP)>SSP>PR.连续提取法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不同的含磷化合物对形成土壤中残留态铅、降低有效态铅的含量有明显效果,其影响顺序为HA>PR>HA SSP>SSP.以上结果表明,HA对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增加污染土壤中铅的化学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